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为了发展硬阔叶树良种,广泛开展了树木选优,优树嫁接和建立无性系嫁接种子园的科研活动.我场林木良种基地350亩,白榆62亩已开始结实.很多单位实践证明,嫁接苗的生长受砧术影响很大.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如何?相关系数多大?又是遵循怎样的回归方程?目前还未见详细的报道.根据1977年2年生优树嫁接苗生长调查,我们作了以下相关分析,是否妥当,供参考,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在林业研究中 ,通常应用数据库对所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等。秩次相关分析是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分析 ,可以得知同一研究群体中林木每不同两次生长量的相关关系 ,这对于林木良种选育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在数据库中 ,巧妙应用 SORT命令可直接获得同一品种在整个研究群体中的 di值。通过 COPY EXTENDED命令功能建立源数据库的结构描述文件 ,然后应用双重嵌套循环对这个结构文件进行循环选择 ,实现变量的两两比较处理 ,计算出其相关关系值  相似文献   

3.
气候因子对樟子松人工林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70年代以来,山西雁北平干旱地区引种樟子松获得成功,现已大面积造林,本文在调查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引用了关联度法实步分析了樟子松人工林高生长与当地气候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章古台地区气候因子对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以该区1980年和1986年春季造林的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在树干解析的基础上,对年轮宽度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年轮宽度受年均温度(X1)、降水量(X5)、风速(X7)、地表最高温(X9)、地表最低温(X10)等气候因子影响较大,其最优回归方程为:Y=0.171 8-0.067 3 X1+0.000 4 X5+0.098 2 X7+0.014 5 X9+0.044 8 X10(R2=0.585,p0.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长山核桃嫁接苗的生长规律,以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嫁接成活后穗粗、砧粗、枝粗和枝长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测,并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了其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长山核桃1年生嫁接苗的穗粗、砧粗、枝长、枝粗等性状指标均呈快速升高后逐渐放缓生长的变化曲线,4—5月为新梢萌动期,5—8月为其生长盛期,8月以后其生长速度放缓直至停滞;(2)长山核桃嫁接苗的生长模型以平方和三次方曲线为主,其中穗粗和砧粗的生长模型均以三次方曲线生长模型拟合的为更优,其拟合精确度分别达到99.29%和97.76%,枝粗和枝长的生长模型均以平方曲线生长模型拟合的为更优,其拟合精确度分别达到98.82%和92.90%;模型拟合的精度较高,表明该生长模型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1972年我所繁殖油橄榄采用的嫁接砧木为实生苗和尖叶木樨榄二种。嫁接时间从3月上旬开始,个别延至5月。嫁接方法多用插皮枝接,少数采用切接。根据不同品种,嫁接后选取2—4株,每10天进行一次生长观察,测高生长,记侧枝发出数。从8月份起每月测量一次,观察日期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观察用的嫁接砧木,实生苗栽植于盆内,水肥能得到保证;尖叶木樨榄栽植于苗圃地,在旱季除浇过几次水外,未施过肥。现将二者嫁接后的生长情况分别列表,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7.
铃铛枣嫁接苗年高生长节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枣树嫁接技术进行铃铛枣坐地砧嫁接建园,并应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嫁接苗年高生长节律。分析表明铃铛枣嫁接苗的年高生长进程呈现慢一快一慢的“S”形节律,存在着明显的速生期,速生期长达45d,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约占总生长量的78%。辽西枣区枣农可依此规律抓准生长点,适时安排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嫁接苗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樟子松2年生苗木的高生长变异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问种源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21.1%~22.9%之间,平均值为22.3%。3个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古莲种源高生长较快,十八站种源高生长最差。各种源家系闻家系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2.8%~30.1%之间,平均值为19.38%;不同种源生长较快的前3个家系平均值为27.9cm,生长较慢的后3个家系平均值为19.8cm,前者高生长比后者快41%。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沙地树种结构,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试验。嫁接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试验表明,在该地区用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嫁接成活率达到47%。嫁接10年后调查,红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487cm,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44m,平均冠幅181m,形成了正常发育的树冠。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天然林出现的生长衰退现状而开展了通过外生菌根菌接种促进生长的试验。采用传统的植物病理学和统计学方法,采集菌根菌、分离培养,接种樟子松苗木。结果显示:蘸根处理后3年生樟子松苗生长最好,用30 m L浓度稀释液蘸根处理的苗木促生效果好于其他,随着稀释菌液浓度的增高,平均高生长不再继续增高;其次是灌根,最差的是对照组,平均苗高分别为21.4 cm,19.2 cm和17.1 cm。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三者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樟子松是欧洲松的变种.欧洲松分布很广,它横跨欧亚两大陆,大致位于北纬48-70°之间.其北界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端,东至苏联的鄂霍次克地区,南界西起德国北部经捷克、波兰,在北纬48°处跨入苏联,再向东沿额尔齐斯河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经肯特山一直延伸至我国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 樟子松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北纬50°以北),最南端分布到红花尔  相似文献   

12.
根据樟子松雄孢子初期颜色,可将樟子松划分为绿、红、粉3种类型。通过统计分析,从木材生产量考虑,绿色型为优良类型。3种类型无性系的生长状况表明,此种划法是可靠的,而在绿型樟子松中,尤以黑色种子型的樟子松为优。  相似文献   

13.
嘉峪关、酒泉市樟子松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为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的一个地理变种,天然分布于中国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沙区广泛引种并获得明显效益的树种,全国引种面积达30万hm^2。酒泉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引种樟子松以来已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绿化、农田防护林、沙区造林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为探讨樟子松人工林在酒泉地区引种的适应性,特对该区引种的樟子松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ABT生根粉对樟子松生长季造林翌年保存率和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3号,氯化钠,AB-抗旱剂,吸水剂处理樟子松苗木后进行生长季造林。共结果表明,这几种药镁可提高樟了松生长季造林翌年保存率,但以ABT生根粉3号溶液浸极和以其溶液制成的泥浆效果最好。ABT生根粉,3号还可以提高樟子松生长季造林,翌年苗木的高生长量和发根量。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3号、氯化钠、AB-抗旱剂、吸水剂处理樟子松苗木后进行生长季造林。其结果表明,这几种药剂均可提高樟子松生长季造林翌年保存率,但以ABT生根粉3号溶液浸根和以其溶液制成的泥浆效果最好。ABT生根粉3号还可以提高樟子松生长季造林,翌年苗木的高生长量和发根量。  相似文献   

16.
遵循森林植物引种驯化供种区与引种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原则,从内蒙古红花尔基,嫩江高峰,大兴安岭十八站、塔河及韩家园子5个樟子松天然群体中引入150株优树的种子,引种在林口县青山林场试验区内,经综合评价,确定红花尔基樟子松为优异群体,群体间子代适应性强、遗传分化较小、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17.
传统黄连木造林以实生播种苗为主,随着黄连木产业的发展需要,优良单株及优树选择工作的逐步实施,采用优良母树和优树枝条进行嫁接苗繁殖是必然趋势,也是黄连木果实优质、早产、丰产的需要。本文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不同母树枝条嫁接后1年内的生长状况,对比分析了汉中两处黄连木优树接穗成活、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8.
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节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嫁接后8个月苗高和基径的生长状况,可知苗高和基径的年生长趋势均为典型的S型曲线,即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苗高和基径的生长主要集中在8月份以前,8月份以后苗高和基径的生长变化不明显。在11月份落叶时,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的苗高可以达到35.3cm-95.1cm,基径可以达到1.03cm1.59cm。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高和基径的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高和基径苗期的生长曲线拟合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对拟合的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二次求导得出的速生期进行分析,香椿嫁接后基径比苗高更早进入速生期,基径最早嫁接后一个月左右就可进入速生期,而苗高最早则需要45d左右。香椿基径的速生期也比苗高长,可维持在大概75d~90d,占到了总生长期的1/3左右,而苗高的速生期仅有45d~60d,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生长量均超过了总生长量的一半以上。而不同无性系不但进入速生期的时间点有着明显的差异,且其速生期的长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本地无性系最早进入速生期,且其速生期也最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移栽对油茶嫁接苗根系和新梢生长的影响,对长林4号、40号和53号1年生地栽嫁接苗进行移栽试验,通过对移栽后根梢生长测量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移栽后长林4号和40号苗高低于未移栽,而长林53号高于未移栽;所试验品种的地径为移栽高于未移栽;移栽后的新生根系多集中在0d≤0.5 mm的范围内,长林4号和53号根系长度和数量移栽高于未移栽,长林40号则低于未移栽;长林4号和40号的根冠比在移栽后高于未移栽,长林53号未移栽高于移栽。综上分析,移栽促进了侧根的生长,相比于未移栽嫁接苗,移栽后苗高生长量降低,根系得到较快生长;生长旺盛的品种(长林4号和40号)根系损伤后,恢复较慢,而生长较为缓慢的品种(长林53号),根系恢复较快。因此,对不同品种应采取适宜的移栽方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1年生油茶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氨基酸态氮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作为氮源能够促进油茶嫁接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增长,随施氮水平提高,苗高、地径、植株鲜重与干物重均随之增加,但浓度超过3 mmol/L后,促进作用有所减弱。等氮条件下,不同氮源对油茶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显著不同,其中甘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对促进油茶嫁接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效果最好,赖氨酸态氮处理的油茶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均最高,故在试验所采用的6种氨基酸态氮中,甘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态氮能够被油茶嫁接苗较好地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