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红铃虫是棉花产区危害最大、损失最重的主要钻蛀性害虫。钱粮湖农场1982年6万余亩棉花,因红铃虫暴发并导致后期烂铃损失达53%以上,丰产不得丰收。因此,  相似文献   

2.
滨州地区棉田杂草发生规律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8万公顷.近年来,棉田草害逐年加重,杂草发生面积达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占总面积的70%,2000年因杂草危害损失皮棉产量达659吨,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杂草不仅与棉花争夺水分、养分、光照等,而且是很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孳生场所,间接损失则更大,因而对棉田杂草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君堂  李云  李玲 《中国棉花》2010,37(8):24-26
大荔县是陕西关中东部棉花主产区,年均种植面积5.0万hm^2左右,年均皮棉产量约4.8万t。由于病虫危害,每年棉花产量直接损失20%~25%,加之长期以来棉农重视单一的化学防治,盲目定期打药,植棉效益下降,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要掌控棉花病虫发生为害规律,及时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区随着棉花枯萎病的不断蔓延扩散,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威胁。对此,部分地方的棉农,在枯萎病重病地区引种抗病品种,减轻了危害,挽回一部分损失。目前全区已种抗病品种50多万亩,对发展我区的棉花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地  相似文献   

5.
赵智红 《江西棉花》2007,29(5):49-49
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很大程度上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一般会减产10%~30%.虽其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病原菌并不相同,但其侵染特征,致病原理及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基本相同,不少地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同田同株混生,产量损失更大,危害也更大.区别两种病害的发生,并加以防治,提高棉花产量,也是棉花丰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黄淮海平原棉花生产优势解放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本区棉芘发展较快。1956年全区棉田面积4000万亩,总产1120万担。以后产量几番波动,1980年本区棉花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近2400万担,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5%。黄淮海平原棉花生产的重要性,与本区的植  相似文献   

7.
蛴螬是我市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近年来,由于农药紧缺,对蛴螬防治不力,发生面积逐年上升,为害程度不断加重,成为影响花生生产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1985年受害面积仅有5万亩左右,到1987年上升至20余万亩。一般亩减产荚果50余公斤,年均损失花生600万公斤。1988年在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的直接指导下,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严重的病害。四川省早在1942年发生,据1982年普查统计,全省植棉县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田面积约120万亩左右,年损失皮棉400多万公斤。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措施。早在50年代初开始,我省先后育出了防治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棉花生产工作的通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棉花》2007,34(5):2-3
为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现就做好2007年棉花生产工作通知如下:一、正确分析棉花产需形势2006年我国棉花取得了全面丰收,种植面积8098万亩(539.87万hm2),同比增6.7%;平均亩产83公斤/亩(1245kg·hm-2),同比增8公斤/亩(120kg·hm-2);总产量达到673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103万吨,增幅达17.8%。与此同时,纺织工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全国纱产量1740万吨,较上年增长20%。据纺织工业协会预测,本年度棉纺织工业仍将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纺织用棉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国产棉花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  相似文献   

10.
我县棉花害虫发生极为普遍,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棉蚜、红令虫、红蜘蛛、棉令虫等害虫,连年暴发成灾,损失产量极为惊人,一般年分因虫害减产常在20%左右,少数特重年分如71年和76年损失产量竞高达40—50%。为了防治棉花害虫,确保棉花丰产丰收,自78年开始,我们在棉船公社江心大队的6000亩棉地上,开展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本着“予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着手,根据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制订防治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三年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重要棉区之一,常年种植棉花700~800万亩,占河北省棉田面积近60%,其中生育期间不能灌溉的旱地棉田达70%。近年这部分棉田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但年度间差异很大,稳产性较低,单产在50公斤皮棉上下徘徊。提高旱地棉花的单产对整个棉区的棉花产量有巨大的意义。几年来我们对旱地棉花的栽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苏联棉花生产的主要动向是:棉田面积增加,总产量增长,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有所提高,在国际棉花市场上加紧同美帝争夺。近几年苏联棉花播种面积保持在4300万亩左右,比前五年约扩大11%,每年总产量在5200万担以上,亩产皮棉大体上是120多斤。苏联发展棉花生产,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调整棉花布局,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棉花,几乎全部棉田均可灌溉苏联的棉花生产原来比较分散,四十年代约有1500万亩旱地棉花分布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提高单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危害性大的病害,已列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该病发生后,危害严重,根治困难,既影响棉花的产量,又影响棉花品质。棉花感病后,轻则落花、落蕾、铃小、质劣,重则枯死,造成缺株断垄,一般可减产20~30%,重的减产60~70%,甚至无收。一、发生蔓延情况棉枯萎病是一九六四年首次在我省原彭泽棉花试验站发现,病株仅百株左右,面积半亩。当即封锁病田,用氯化苦对病土进行消毒处理,并挖除病土,烧毁残株,期望一举根治,但未完全见效。至一九六五年发病面积扩大到五亩左右,病株九百余株。同年在芙蓉农场一大队,也发生零星病株。一九六六年又在彭泽棉船公社复排大队,发现零星病株。时隔八年后,于一九七四年在彭泽县  相似文献   

14.
棉花枯萎病是世界产棉国家棉花的重要病害。我国早在三十年代引起美国陆地棉而传入此病。嗣后逐渐扩展蔓延,危害日益加剧。据一九七九年十七个重点产棉省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达858万亩,占全国总棉田的12%,因枯萎病损失的皮棉估计在100万担以上。我所(原为彭泽县棉花原种场)植棉历史较久,品种变更比较频繁,引种试验亦多,加上1963年后,由附近社队的病区来所换种,忽视了检疫,将枯萎病随同棉籽、棉饼,带入棉地。1966年开始发现96棵病株,因为当时危害不重,损失也小,未引起我们的注意,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根除。到  相似文献   

15.
啤酒大麦在东台市冬作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常年种植面积50-60万亩,占夏粮面积的50%以上,并为棉花生产提供了早茬。八十年代以来,啤酒大麦纹枯病逐年加重,坚黑穗病,条纹病,白粉病、网斑病时有发生,一般年份累加产量损失1-2成,重者3成以上。对此,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坤  闫硕 《棉花科学》2020,42(3):13-19,26
为了更系统性了解我国棉花产区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笔者汇总分析了2014~2018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重点分析了我国棉区的棉花黄萎病、铃病、枯萎病、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等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病虫危害是害虫较病害严重,2014~2018年虫害造成产量损失占比为71.01%~77.46%。主要虫害包括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棉蓟马和烟粉虱,主要病害包括黄萎病、铃病、枯萎病和立枯病。棉花病害的损失挽回率比虫害低,尤其是铃病和黄萎病,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只有57.15%和66.74%,而棉花主要虫害的损失挽回率均在77%以上。旨在为我国棉花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及时调整植保工作重点,减少病虫发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蔡煌 《福建茶叶》1993,(1):41-41
根据闽东各县市茶区的调查情况表明:近年来茶煤病蔓延迅速、危害严重、损失巨大。如福鼎县自1988年7月中旬突然暴发此病2.8万亩,1989年就蔓延至8万多亩,占总面积74.3%,不但茶叶大幅度减产,而且品质变劣,大量滞销、损失巨大。福安市1991年仅发生30亩,1992年5—6月突然暴发3.5万亩。其中尤以社口、潭头、上白石等乡镇最为严重。毗邻的霞浦县、柘荣县、宁德市等也相继发生,并不断蔓延扩大其为害面积。一染该病,  相似文献   

18.
镇江市为新开发棉区,棉田面积26万亩,其中平原棉区占27%,沿江棉区占23%,丘陵棉区占50%。三个不同棉区由于受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年际间棉花产量结构亦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近几年生态条件与棉花产量形成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9.
湖口县是赣北重点产棉县之一,解放以来棉花发展速度很快,由解放初期的2~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余亩,单产由1952年的39斤提高到82年的90余斤,总产由1952年的1.8万担,提高到82年的7万余担。其原因是广大棉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改正生产管理措施,使之适应自然客观规律,发展棉花生产。为使我县棉花生产更快地发展,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及区划成果,就如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谈谈发展棉花生产的技术措施。一、进一步认识湖口的自然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我镇是稻、麦轮作产粮区,每年种植水稻面积5万余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4.6万多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可是近几年来,杂交稻的产量不理想,出现产量下降现象。通过对28个村186个组3726户25586亩杂交稻的调查与分析,找出产量下降的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田间杂株过多。通过实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