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达拉特旗解放滩治沙站,位于库布齐沙漠北部边缘,总土地面积14000亩,现有林9400多亩,其中乔木6900亩,灌木林2500多亩,其林木价值达30万元之多。 1976年,乡政府为了治理风沙危害,决定成立乡办集体治沙站。当时,这里是一片沙丘起伏的不毛之地,一派荒凉景象。他们就在这飞沙走石的沙漠里建起几间茅屋,打下了供生活用的水井,28个农民开始了与风沙的搏斗。他们从1977年开始搞造林,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资金不足,于是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决定开展多种经营,以短养长,发展林业,治理风沙。他们看  相似文献   

2.
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北缘,地垮台格庙、新街、红庆河三个公社,经营面积二十四万亩,现有十一个作业区,干部职工八十八人。自1960年建站以来,他们实行了科学治沙造林,做出了显著成绩。截止一九八一年,造林十六万八千亩,保存面积十一万七千二百亩,其中用材林五万三千七百四十九亩;防护林五万七千五百七十九亩;经济林七百一十九亩;种子林五千一百五十八亩。每亩造林综合成本一十五元六角一分,直接成本一十三元八角八分。现有用材林价值初步估计可达三百六十八万元,为国家累计投资一百八十万的两倍。建站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掌握治沙造林的  相似文献   

3.
地处风沙前沿的哈密县陶家官公社,由于“文革”时浆“五好”建设遭到破坏,风沙灾害严重。为根治沙害今年四月成立了治沙站。治沙站成立以后,对当地风沙危害作了调查,初步制定出治沙规划,还修复了五口电机井整修了灌溉道,对十多万株奄奄一息的树木进行了轮灌,其中有的已灌水二至三次。此外,还新载沙枣,毛柳、白杨两万多株,育苗三亩。陶家宫公社成立治沙站@袁兴夏~~  相似文献   

4.
中国沙多,每年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沙漠化。中国治沙的人多,有千千万万的群众在同沙漠做斗争。毛乌素沙漠南缘,一位农民同沙漠斗争了37年,他带领群众承包治沙22.8万亩,已经治理的19.5万亩,生长着2000多万株(丛)杨树、红柳、樟子松、花棒等,在沙漠中筑起了一条长63公里、宽3公里的绿色长城,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92.5%,成为全国个体治沙面积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承包户;他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治沙联合体”,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民治沙公司,第一个把股份制引进治沙事业。因为治沙他出了名,踏上了联合国讲…  相似文献   

5.
正在宁夏,治沙模范王有德的名字和事迹让人耳熟能详。他曾获得过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称号。王有德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他把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治沙事业。位于宁夏灵武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马鞍山管理站,是距银川河东机场1公里处的一片8000多亩的荒地。前几年,这里还是一片用沙土垫起来的大坑,王  相似文献   

6.
化学治沙     
化学治沙是植物治沙、工程治沙的辅助和补充措施。它是使用有机或无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胶结物质,喷洒到沙面,渗入沙层间隙,固化后在沙面上形成一层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松散沙面的直接作用,从而使流沙得到固定。化学冶沙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筛选出一批作用大、价格低的化学固沙材料,但是与植物固沙相比,成本仍然很高。因此,化学治沙多用于风沙危害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如机场、重要交通线及军事设施等地区。苏联是采用化学治沙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1934年就开始研究用沥青乳剂固定流沙,1935年在全苏作物栽培研究室咸海试验站进行了首次试验,到1952年试验面积达60多公顷。1959年使用聚丙烯酰胺在库尔  相似文献   

7.
新街治沙站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端,伊金霍洛旗的西南部,地跨新街、台格、红庆河三个乡苏木镇,属于流沙、半流沙地域。经营面积25.2万亩,有林面积17.6万亩,其中乔木5万亩,蓄积量5万立方米,灌木林12.6万亩,有效防护面积30万亩。新街治沙站是以治理沙...  相似文献   

8.
五月,内蒙古大地一片翠绿。在这初夏时节,我们随同三北局李建树局长等人到赤峰市、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等地检查治沙造林工作。先后走了21个旗县(市)、75个乡镇苏木、21个国营林场、8个国营苗圃,历时一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万里之行,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工作机会,又是一次学习机会。所到之处,所闻  相似文献   

9.
杭锦旗阿色楞图公社境内,现在有一条叫百盖柴登的沙带。可是,在十几年前,这里却是一块水草盛美的地方。原来这条沙带是乱垦滥牧,破坏了植被造成的。植被遭到破坏后,草场沙化,风起沙滚,一条新月型的流动沙带逐渐扩展,附近的牧区社队,生活日渐困苦,人缺口粮,畜缺饲草,有的大队的羊群不得不去外地借场放牧。一九七六年,国家在百盖柴登这块地方建立了治沙站。治沙站的前身是个苗圃。建立治沙站后,在百盖柴登划出了十三万亩宜林地归治沙站使用。于是,在这条沙带上展开了一场蒙汉团结造林治沙的战斗。由于这里是新开辟的作业区,治沙站没在这里盖房舍,每年春  相似文献   

10.
防沙治沙确保全省经济发展──对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文/常兆丰图/王晓雷我省是全国沙漠面积较大、沙漠化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河西地区有沙漠土地35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8%,沙漠市及20个县市区,风沙线长达1600公里。全省有沙漠土...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廓治沙科技遍地开化──省治沙所科技成果推广措施得力常兆丰,方峨天甘肃河西走廊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包围,沙漠面积307万公顷,风沙线蜿延1600公里。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河西走廊干部群众和治沙科技人员推广应用治沙科...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展旦召治沙站,位于库布齐沙漠东部,临近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黄河阶地上,属于草原地带。年降水量321.5毫米,年蒸发量2130.2毫米。主风方向西北偏西。主要沙丘类型是新月形沙丘链,丘间低地潜水位1-2米,非地带性土壤多为浅色草甸土。展旦召治沙站在与风沙作斗争中,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风沙流运动的规律,既看到风沙带来的危害,又看到在人为措施促进下,  相似文献   

13.
正伊金霍洛旗防沙治沙项目区:低效林改造促林分质量提升展开卫星云图,一弯深深的碧绿,像展开翅膀的雄鹰一般,紧紧地扼守着坐落在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677万株、9667公顷的绿化面积为美丽的天骄圣地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伊金霍洛旗防沙治沙项目区。这片绿色也代表了鄂尔多斯人永无止境的创造精神,也承载着鄂尔多斯人敢让家园换新颜的"治沙梦"。新中国成立初期,伊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工程治沙     
用种树种草的方法治理流沙称为植物治沙或生物治沙,生物治沙不仅能够长久地固定流沙,而且能够解决沙区的木料、燃料、饲料、肥料缺乏问题,除害兴利,一举两得。但是在一些沙区,当流沙严重地威胁着铁路、公路交通要道或重要工厂、工程基地时,由于种树种草见效迟缓或根本不能成功的情况下,这就需要采取工程治沙(也称机械治沙)措施。工程治沙虽然见效快,但需要大量材料,而且用工多、成本高,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措施。工程治沙是通过机械沙障改变风沙流的速度和结构,从而削弱沙地的风蚀、沙埋程度,最终达到防护目的。机械沙障分为直立式沙障和平铺式沙障两大类。直立式沙障的作用在于;风沙流中的沙子有80~90%是在贴近地表30厘米以内高度通过,在风沙流通  相似文献   

15.
低覆盖度治沙的原理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覆盖度治沙是一项荒漠化治理新理念、新技术,是从近自然林业思路出发,探索的能够完全固定流沙、加快土壤植被修复、提高生物生产力、节约生态用水、实现固沙林可持续发展的覆盖度在15%~25%的新型治沙模式。该模式获多项国家专利及科技成果,开创了植被在低覆盖度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推广面积约200万hm2,且在京津沙源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式对推动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入更加科学、高效、经济的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必将引领我国防沙治沙研究向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为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及生态环境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奇台县西地镇的桥子村一直向北约5公里外,便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过去,肆虐的黄沙每年都要前移侵吞大量农田,而现在,一条长长的绿色屏障却将这黄沙牢牢锁住。首先带头要锁住这黄沙的是这个村的维吾尔族普通村民吐尔逊·肉孜一家。为了这一片绿色,50多岁的吐尔逊·肉孜至今还带着妻子和几个儿女住在这绿色的最前沿,被村民们称之为治沙“愚公”。  相似文献   

17.
沙化严重的库伦旗下养畜牧苏木造林治沙步伐快,户包治沙成效显著。去年一年,育苗113亩,造林治沙1万亩,设围栏4处,围封面积达3000亩。现在,全苏木封沙面积达4万多亩。下养畜牧苏木地  相似文献   

18.
谈谈林西县的治沙工作张军,徐贵峰林西县位于西拉木伦河北岸,沿河分布着40多公里长的沙带,总面积为15.6万亩,沙地西北高东南低,西侧是较平坦的固定沙地,往东逐渐过渡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井相间分布;沙地北侧还有5~7万亩的土地面临沙化的威胁,经常受...  相似文献   

19.
我区国营林场(治沙站)二百六十一处,国营苗圃一百处,总经营面积一亿二千多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三千一百万亩,人工林九百七十八万亩,职工二万六千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营管理上虽做过一些改革,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吃大锅饭”和经济效益低的局面。为了彻底打破“铁饭碗”、“大锅饭”解放生产力,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挖掘生产潜力,搞活林业经济,促进国营林业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三号文件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的通知》精神,对国营林场、治沙站、苗圃的改革作如下规定: 一、国营林业场、站、圃普遍推行以家庭  相似文献   

20.
全国解放后,榆林人民遵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在党的领导下大搞治沙造林,在1977年底,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00万亩,占宜林荒沙面积的40%,占沙漠总面积的17%。其中3条总长1900多华里的大型基干林带已造林100万亩,占设计面积的66%;受风沙危害严重的144万亩农田中,有100万亩实现林网化,沙漠腹地出现了万亩以上的成片林62块,其中10万亩的两块。治沙造林固定流沙300万亩,保护农田100万亩,恢复牧场100万亩;结合修建水库,引水拉沙,还从沙漠中新辟农田40多万亩,发展养鱼水面20多万亩。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逐步深入,治沙造林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榆林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变,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两倍多。治沙造林锻炼了人,也鼓午了人们的斗志,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从此,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开始了“人进沙退”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