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60Co-r射线1-5万伦琴对辣椒(甜椒)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结果表明:对辣椒(甜椒)品种之间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很大,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辣椒(甜椒)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逐渐降低.辣椒在1万伦琴低剂量处理,辣椒植株茎粗、茎高、地上部鲜重与对照差别不大,个别植株有所增加,但变异频率很低.当剂量增加,出苗率降低,变异频率增加;在4万伦琴的剂量以上,处于半致死剂量;最适宜的辐射剂量2万伦琴.甜椒在3万伦琴的剂量以上,处于半致死剂量;最适宜的辐射剂量1.5-2万伦琴.  相似文献   

2.
李丹丹  张付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29-11631
[目的]为了研究UV-C照射对辣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相关影响.[方法]按照农作物发芽标准,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并测定株高、茎粗、干鲜重等指标.[结果] UV-C辐射能使辣椒种子发芽势降低1.5% ~10.6%,但对发芽率没有影响.10、20 h处理使辣椒种子的出苗率分别提高18%和17%.通过测定生长指标,发现10 h处理能使辣椒幼苗的茎粗增加,植株高度降低,干鲜质量增加,壮苗指标有所提高.[结论]UV-C照射处理辣椒种子10 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对2个不同月季品种扦插苗的辐射诱变效应,确定其辐射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月季的辐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个月季品种"绯扇"、"卡罗拉"的扦插苗为材料,采用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剂量下的成活率、死亡率以及植株生长、变异情况,明确辐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半致死剂量。【结果】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成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增加,辐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呈正相关;"绯扇"的半致死剂量为71 Gy、"卡罗拉"的半致死剂量为68 Gy;辐射剂量越大辐射效应越显著;植株变异为性状变异,表现为叶片和花朵的变异。【结论】不同月季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辐射剂量越大辐射效应越显著,不同月季品种的半致死辐射剂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 钴60辐射处理对大白菜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并且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有促进叶球生长,提高叶球产量的显著效果。该实验共分0.5、1、2、4、6、7、8、9、10、11、12、14、16和20万伦琴14个处理,辐射后,从室内和田间发芽率情况看,所有处理,出苗正常,与对照相差甚微。但随着苗龄的增加,明显表现出有刺激或抑制生长的作用。在0.5—2万伦琴低  相似文献   

5.
    开展以20~100 Gy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丰香、章姬两品种试管苗辐射诱变育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草莓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均有影响,但不同品种对60Co-γ辐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剂量也不同,丰香半致死剂量约为55 Gy,章姬的半致死剂量约为64.4 Gy;60Co-γ辐射对丰香品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植株变矮,开花延迟,花朵数减少,且随着剂量增大,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不同60Co-γ辐射处理对章姬开花影响较对生长影响更为明显,单从较高变异率和优变情况来看,20 Gy处理变异率最高,达到36.53%,且优变多,是章姬品种60Co-γ辐射育种的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牡丹辐射诱变育种,解决牡丹辐射剂量问题,选育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国现代牡丹优良新品种,以混合授粉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牡丹种子的方法对牡丹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8.73~17.46 Gy时,种子发芽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17.46 Gy时发芽率最高达到46%,但17.46~52.38 Gy发芽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经辐射处理的种子出苗率、苗高、根长均高于CK,17.46 Gy时出苗率最高达到92.4%,苗高为6.65 cm。辐射可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出苗率;17.46 Gy最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辐射剂量对根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秋海棠属的5个种进行了60Co-γ射线照射诱变研究.结果表明,秋海棠的半致死剂量在10~20 Gy之间.60Co-γ射线照射秋海棠容易造成植株普遍的矮化,茎变弯;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部分叶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照射易延迟植株的花期,辐射的剂量越高,花期越晚.60Co -γ射线照射有利于发生较多形态的观叶秋海棠植株变异,在诱变育种中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油莎豆块茎秋水仙素诱变半致死剂量,获得高品质变异种质资源,分别以萌发前和萌发后油莎豆块茎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0、1、2、3、4 g/L)进行诱变处理,1个月后计算出苗率,成熟收获后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萌发前还是萌发后诱变处理油莎豆出苗率总体上均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诱变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对萌发前和萌发后诱变处理出苗率均有极显著影响,诱变时间对萌发前和萌发后诱变处理出苗率均有显著影响;萌发前油莎豆块茎对秋水仙素更敏感,其半致死剂量低于萌发后诱变处理,且萌发前诱变可致油莎豆芽畸形,萌发后诱变处理芽无明显变化。以诱变质量浓度低且诱变时间短达到半致死剂量为原则,秋水仙素质量浓度1 g/L、诱变萌发前油莎豆块茎24 h为其最适诱变半致死剂量。对块茎品质进行检测,获得淀粉含量高于32%的高品质变异材料1份,总糖含量高于36%的高品质变异材料6份,为油莎豆高品质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60Co γ辐射剂量对不同质量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不同质量的12个西瓜品种干种子为材料,通过6个剂量的辐射处理,研究辐射剂量对西瓜干种子出苗率、存活率、出苗时间、子叶面积、株高及茎粗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0和400 Gy辐射对中等种子出苗有促进作用,超过600 Gy都具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植株出苗时间延长,幼苗生长缓慢;根据半致死剂量确定西瓜种子适宜辐射剂量为600~800 Gy。不同大小西瓜种子对60Co γ辐射的敏感性表现为大种子>小种子>中等种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60 Coγ射线对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萌芽薯块进行诱变处理。诱变材料表型鉴定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与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其半致死剂量为70Gy,致死剂量为80Gy。辐照处理能显著延缓出苗时间,导致叶片减少、茎杆变细、植株变矮。高剂量处理可提高分枝数。与CK相比,各处理结薯数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降低,CK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辐射材料进行DNA检测。10对引物集团选择结果表明,6对具有多态性,共获得1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有1.7条。单株检测共获得扩增条带28条,其中8条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28.9%。说明,辐射可引起紫色马铃薯黑美人表型和DNA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紫薇干种子,结果表明,辐射处理极显著抑制了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度;延迟了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时间;在100-500Gy剂量范围内,对发芽率影响不大,仅500Gy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受到极显著影响;辐射还降低了幼苗的株高、成活率,抑制了幼苗真叶的展露。通过成活率拟合方程,得出紫薇种子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184.94Gy。  相似文献   

12.
试验探索了木薯辐射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和变异特点,为木薯育种提供技术方法.以‘新选048’和‘华南205’2个木薯品种的成熟种茎为材料,用0~90Gy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线(剂量率为1 Gy/min)进行辐照处理,分析其辐射后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90 Gy辐射剂量内,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木薯种茎腋芽的伸长和叶片发生,但促进多腋芽的萌发,同时辐射剂量的增加提高了变异芽数和致死率;用∞Co-γ射线诱变木薯成熟种茎有明显效果,其适宜诱变剂量为90 Gy,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批突变嵌合体植株和1株田间表现纯合的变异株,∞Co-γ线辐射诱变成熟种茎为木薯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香蕉^60Co辐射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蕉辐射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香蕉组培苗辐射成活率,变异率和有益性状突变率的主要因素是试材种类,辐照强度,照射量12KR(照射量率66.0R/m)8KR(193.6R/m)分别是香蕉组培分化芽与生根苗的致死剂量,6KP(50.2R/m)至8KR(35.0R/m)是香蕉分化芽辐射育种的适宜剂量范围,香蕉辐射变异主要表现为株型变异,茎、叶、茎、果的形态与色泽变异和有益变异,其中97%突变植株的变异性状在第  相似文献   

14.
以微山湖红莲和黑龙江红莲2种不同生态型的野生荷花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处理,考察辐射处理后荷花种子的发芽及植株生长变异情况,以找到产生有益变异的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2种荷花的种子发芽和成苗均存在抑制作用;低剂量(20 Gy)辐射处理对立叶数及株高生长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辐射剂量较高时(50、60 Gy),荷叶的形状及颜色的变异率较大,开花较迟,但同时致死率也提高。微山湖红莲种子辐射诱变半致死剂量为125 Gy,黑龙江红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60 Gy。  相似文献   

15.
以微山湖红莲和黑龙江红莲2种不同生态型的野生荷花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处理,考察辐射处理后荷花种子的发芽及植株生长变异情况,以找到产生有益变异的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2种荷花的种子发芽和成苗均存在抑制作用;低剂量(20 Gy)辐射处理对立叶数及株高生长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辐射剂量较高时(50、60 Gy),荷叶的形状及颜色的变异率较大,开花较迟,但同时致死率也提高。微山湖红莲种子辐射诱变半致死剂量为125 Gy,黑龙江红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60 Gy。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促进辣椒的遗传改良,以"6421"为试验材料,建立辣椒突变体库。[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1.2%)处理"6421"种子,确定半致死剂量,并构建突变体,并对M4代中获得的矮秆突变体进行农艺性状调查与遗传分析。[结果]EMS浓度为1.0%时,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分别为45.2%和40.2%,种子发芽指数和生活力分别为17.6和19.7,接近半致死;取经半致死浓度处理的种子10,000粒构建突变体,2015年在M_4代中共获得562份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突变性状可分为11大类32小类;矮秆突变体E29,E58,E142和E312的株高、株幅、主茎粗、主茎长以及主茎节位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E58侧枝数显著高于对照植株;E29,E58和E312突变性状均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结论]该研究首次成功地构建了辣椒突变体库,不仅为辣椒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还为开展辣椒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促进辣椒的遗传改良,以“6421”为试验材料,建立辣椒突变体库.[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1.2%)处理“6421”种子,确定半致死剂量,并构建突变体,并对M4代中获得的矮秆突变体进行农艺性状调查与遗传分析.[结果]EMS浓度为1.0%时,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分别为45.2%和40.2%,种子发芽指数和生活力分别为17.6和19.7,接近半致死;取经半致死浓度处理的种子10,000粒构建突变体,2015年在M4代中共获得562份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突变性状可分为11大类32小类;矮秆突变体E29,E58,E142和E312的株高、株幅、主茎粗、主茎长以及主茎节位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E58侧枝数显著高于对照植株;E29,E58和E312突变性状均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结论]该研究首次成功地构建了辣椒突变体库,不仅为辣椒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还为开展辣椒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辐射对巫溪红三叶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中子不同剂量(0~38.634 Gy)辐射巫溪红三叶种子,观测其对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出苗率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率和根长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芽长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低辐射剂量(6.608~23.86 Gy)可促进红三叶根芽生长,提高幼苗出苗率和株高,但抑制发芽率.高辐射剂量(>38.634 Gy)对种子萌发、根长茎长生长、出苗率和株高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辐射剂量为14.432 Gy时,对巫溪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小麦的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用3003、303、70和420 Gy 4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绵农6号的干种子,然后观察测定其发芽率及M1植株的出苗率、成苗率、叶片变化、幼苗的形态损伤。[结果]绵农6号干种子经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其发芽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并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苗高、根长和根条数的损伤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尤其对根长的损伤最明显;M1植株叶片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缘卷曲和黄叶花叶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其中叶色缺绿最明显。[结论]比较适合绵农6号干种子的60Coγ射线的辐射剂量为370 Gy。  相似文献   

20.
毛竹辐射诱变育苗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用辐射诱变培育毛竹的最佳剂量。[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毛竹种子,对其辐射剂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毛竹种子的发芽率有一定的影响,以25Gy的发芽率最高,100Gy为"半致死剂量"(LD50),150Gy或更高的剂量为"致死剂量"(LD100)。不同辐射剂量对幼苗的生长产生一些影响,100Gy的诱变剂量株型明显矮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展叶数在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别。不同剂量处理均发生一定比例的黄化苗,其比例在10%~20%。大田移栽成活率在各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以25Gy的成活率最高,达85%,明显高于对照,而100Gy的成活率明显低于其他几个处理,仅为66%。[结论]60Coγ射线处理毛竹种子最适宜的辐射剂量为25Gy,其毛竹发芽率和大田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