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武夷岩茶之茶德和无我茶会之无我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赵大炎武夷岩茶,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地钟和气,天独垂直,育成香肌,产为灵芽。大自然的钟爱,造就武夷岩茶高尚的品德。它与国际无我茶会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越发为世人所瞩目,所向往。武夷山。“溪曲三...  相似文献   

2.
国际无我茶会的意境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吴志强无我茶会自一九八九年由蔡荣章先生创立以来,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于10月27日在武夷山举行,我有幸参加这届无我茶会,领略了无我茶会的乐趣。首先自备茶具、茶叶、热水到参加集合的历程,这一路下来就会让人心情愉快,卸下...  相似文献   

3.
千锤百炼终不悔,为茶消得人憔悴──记福建省银芝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文南本刊特约记者虎啸1995年10月,金秋的骄阳照耀着著名的茶乡武夷山,温暖得使人如沐春光。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暨第四届武夷岩茶节正在这里举行。在主席台就座的除了党政领导外,还有来自日本、韩...  相似文献   

4.
碧水丹山迎嘉宾岩茶飘香敬友人──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暨第四届武夷岩茶节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赵大炎为了进一步弘扬武夷茶文化,宣传独具“岩骨花香”的岩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旅游促销,振兴武夷经济,1995年10月26日—29日,武夷山市岩茶...  相似文献   

5.
侯杰 《农业考古》2003,(4):306-306
1997年4月,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以“茶”为题材的邮票,共有4枚,分别为:茶圣、茶树、茶器和茶会,在当时成为茶文化界的一件盛事。这套邮票当初的方案并非如此,而是另外一组内容,4枚分别为:蒙山顶上茶、西湖龙井茶、黄山毛峰茶和武夷山岩茶,另有1枚小型张“陆羽画像”。第一套方案虽未能实施,但亦足可见武夷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茶王——武夷山大红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华 《农业考古》2006,(2):296-300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的杰出代表,武夷名丛中数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名居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被誉为“中国茶王”。其品质优异,历来倍受国内外客户青睐!被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宝。  相似文献   

7.
吴怡仁 《农业考古》2007,(5):268-270
中国之茶以“闽中茶品天下高”著世,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是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属蒸青团饼茶包括炒青绿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类,即生产加工在武夷山的半发酵茶。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衰于明而盛于清,历史久远。历经宋元…  相似文献   

8.
无我茶会是大家都带茶具,一起泡茶一起喝茶的茶会形式,因为不分彼此,大家打成一片,所以称为“无我”。这样子的茶道方式先是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老师们在各地方、以各种不同的主题举办,后来应用在对外公开的场合,如亲子无我茶会、赏荷无我茶会、返璞归真无我茶会;进一步邀请日韩茶侣来参加,现在又进一步跑到别的地方去举办。武夷山在喝茶界的朋友似乎是一座圣山,御茶园设于此,大家梦寐以求的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  相似文献   

9.
茶话四题     
长阳评茶;上海广场茶会;老道乐茶;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10.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茶山歌谣武夷山市文化局曾震中(武夷岩茶·制茶谣)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武夷岩茶兴,全靠制茶经。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柔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道道工夫精。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武夷岩茶兴,苦煞制茶人。(武夷岩茶·挖山谣)七月挖金...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第五届国际无我茶会国际无我茶协蔡荣章沿起二年前第四届国际无茶会在汉城举行,结束前的领队会议上,武夷山地区的领队王以诚先生提出了由武夷山市接办第五届之议,大家一致同意。当时我们提出希望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举行,因为第二届曾经在武夷山风景区内举行过,...  相似文献   

13.
武夷茶史文献杂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茶史文献杂撷嘉兴博物馆陈行一“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这是唐朝精于茶道的诗人徐夤,把武夷岩茶的独具风味和武夷山水的清奇秀丽联系起来的评语,山美水美茶亦美。的确,武夷山之所以名扬中外,不仅仅是它的山水秀美,风光奇丽,还因为它是清香甘...  相似文献   

14.
名山雄秀,佛茶味醇。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湾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武夷金佛茶道,为游客奉献“武夷禅茶三昧”希望游人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领略“茶佛一味”的真谛。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憎家,禅多茗仗,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企佛茶煮石泉”。(宋…  相似文献   

15.
岩茶在武夷山的重要地位不容低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震中 《农业考古》2001,(2):328-330
无论走进农家、民宅、庵观、寺庙、宾馆、山庄、酒店、工厂、机关、学校……迎接你的将是一杯杯、热腾腾、香喷喷的武夷岩茶 ,使人立时感到一股股、浓烈烈、暖洋洋的盛情贯串身心。武夷岩茶已融入武夷山人的日常生活 ,注入武夷山人的接待礼仪。武夷山人普遍认识到 ,武夷山之奇秀甲于东南 ,之名冠海内外 ,之吸引天下客 ,决不可轻视武夷岩茶的巨大作用 ,它作为武夷山水“秀、拔、奇、伟、净、茶”六大自然景象特色之一 ,不是人为强加的 ,更不是文人墨客臆想的。有了它 ,自然景观更加五彩缤纷 ;有了它 ,武夷山水更加艳丽动人 ,诚然有了“三三秀…  相似文献   

16.
丁运苍 《农业考古》2007,(5):271-273,282
2007年8月下旬,我因公事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去厦门。三天之后,我又从厦门改乘火车,到达闽北的武夷山,顺便考查了有关武夷山岩茶的轶闻往事。(一)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祖鼻,乌龙茶源于武夷山。久负盛名的武夷岩茶,为碧水丹山增添了无比的神韵与辉煌。武夷山地处福建闽北的崇安县境,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县,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而始于唐代,风靡于宋代的武夷茶,经过当地茶农数百年的精心栽培,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上等好茶。18世纪初,茶农们经过精细的工艺改进,便将武夷茶改制成为一种半发酵的青茶,即现在的乌龙茶。这种乌龙茶…  相似文献   

17.
<正>武夷岩茶(乌龙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  相似文献   

18.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19.
岩茶旧事     
黄贤庚 《农业考古》2007,(5):274-280
武夷山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而著名的茶乡,武夷岩茶是一种特殊的优质名茶。自然在经营上、制作上也存在特殊性:如产权上,武夷岩茶早期为寺庙所有,后逐步被茶商赎买;管理上,包头向茶商(老板)承包,交纳干茶取包价;工艺上,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用工上,大都是江西上饶、铅山县一带的闽南移民后裔,等等。这些传统复杂的过程中,流传着不少轶闻趣事。笔者将之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及爱茶同仁。  相似文献   

20.
1987年余随上海市科协组织的疗养团赴福建武夷山疗养,在疗养之余,搜集有关“武夷岩茶”的史料,今择录一节于下: 盛产岩茶的武夷山,位于福建省东北崇安县境内,方圆一百二十华里,重峦迭嶂,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中,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之胜。自古以来是旅游、疗养的胜地。武夷山不仅风光优美而名扬五洲,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盛产“武夷岩茶”而饮誉世界。武夷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味兼红、绿茶之长。所谓“绿叶红镶边,看方称上乘;其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其味甘泽,而气馥郁,无绿茶之苦涩,有红茶之浓艳而名驰中外”。历代著名诗人,对武夷岩茶有众多赞赋。如宋代范仲淹的《章岷从事斗茶歌》曰:“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