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最终进成基因较稳定的野猪,公猪和母猪均可长期做种猪繁殖。其不同于家猪,外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既保持了纯野猪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具有家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野猪的驯养与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野猪驯养,已引起养殖业的广泛兴趣。用经人工驯化的野猪与家猪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点,又提高了野猪后代的繁殖率与生长速度,可作为出口创汇产品。当前,上述野猪杂交一代的猪苗供不应求,采用人工驯养、人工授精可批量生产,现将本场进行野猪驯化和人工授精技术介绍如下:1强化驯养经林业部门批准,从野外捕获野猪,关进铁笼进行强化驯养。被驯养的野猪最好选择5~20kg2~3月龄。这种小野猪应激少、可塑性大、易驯化,反之则驯化难度较大。在野猪捕获入笼之时,必须一…  相似文献   

3.
4.
1配种技术特种野猪年可产仔15~40;头,配种时间为出生后6~7月龄,体重以60~70kg为宜。由于特种野猪智商和灵敏度一般比家猪高,故无法采用爬跨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当母猪发情允许公野猪爬跨后,即可配种。一般在发情并允许种公野猪爬跨后的12~24小时内配种均有效。配种适配时间,从外部看,母野猪能安定地接受种公野猪爬跨或母野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暗紫,从肿胀变为稍皱缩或配种员用手按压母野猪后躯而母野猪站立不动,都是适宜的配种时间。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小时再重复配一次,…  相似文献   

5.
2012年,古田县城西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在下洋村绿林湾施敏养猪场进行特种野猪养殖示范.文中从饲养环境、品种选育、科学饲养等方面阐述特种野猪的繁育及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7.
1 配种技术 特种野猪年可产仔15~25头,配种时间为出生后6~7月龄,体重以60~70千克为宜。由于特种野猪神经敏感性一般比家猪高,故无法采用爬跨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当母猪发情允许公野猪爬跨后,即可配种,一般在发情并允许种公野猪爬跨后的12~20小时内配种有效。配种掌握的适宜时间可从外部观察,母野猪能接受种公野猪爬跨、母野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暗紫或从肿胀变为稍皱缩、配种员用手按压母野猪后躯时,它站立不动。这几种表现都是适宜的配种时间。第1次交配后,间隔6~8小时再重复交配1次,以提高其受胎率。  相似文献   

8.
特种野猪是由优良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猪或地方良种猪杂交而成的杂交野猪品种,兼具家猪和野猪的部分特性,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和较高的市场价值。主要对特种野猪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对特种野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特种野猪肥育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解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特种野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胴体品质的影响 ,进行了此项试验。结果表明 ,日粮营养水平较高的Ⅰ、Ⅲ组日增重分别为 3 3 4 84 g、3 1 9 81g ,料重比分别为4 2 5、4 3 9。而营养水平较低的Ⅱ组 ,日增重 2 4 9 77g ,料重比为 4 96。Ⅰ、Ⅲ组与Ⅱ组的日增重组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Ⅰ组与Ⅲ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胴体品质 ,如瘦肉率 ,三个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特种野猪屠宰率 72 4 1 %、瘦肉率 5 7 92 %、眼肌面积 3 3 83cm2 ± 5 4 7cm2 ,腹肉少 ,肉味鲜嫩 ,肉质良好 ,符合当前人们的消费要求。特种野猪具有耐粗饲、爱食青绿饲料的生物学特性。舍饲条件下 ,若日粮营养水平过低 ,会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胴体组成中骨、皮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特种野猪肉品质,分宜县众鑫公司研发出岚森特种野猪生态驯养技术,其配组、驯养、饲料、三废处理技术特色明显,肉品质量上乘,经济、生态和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特种野猪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F1代特种野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30日龄断奶重平均值分别为10.2头、10.24kg和57.81kg;初生个体平均重和30日龄断奶个体平均重分别为1.02±0.45kg、5.98±1.89kg;产活仔率和断奶成活率分别为98.4%、96.7%;180日龄平均日增重355g/d,料重比3.69∶1。  相似文献   

12.
一、仔猪“白肌病”的防治措施该病临诊特征为运动机能障碍(喜卧、起立困难、跛行、四肢麻痹)、心力衰竭(心跳加快、呼吸不匀)、精神沉郁、不吮乳。防治措施1、从母野猪产前30天开始,每隔6天—7天投喂一次亚硒酸钠 VE(粉剂)。将该药剂10克均匀拌入10公斤—20公斤饲料中投喂。2、在母猪临产前的第20天和第3天各注射一次亚硒酸钠 VE(注射液)3ml,并在饲料中加入20%的青饲料。以上两种药物仪用一种即可,对本病可取得很好的预防作用。二、“猪瘟”的防治措施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3.
14.
特种野猪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特种野猪的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含75%野血的特种野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含75%野血的特种野猪屠宰性能良好,屠宰率、瘦肉率高,眼肌面积中等,脂肪率低,背膘及皮薄,花油、板油少,后腿比例高。  相似文献   

15.
大兴区猪人工授精与推广工作始于2001年,2002年以大兴区种猪场为试点逐步推广,2003年开始在全区大面积应用,有近30个规模猪场采用了人工授精技术,平均每年使用优质精液3万头份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特种野猪的优点和生猪市场的现状,分析了特种野猪养殖的市场及效益。实践证明,发展野猪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业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兴项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特种野猪的营养特点、生物学特性、猪舍建筑以及影响肉质的因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特种野猪肉因其肉质鲜美,瘦肉率高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然而在特种野猪生产的过程中,其低繁殖率一直是一个困扰着广大科研工作者与养殖户的大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种野猪规模化的生产。本文主要从影响特种野猪繁殖率的因素以及提高特种野猪繁殖率策略两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发展特种野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饲养特种野猪在我区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不少养殖户因不懂养殖技术、缺乏市场信息、销路不畅等原因而失败了.现笔者根据近四年来从事特种野猪研究与饲养的经验教训,对发展特种野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山猪为父本,以杜洛克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基因较稳定的一种野猪。特种野猪在京津地区供不应求,去年消费量达100多万头,而在广东、上海和香港等市场,特种野猪活体价格为30元/公斤,猪肉价格为48元/公斤,比一般活猪体重和猪肉价格高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