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牛出现顽固性下痢并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脑回样皱襞。副结核分枝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本菌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原及危害1.1病原牛副结核病的致病病原是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宽在0.3~0.5μm之间,长在0.5~1.5μm之间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属于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副结核分枝杆菌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需氧。根据菌株特性及致病力可将副结核分枝杆菌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造成牛副结核病的为Ⅱ型菌株。  相似文献   

3.
成年牛副结核病的诊治和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该病是牛的一种慢性病,其特征是多数牛为亚临床感染,少数为患慢性腹泻、慢性消瘦和低蛋白血症的衰弱牛。该病病原为副结核分支杆菌,为一种抗酸菌,革兰氏阳性,细胞内寄生。常见感染途径是粪、口感染。不同年龄的牛,对副结核分支杆菌易感性不同,4月龄以下的犊牛最易感,大多数感染后造成永久性感染并排菌或发病。副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在酸性土壤地区更常见,碱性土壤可抑制该菌。  相似文献   

4.
<正>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牛出现顽固性下痢并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脑回样皱襞。副结核分枝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本菌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引起牛发病,尤其是乳牛,犊牛易感性更强。羊、驼、马、驴、鹿等动物也可发病。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菌可经粪便、乳汁和尿等排出,主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预防牛结核病,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支杆菌。本菌分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  相似文献   

6.
羊的结核病、伪结核病和副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羊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3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牛和禽分枝杆菌可感染绵羊,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山羊发病。分枝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附性菌,一般染色不易着染,常用抗酸染色观察本菌的形态。常用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作者比较了用分离法检测牛粪便中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和用镜检Ziehl-Ne-elsen染色粪便涂片中抗酸性副结核分枝杆菌菌块。粪便采自自然或人工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以及未感染牛。结果表明,镜检粪便染色涂片法不是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方法。因为在177份培养分离阳性粪便标本中,镜检涂片只检出99份(55.9%)为阳性。此外,在18份非副结核病牛粪标本涂片中有3份为阳性,37份培养分离为阴性的副结核病牛粪标本涂片中有18份为阳性。抗酸性菌块不能与副结核分枝杆菌区分。将副结核分枝杆菌加到未感染牛粪中时,需在每克粪便中加入15个以上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即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一、山羊的副结核病副结核病是山羊、绵羊及牛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此病以1岁以上绵羊及山羊的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病原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该菌从受感染的成年动物的粪便中排出,可在周围环境中存活数月之久。受感染的动物即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隐性带菌),也可能随粪便排出病原菌。新生畜或幼龄动物吃入受污染的食物、饮水或垫草即可发生感染。此种杆菌可以从母  相似文献   

9.
正鹿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肠道传染病,以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难以治愈且侵害4岁以下个体为典型特征。1病原体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短杆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在病料和培养基上常成丛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具有抗酸染色的特性。在添加有抗酸菌死菌体或分枝杆菌生长素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初代分离培养比较困难。本菌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的抵抗  相似文献   

10.
<正>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MAP)是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的病原,该病是以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仅在美国该病每年给养牛  相似文献   

11.
牛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牛群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病牛贫血、消瘦、体虚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和生产力下降等为特征。在牛的多种组织器官上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钙化病灶。【病原】结核病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分为3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其中以牛型对奶牛群致病力最强。牛型分枝杆菌长1~4微米,宽0.3~0.6微米,单个或呈链状排列,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抗干燥,在干涸的分泌物中可存活6~8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数个月,在污水中也能存活11~15个月。不耐热,60…  相似文献   

12.
牛结核病是一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疾病,但直到1882年Koch才发现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本病的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三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其中以牛分枝杆菌对牛的致病性最强。该病非常容易传染,并能通过吸入含细菌的气溶胶或食用被细菌污染的奶  相似文献   

13.
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是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慢性肉芽肿回肠炎,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牛副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法。牛副结核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快,加之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枝杆菌难度又高,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在奶牛生产中,常常发生牛副结核和牛冬痢等常以腹泻症状为主的疾病侵袭。而且这2种病在临床上易错诊、误诊。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治等进行分析,总结鉴别诊断方法,供读者参考。1病原学1.1牛副结核病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类上属于分枝杆菌属,是一种短抗酸性杆菌,与结核杆菌相似,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没有鞭  相似文献   

15.
1病原 结核病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分为3型,即入型、牛型和禽型,其中以牛型对奶牛群致病力最强。牛型分枝杆菌长1-4微米,宽0.3~0.6微米,单个或呈链状排列,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抗干燥,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的牛结核分枝杆菌IS6110的基因片段,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研制了用于检测牛结核病的PCR试剂盒,该试剂盒扩增的阳性条带为317 bp;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为1.025 pg/μL;特异性试验表明,仅结核分枝杆菌扩增结果为阳性,副结核分枝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20 ℃至少可保存12个月,且重复性良好。应用该PCR试剂盒对24份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其PCR检测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牛结核病PCR检测试剂盒能够对牛结核临床样本进行快捷、灵敏、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简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人、牛、鸡最易感染,其次是猪、犬、猫、山羊、绵羊,单蹄兽少见。临床上以乳牛结核病最为多见。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从诊断、防治措施上做了简单论述。1病原体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三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直或微弯的细长杆菌,呈单独或平行相聚排列,多为棍棒状,间有分枝状。牛分枝杆菌稍短粗,  相似文献   

18.
<正>1牛副结核病牛副结核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以顽固性腹泻、逐渐消瘦、壁增厚形成皱褶为特征。1.1病原病原为副结核分支杆菌,革兰氏阳性菌,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抗酸染色良好。本菌对外界环境和化学药物的抵抗力很强。病菌存在于肠道中,随病牛粪便排出,污染环境、饲料、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牛。本病主要侵害牛,尤其是奶牛,偶尔见于羊、骆驼和鹿。多数是在幼龄时感染,  相似文献   

19.
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支杆菌(革兰氏阳性,抗酸杆菌)引起的一种牛传染病.本病曾经在很多国家非常流行,但随着结核菌素检测方法,牛奶巴氏消毒的应用及肉类检测的加强,目前该病在许多国家已不常见.但在奶牛场中,仍可见到该病周期性的发作.该病常见于小母牛和青年奶牛.  相似文献   

20.
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侵入牛机体内后引起的渐进性消耗性疾病被称为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临床发病病例中以6月龄的牛为主,发病牛的特征性表现为消瘦和顽固性腹泻。本文对牛副结核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