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养鱼区别于水库、湖泊的主要之处就是水体体积小,水的交换量小,载鱼的密度大,再加上投饵、施肥、用药等生产方式的影响,使得水体的各方面因子极易变化,不随时调节和控制,就会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要想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水质控制好了,养鱼也就成功一半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池塘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成长和成活。但是,水质是可以调节的。成鱼高产塘或者浅水小塘,鱼密水肥,水质容易变坏。因此,调节水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般养鱼水质的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含量,pH值(酸碱度)和浮游生物量。调节水质的目的,是要使这四项理化因子达到适宜鱼类生活、摄食、成长所要求的标准。调节水质最有效的办法,是加注或换注新水。加入的新水,能增加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盐类,如铁、锰、硅等等,以及冲淡 相似文献
3.
4.
俗话说:“养鱼有得巧,全靠水质好”。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期,由于大量投饵施肥,水质容易变坏,影响池鱼的健康成长,因此,夏季应注意池塘水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上海水产学院在进行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与理论研究过程中,由池塘养鱼教研室教师与渔业机械教研室教师协作,根据精养鱼池水质管理原理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及浙江菱湖等地群众养鱼的实践经验,研制成了一种对保证池塘养鱼稳产高产有重要作用的新型养殖机械—GSG—1型水质改良机。 相似文献
6.
鱼类是终生在水中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鱼儿离不开水”这只是指出了它们必需生活在水中的最低要求,而绝不是说任何一种条件的水体都可以保证鱼类的正常栖息、摄食、生长与繁殖,因此我们常说“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就是管水重要意义的最好概括。下面,对池塘养鱼中水质管理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就池塘养鱼在池塘环境建设、苗种的合理投放、饲料的选择和使用、科学合理的使用渔药、强化日常管理等方面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详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夏秋季节,由于温度高,日照时间长,投饵施肥量大,鱼类排泄多,鱼塘水质容易变坏,所以,这段时间,更应重视鱼塘水质的调节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池塘水质的改良滨州地区是沿海沿黄地区,盐碱地较多,由于其盐度较高,浮游生物量相对较少,水体清瘦,池塘生产力也相对低,鱼类生长慢,体质不佳。因此,盐碱地池塘养鱼的首要任务便是进行水质的改良。近几年来,在渔户挖塘改塘时,我们根据盐碱地水质变化之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一、池塘的几种水色1.茶褐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2.黄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养鱼工作者开始重视池塘养鱼技术经济方面的研究。山东省水产局和山东水产学会,1981年先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过池塘不同养鱼方式经济效益方面的考察,并初步总结出几项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综述了对虾池塘人工调节水质措施的生态作用,旨在为养殖者提供有效的调节水质方法,并兼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本文将水质调节措施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别,每一个类别双包含了若干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鱼池由于盐度较高,池中浮游生物量少,水质清瘦,池塘生产力低。鱼类生长极为缓慢,甚至危及鱼类生存。因此,盐碱地池塘养鱼的首要任务是改良水质。 我区有大量盐碱地,可根据盐碱地水质变化规律,在生产上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池必“三通” (通电、通水、通路 ),不挖“望天池”。挖池时,进排水河道必须同步进行。 二、引淡排咸。鱼池进排水系统必须严格分道。淡水水源口和咸水排水口各设水闸,以控制水位和流向。 三、经常反复的灌注淡水和排出下层咸水,及时将淋洗出来的盐碱水排出。年底干池时,原池水应全部… 相似文献
20.
养鱼池塘中,水质的管理和调节是整个养鱼过程都应注意的问题。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又由于夏季温度高,日照时间长,向鱼塘中投饵施肥较多,鱼塘水质容易变坏,造成鱼类缺氧浮头,在气温高、气压低的闷热天气,甚至会泛塘,此外,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也与鱼塘水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夏季特别要重视鱼塘水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