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V-B紫外辐射对条斑紫菜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作为一种生长在潮间带的经济海藻,在适应干露失水时的高紫外辐射上有其独特的特性。本研究以无UV-B辐射为对照组,0.5 W/m2(低)和2 W/m2(高)UV-B辐射为实验组,检测条斑紫菜对UV-B紫外辐射响应的叶绿素荧光光合参数、多光谱荧光参数以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受到UV-B辐射的条斑紫菜的叶绿素荧光光合参数(QY_max、NPQ_Lss、qP_Lss和Rfd_Lss)随辐照时间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并且高辐射强度下的各光合参数值低于低辐射强度,表明条斑紫菜光合作用受到辐射的负面影响;极早期胁迫参数F440/F690和F440/F740的差异表明,2 W/m2 UV-B辐射组条斑紫菜比0.5 W/m2辐照组更早(1 h)进入胁迫状态,且UV-B辐射下条斑紫菜酚醛类物质减少;与叶绿素浓度呈负相关的参数F690/F740变化表明,0.5 W/m2辐照组叶绿素浓度高于对照组,而在辐照3 h内低于2 W/m2辐照组,2 W/m2辐照组叶绿素浓度则先上升,并在辐照4 h下降,至6 h呈显著降低,说明藻体可耐受较低UV-B辐射,而高UV-B长时间辐照对藻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受到UV-B辐照的条斑紫菜酪氨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辐照组的酶活性高于低辐照组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微藻对UV-B辐射的响应及生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微藻的潜在应用价值,以Asterarcys sp. SCSIO-44020海水藻株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UV-B辐射处理组(0、10、30、50和70 min),各组对应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150、460、770和1 050 mJ·cm-2,从接种第一天开始,每隔48 h辐射处理1次,直至培养末期,开展UV-B辐射对该藻株的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藻株经20 d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10~50 min处理组的UV-B辐射对藻株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70 min处理组对其生长则有显著抑制(P<0.05)。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总脂含量反之,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MAAs)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UV-B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0 min处理组MAAs含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1.75倍;而50 min处理组的总糖和MAAs产量达到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3.
由于氟氯烷烃化合物(CFCs)的污染,日趋严重的臭氧层(Atmospheric ozone)侵蚀的问题,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B(UV-B:280-315nm)波段的辐射不断增强,通过影响海洋微藻的初级生产率从而导致了海洋生态化境的变化。为了探究UV-B辐照对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ureum)细胞的作用机理,具体量化胁迫抑制剂量,通过考察紫球藻细胞生长对不同辐照剂量、pH值及培养基的响应,结合紫球藻细胞叶绿素a(Chl-a)、藻红蛋白(PE)、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生成量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其对紫球藻细胞内含物及细胞代谢活性的持续性影响。UV-B辐照通过固定强度为0.35 W/m2的紫外平行光束仪,调节照射时间以得到实验设计辐射剂量0、75、150、200、250、300、400、500 mJ/cm2,对应照射时间分别为0、36、72、96、120、144、192 min。结果表明,高剂量的UV-B辐照对紫球藻细胞生长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辐照剂量大于300 mJ/cm2时会直接导致藻细胞群体的大量死亡,抑制并破坏紫球藻细胞内光合色素和藻红蛋白的合成。碱性环境和培养基本身对UV-B辐照抑制紫球藻细胞的生长有一定阻碍。紫球藻细胞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随UV-B辐照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MDA则持续增加。EPA的生成量随UV-B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减少,低剂量的UV-B辐照(75-150 mJ/cm2)可促进紫球藻胞外多糖的合成。研究结果可为紫球藻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利用UV-B辐照技术控制紫球藻藻华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添加磷酸盐的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S6对磷酸盐的净利用量在0.20~0.86mmol/L之间,且与螺旋藻生长速度呈线性关系;磷酸盐为螺旋藻生长利用的主要磷源,含量不足会限制螺旋藻的正常生长;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添加量以1.16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又可降低约60%的磷源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5.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添加磷酸盐的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S6磷酸盐的净利用在0.20~0.86mmol/L之间,且与螺旋藻生长速度呈线性关系;磷酸盐为螺旋藻生长利用的主要磷源,含量不足会限制螺旋藻的正常生长;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添加量以1.16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又可降低约60%的磷源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 和NH4-N为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12种培养基及对照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6品系进行培养,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同时以NO3-N和NH4-N氮源。NO3-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但添加浓度以11mmol/L左右最为适宜,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适宜浓度的NH4-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造成NH3中毒,NH4-N的添加量以1.27~2.57mmol/L范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是被成功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微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在螺旋藻种的驯化、选育和工业化培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国外螺旋藻大规模工业化培养其日平均产量一般为10~14克/米2,而国内仅为7~9克/米2。为降低生产成本,国内外已有利用海水及盐碱水养殖螺旋藻的研究报道,但在利用苏北沿海地区天然海水来培养螺旋藻方面尚未有研究。本试验应用驯化的方法,设计了盐度梯度,驯化和筛选出能在海水中快速生长的品系,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盐度对螺旋藻的生长及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进一步合理利用沿海滩涂及废盐…  相似文献   

9.
选用均重3.2 g异育银鲫夏花483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5%、1.0%、1.5%、2.0%和5.0%的螺旋藻.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的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49%、97.58%、104.00%、102.00%、118.00%、92.64%;②试验组吞噬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添加1.0%、2.0%、5.0%螺旋藻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9.13%、84.35%、123.00%,且差异显著(P<0.05);③试验组的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④试验组红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白细胞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螺旋藻培养液中添加固体CaCO3粉末的方法,获得了富钙螺旋藻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螺旋藻的细胞壁和生化组分进行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壁在钙的富集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螺旋藻细胞吸收富集的钙中,约有96%结合在细胞壁上;而糖类物质在有机钙的形成方面起了较为主要的作用,约有88%的有机钙与糖类物质结合,螺旋藻的生物富钙机制可能主要依靠细胞壁的吸附作用以及糖类物质的离子交换和主动运输来实现。对螺旋藻的生化分析显示,螺旋藻富集钙后,糖和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有较大地提高,前者可能与细胞壁的通透性及钙信号的刺激有关,后者则可能与螺旋藻自身的适应性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强化螺旋藻钙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吉祥 《水产学报》1996,20(1):65-67
  相似文献   

12.
螺旋藻吸附锰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螺旋藻对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吸附作用,以对Mn^2+的吸附量最大,藻体的吸附量为0.7155mg/g,被吸附的Mn^2+可被CaCL2溶液部分洗脱。  相似文献   

13.
Vc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Zarrouk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c,研究Vc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c能提高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含量,促进螺旋藻的生长,Vc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为300 mg/L。  相似文献   

14.
The crude ethanol, m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Spirulina (Spirulina platensi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using disc diffusion assays against various strains of fish and shellfish pathogens e.g. Pseudomonas putida (ATCC 49128; PP1, PP2),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35032; PA1, PA2),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1, PF2), Aeromonas hydrophila (ATCC 49140; AH1, AH2, AH3, AH4), Vibrio alginolyticus (VA), Vibrio anguillarum (VAN), Vibrio fluvialis (V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 Vibrio harveyi (VH), Vibrio fisheri (VFS), Edwardsiella tarda and animal isol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O115, O1, O156, O164, O111 and O109).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of crud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tube dilution method. Ethanolic extract showed comparatively high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15.66 mm) than that of methanolic and aqueous extract of S. platensis along with their respective MIC values, ranging from 100 to 150 μg mL?1. The aqueous extract had no effectiv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test microorganism.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S. platensis may have potential use in aqua feed as an antimicrobial agen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est.  相似文献   

15.
一株淡水螺旋藻的盐度驯化及其净化养殖废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螺旋藻吸收作为海水养殖废水净化手段的可能性,通过2种方法对一株淡水螺旋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了海水环境的适应性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逐级提高海水比例法可以使得淡水螺旋藻较好地适应海水环境.还对驯化成功的螺旋藻进行了生长环境如pH、温度、光照度、COD等分析考查,得出最适宜的生长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螺旋藻使用的最佳条件为pH 6~11、温度25~40 ℃,最佳使用浓度为91×104 cell/mL左右,加入有机物能够促进螺旋藻的生长繁殖.驯化后的螺旋藻对于实际的养殖废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将罗非鱼下脚料蛋白水解液添加到Zarrouk培养基中对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研究罗非鱼下脚料蛋白水解液对螺旋藻的生物量、叶绿素、藻蓝蛋白含量及氮素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5‰~5.0‰的罗非鱼下脚料蛋白水解液,均能增加螺旋藻的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其中以添加3.0‰时增幅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0.4‰与35.4‰,同时可明显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但对藻蓝蛋白含量影响不大.添加罗非鱼下脚料蛋白水解液对藻液体系的pH值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空间诱变钝顶螺旋藻优质高产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卫星搭载,利用空间环境诱变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从诱变材料中通过单株培养和继代培养选育出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质高产新品系PNK-2。与出发品系ST-6相比,PNK-2的螺旋个数为12~18个;藻丝体平均长度764.31μm,增长了166.52%;螺距平均长度52.98μm,增长了5.88%;螺宽平均长度18.75μm,增长了8.19%;藻丝宽平均长度为6.02μm,增长了12.31%。室外大规模生产生产率提高了20%以上。藻粉蛋白质含量69.57%,提高了8.31%;叶绿素含量1.01%,提高了8.60%;β-胡萝卜素含量0.16%,提高了6.67%;藻蓝蛋白含量14.70%,提高了6.68%;γ-亚麻酸含量0.63%,减少3.08%。表明了PNK-2是一株优质高产的钝顶螺旋藻品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可显著提高花鲈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螺旋藻可以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T3、T4和T5组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T4和T5组的红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4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和T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和T5组的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花鲈饲料中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4%~5%。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螺旋藻突变株(SP-Dz)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少斌  燕安  刘慧  刘国琴 《水产科学》2006,25(7):357-359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直线型钝顶螺旋藻突变株(SP-Dz)生长和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藻(SP-Dz)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在30℃条件下培养的螺旋藻积累藻胆蛋白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