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奶牛酮病是奶牛泌乳早期的常见代谢病,其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病牛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升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断性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根据临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诊酮病和亚临诊酮病。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指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含量一般在1.72 mmol/L(100 mg/L)以下,亚临诊酮病母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断性地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在1.72mmol/L以下,亚临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在1.72~3.44mmol/L,而临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都在3.44mmol/L以上。  相似文献   

3.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养殖小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平均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mmol/L±0.421mmol/L,乳酮3.041mmol/L±1.214 mmol/L,尿酮3.232mmol/L±1.713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呈较强负相关(r=-0.60147).  相似文献   

4.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广东佛山某奶牛场K、I 两个群体(27 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 1.155 mmol/L±0. 511 mmol/L,乳酮 2. 904 mmol/L±1.311 mmol/L,尿酮 3.127 mmol/L±1.814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 6 头奶牛有隐性酮病, 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 r 为-0.59038。  相似文献   

5.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和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 mmol/L±0.421 mmol/L,乳酮3.041 mmol/L±1.214 mmol/L和尿酮3.232 mmol/L±1.713 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γ=-0.60147。  相似文献   

6.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发生,随机选取黑龙江某集约化牛场,产后14~21 d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对氧磷酶1(PON1)、葡萄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检测,阐明奶牛围产期PON1在奶牛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酮病组较对照组奶牛血浆中PON1活性和含量显著下降。PON1含量、活性与GLU、BHBA、NEFA和AST均有显著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酮病预测值为血浆PON1含量46.79 nmol/L、GLU3.04 mmol/L、AST100 U/L、NEFA0.82 mmol/L。试验表明,PON1、GLU、AST和NEFA均可用作预测奶牛酮病发生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2~4胎次荷斯坦围产期奶牛45头,分别在分娩前7 d、分娩当天晨饲前经尾根静脉采血,以血酮检测值<1.2 mmol/L为健康组,≥1.2 mmol/L为酮病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分娩前7 d、分娩当天、分娩后7 d、14 d健康组和酮病组奶牛血液中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和分娩当天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并且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血清中β-羟丁酸(BHBA)、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酮病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较健康组虽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健康组。分别以0、1×10-7mmol/L、1×10-8mmol/L、1×10-9mmol/L浓度的糖皮质激素(GC)刺激原代分离培养的犊牛肝细胞,作用0、1 h、3 h、6 h、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中糖异生相关受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罗氏(Roche)ACCU-CHEK手持血糖仪检测奶牛血浆葡萄糖水平的效果,以及对奶牛酮病的预测价值,选取荷斯坦奶牛场产后1-7周内奶牛,分多次于清晨空腹采集血样200份,应用手持血糖仪现场检测全血血糖含量,分离血浆后送实验室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浆葡萄糖水平,用酶标仪检测BHBA含量,分析手持血糖仪检测效果以及对酮病的预测情况。血糖仪检测结果(平均值±标准差为3.49±0.57 mmol/L)稍高于生化仪检测结果(3.36±0.58 mmol/L),但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之间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按照2.8 mmol/L作为健康奶牛血糖下限,血糖仪和生化仪低血糖奶牛检出率(头数)分别为2%(4头)和8.5%(17头)。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血糖方法检测结果为强正相关(n=200,R=0.903,P<0.01)。100头奶牛BHBA检测结果 0.63±0.37 mmol/L,按BHBA>1.2 mmol/L诊断为酮病牛,共检出酮病牛7头,其中血糖仪检为低血糖4头,还有1头奶牛的血糖值为2.9 mmol/L,表明血糖仪可检出约一半以上的酮病牛,可以用于奶牛产后血糖水平的快速监测,对尽早供给能量、预防酮病非常有益。因本实验样本量还较少,今后仍需扩大样本继续试验,为奶牛酮病的早期预测与预防提供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妊娠期母羊在舍饲条件下养分摄入量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舍饲山羊日粮的合理配制和健康状态分析提供依据。随机选择空怀期、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健康母山羊各10只,测定其采食量;随机选择空怀期,妊娠1、2、3、4月及临产健康母羊各8只,以及临产病母羊6只,测定其7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NRC(2007)山羊营养需要量相比,空怀期和妊娠前期母羊对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需要量,但妊娠后期母羊相应的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各阶段母羊对钙和磷的摄入量均远高于需要量;②从空怀、妊娠到临产,母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逐渐下降(3.44至2.57 mmol/L),血清酮体含量逐渐升高(14.93~23.55 μg/mL),而临产病母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至0.85 mmol/L(P<0.05),血清酮体含量显著升至42.98 μg/mL (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70.55至59.94 g/L),但血清白蛋白含量(33.55至32.61 g/L)变化不大,临产病母羊血清总蛋白(56.79 g/L)和白蛋白(29.72 g/L)含量进一步降低;血清钙(2.21至2.19 mmol/L)和磷(2.62至2.25 mmol/L)含量变化不大,而临产病母羊的血清钙(1.80 mmol/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磷含量下降至2.17 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258.57至104.35 U/L),但临产病母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突然升高至180.53 U/L。综上所述,妊娠后期母羊能量摄入不足,是导致妊娠母羊血清葡萄糖等逐渐降低、酮体逐渐升高的根本原因,临产病母羊诊断为妊娠毒血症,建议调整母羊日粮结构,分阶段饲喂,增加妊娠后期母羊能量摄入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监测和诊断围产期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分别对产前15d、产前7d、产前1d、产后1d、产后7d、产后15d各10头共计60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整个围产期内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差异不显著,不能作为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监测依据。产前1d奶牛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最低,为460.76±268.34μmol/L,与产前15d、产后7d、产后15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7d奶牛血清葡萄糖含量最低,为2.12±0.35mmol/L,与其他时间测定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d奶牛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最高,为15.33±3.24U/L,与产前15d、产前7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5d奶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分别为14.10±4.40U/L和0.90±0.14mmol/L,与产前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d血清Ca含量降至最低值,为1.76±0.32mmol/L,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分别为25.50±7.90μmol/L和85.13±7.57IU/L,与产前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利用血清游离脂肪酸、血清葡萄糖含量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按公式计算Y值可作为诊断奶牛脂肪肝的依据。奶牛血清钙含量降低,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可作为奶牛骨营养不良的诊断依据。尿酮体监测可作为奶牛酮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致使组织中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的浓度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诊上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断性的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奶牛鲜乳中酮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酮体的检测是预防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酮病或亚临床酮病的重要监控指标之一。酮体检测包括血项检测和乳项检测,而乳项检测容易实施,成本远远低于血项检测;有资料报道,乳酮体和血液酮体含量有很强相关性,可以通过对乳酮体的检测来监控奶牛的酮病和亚临床酮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诊断奶牛是否患有亚临床酮病,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牛奶中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 acid,BHBA)含量的方法,测定48份牛奶样品。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100μmol/L,相关系数(R~2)=0.997 2,平均回收率为104.0%,48份奶样中BHBA浓度最高值为176.1μmol/L。说明本方法可用于牛场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筛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曹杰 《兽医导刊》2013,(11):47-49
一、酮病及亚临床酮病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产奶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从上世纪90年代起,酮病已成为影响美国奶牛场最重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关注度高于瘤胃酸中毒和产后瘫痪。亚临床酮病指泌乳前几周"临床表现"正常的奶牛,其血浆β-羟丁酸的值高于1.4 mmol/L(也有文献将此指标定义为血浆β-羟丁酸高于1.2 mmol/L)。1.病因。酮病的发生与奶牛能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酮病主要是由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下降。根据有无明显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  相似文献   

16.
黑白花奶牛血、尿、乳酮体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高产奶牛营养代谢病(如酮病及亚临床酮病)为产后常发病。曾对产奶量年平均8000公斤的两个牛场的71头产后15天内母牛血酮测定,超过10mg%有16头,占23%,其中6头有明显症状,占8.5%。病牛除前胃弛缓,奶产量下降外,体液中酮体含量升高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测定奶牛血清中代谢产物β-羟丁酸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途径。将奶牛血清样品用甲醇除蛋白,上清液经氮气吹干,残渣进行硅烷化衍生后,用GC-MS仪全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测定血清中β-羟丁酸的线性范围为0.05 mmol/L~8 mmol/L,相关系数R=0.9995,检测限为0.03 mmol/L,定量限为0.05m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5.7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0%~99.91%。表明该方法能简便、快速、有效地分离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β-羟丁酸,可以作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早期预警指标的确立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发生,在黑龙江省东、西部2个集约化牛场(均有250多头泌乳牛)随机选取产前15~2 d,分娩当天,产后2~15 d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试验牛血浆中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浓度,了解产后奶牛酮病发生状况;通过检测试验牛产前和产后各肝功指标,阐明奶牛围产期肝功指标与酮病间的关系以及对产后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酮病发病率在东部牧场为40%,在西部牧场为45.16%;两牧场产后奶牛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NEFA和BHB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正相关,血浆Glu水平显著低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的负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东部牧场的预警值为产前血浆AST69.5 U几、Glu4.16 mmo1/L、NEFA0.25 mmol/L、BHBA0.32 mmol/L。西部牧场预警值为血浆AST68.0 U/L、Glu3.97 mmol/L、NEFA0.27眦nol/L、BHBA0.43 mmol/L。结果显示,奶牛产前血浆NEFA、Glu、AST和BHBA指标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奶牛发生酮病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亚临床酮病(subclinical ketosis, SCK)是一种围产期高产奶牛高发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伴有高酮血症和系统性炎性反应。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granulocyte, PMN)在调控系统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β-羟基丁酸(β-hydroxybutyric acid, BHBA)可能通过增强PMN黏附提高其促炎能力,进而导致系统性炎性反应的发生,然而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根据血清BHBA水平筛选出对照组(CON,n=15,BHBA<0.6 mmol/L,Glu>3.0 mmol/L)和SCK组(n=15,1.2 mmol/L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兽医学者的普遍关注。临床上,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症状,但由于会引起母牛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发病率增高,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酮粉法检测雅安市养殖场和散养农户泌乳奶牛尿、乳酮体,了解雅安市奶牛在不同自然饲养管理条件下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情况,为寻求预防和控制雅安市亚临床酮病的适宜时机和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奶牛雅安市各奶牛场及农户散养的泌乳奶牛536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