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疑似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的病死水貂病料中分离得到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分离得到的菌株为Kpn。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已知的Kpn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和舒巴坦高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为对某牛场患有呼吸系统疫病的病死牛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为发病牛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经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PCR检测等鉴定为致病性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陕西某羊场病羊脓包中的病原菌,以无菌采集的病羊颈部脓汁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挑取分离菌株进行协同溶血试验(cAMP)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并对序列进行分析,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用分离菌株分别接种Balb/c小鼠和奶山羊;药敏试验鉴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所述伪结核棒状杆菌特性一致;测序显示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已收录伪结核棒状杆菌相似性达97%以上;Balb/c小鼠致病性试验和奶山羊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株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头孢唑啉、新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4.
副猪格拉菌是猪的一种重要病原菌,给世界养猪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开展副猪格拉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研究工作,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该试验对临床发病的仔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PCR扩增、测序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基因分型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同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副猪格拉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副猪格拉菌不同参考菌株之间的相似性介于92.3%~95.6%,基因分型显示分离株为基因型5型。分离菌株对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敏感,对新霉素、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吩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致病性。本试验相关结果为副猪格拉菌临床防控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某猪场的仔猪群中发生一起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从该猪场可疑病料中分离出1株猪源致病性链球菌,开展了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等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猪链球菌的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2型;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对分离菌株高敏。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7):93-95
2013年3月,迁安市某猪场2月龄仔猪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无菌采集病猪肺脏、心血等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培养,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鉴定初步确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KMT基因的PCR检测,测序结果运用BLAST软件比对,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为100%。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对氟哌酸、土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我园新引进的东非黑白疣猴群体中突然死亡2只,从实质脏器组织(心、肝、脾、肺、肾)、胸腔积液、心血样本中均分离得到细菌,对分离到的菌株纯化后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并进行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致病性试验显示其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死亡小鼠具有与该死亡黑白疣猴一致的肺部病理剖解症状,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一致的菌株,表明引起此次黑白疣猴死亡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鉴定引起狐狸肺炎的病原菌,采用常规鉴定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肺炎的狐狸肺脏病料组织中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确定该菌为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的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菌与绿脓杆菌同源性达100%。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明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某豪猪养殖场致豪猪腹泻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离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种系发育分群鉴定分离菌株;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发病死亡豪猪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命名为Fj/Porcupine2018,该分离菌株与22株不同来源的参考菌株16S rRNA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7.4%~99.8%,其中与禽源分离株(登录号:MN022583)和人源分离株(登录号:MW881377)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8%;种系发育分群证实该分离菌株属于B1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除检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毒力基因EinV外,还检出papC、iroC、Afa、luxs、stx2fompA 6种毒力相关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小鼠在攻毒后31 h内全部死亡,且肝脏、脾脏、肺脏及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在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7类11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5%~100%,仅对头孢曲松和头孢西叮2种药物表现敏感。【结论】 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菌大肠杆菌,通过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该分离菌为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的B1群肠侵袭型大肠杆菌,为豪猪等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7,(2)
为确定仔猪的死亡原因并为猪场及时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对病料样品进行镜检观察、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16S r RNA序列鉴定等,最终鉴定为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13种常见药物中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噻呋、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强力霉素、四环素2种药物低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禽大肠杆菌病是造成家禽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疾病,该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2015~2016年分离自江苏和山东部分地区的173株禽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致病性、耐药性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定型菌株135株,未定型菌株38株,定型率为78.03%;优势血清型有O78(21%)、O24(12%)、O1(10%),其余定型菌株涉及31种血清型;55个进行1日龄易感鸡致病性试验的分离株中,高致病性菌株39个,中度致病性菌株5个,低致病性菌株11个,其中80%分离株具有高中致病力;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APEC普遍存在耐药性,所有分离株对10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调查结果为该地区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找到引起养猪场送检猪发病的原因,试验采用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生长特性、菌落特征、生化试验结果与葡萄球菌属中的溶血葡萄球菌基本一致,但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并未出现溶血现象;分离菌株与溶血葡萄球菌L50菌株(KU179371. 1)同源性为99. 9%,且进化程度最相近;分离菌株导致小鼠出现运动迟缓、群聚扎堆等临床症状,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相同形态特征和菌体特征的菌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多西环素、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4种药物耐药。说明从病猪体内分离的菌株是存在多重耐药的γ-溶血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3.
对哈尔滨市3个鸡场送检疑似鸡坏死性肠炎病例进行了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从菌落、菌体的形态、生化特性、PCR鉴定、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厌氧的革兰阳性短杆菌,在含卵黄的TSC培养基上形成周围带白浊环的黑色圆菌落,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和紫牛乳;PCR鉴定及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的细菌为产气荚膜梭菌,且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4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致雏鸡死亡病原菌,从无菌采集病死雏鸡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采用常规鉴定方法、16S rRNA PCR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林可霉素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分离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并探究黔中金荞麦对该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本试验对采集于贵州省凯里市某养殖场疑似患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死牛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并运用打孔法探究黔中金荞麦提取物对分离菌株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结合生理生化和PCR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化脓隐秘杆菌,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显示,分离菌株与化脓隐秘杆菌的模式菌株处于同一分支;该分离菌株可致10只小鼠于24 h内全部死亡;其对头孢他啶、利福平、青霉素等7种抗菌药敏感,对环丙沙星中介,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8种抗菌药耐药;黔中金荞麦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处理方法的提取物对该分离菌株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地下部分70%乙醇超声30 min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13±0.25) mm,与头孢喹肟的抑菌效果相当。本试验首次从贵州地区分离到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黔中金荞麦对该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效果。本试验结果可为该肉牛养殖场疫病防控以及牛化脓隐秘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豆朋朋  王利  方庆  李娟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745-2752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从肉牛上呼吸道中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对其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分离菌株为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物、左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等药物耐药。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的小鼠于24 h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_(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