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温室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及主要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栽培是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的,与露地栽培环境有着根本区别,温室既有利于周年生产和供应,同时也为病害发生流行提供了条件。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多,危害程度明显加重。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当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  相似文献   

2.
线虫在生物界是仅次于昆虫,拥有50万种以上的一大门类。其中植物寄生线虫占10%,达5万余种。危害作物的线虫,据目前记载的有220属,约3500种。线虫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为解决线虫危害,多年来主要采用化学杀线剂,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药剂防治存在着价格昂贵、易造成药害、环境污染、影响天敌微生物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因而,人们开始探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线虫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陕西省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为有效防治奠定基础。采用传统的会阴花纹形态鉴定结合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陕西省7个市县的71份根结线虫样本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危害陕西省温室蔬菜的根结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是危害陕西大棚蔬菜的优势种群。同时,研究发现大多数地区为单一种群,但个别地区存在混合侵染现象。因此在防治时,应当以南文根线虫为对象,同时也应考虑到混合浸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线虫亦称根结线虫,是土壤中一种体积极小,密度很大,移动性强,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人为不易发现的隐蔽性虫害。它主要危害侵入的部位是作物的根系,并从中吸取养料,消耗作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同时带进各种病菌,引起根系病变,产生形态各异的植物根部肿瘤,导致植株逐渐消瘦、矮化、花果脱落、以至死亡;块根作物的果实表面出现畸形、粗糙、孔洞等,俗称块茎的“癞皮病”。农民给它起了个外号叫“植物  相似文献   

5.
介绍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特点及危害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以土壤线虫为指示生物,评价温室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本研究设置3个处理:有机种植模式(ORG)、无公害种植模式(LOW)和常规种植模式(CON),试验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各生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温室种植模式土壤线虫总数为有机模式无公害模式常规模式。土壤线虫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线虫总数表层明显高于下层。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线虫均以食细菌线虫为优势类群,食真菌线虫最少。线虫总属数为有机模式(39个属)无公害模式(30个属)常规模式(28个属)。香农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在种植模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成熟指数(∑MI)、富集指数(EI)、结构指数(SI)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在种植模式间均差异显著(P0.05),并且不论是0~10cm土层还是10~20cm土层,PPI均为常规模式最高。温室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垂直分布有影响。∑MI、PPI、EI和SI可作为不同温室种植模式的土壤健康评价的敏感指标,而H′指数和SR指数对种植模式响应不敏感。有机模式的土壤环境处于富集状态,食物网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7.
蔬菜根结线虫对我国温室大棚蔬菜的危害逐年加重.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温室大棚蔬菜一个比较突出的防治难题,因根结线虫病危害,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者高达50%以上。福气多(10%噻唑膦颗粒剂),为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发,是一种非熏蒸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杀线虫剂.具触杀性和内吸传导型双重杀线虫功能,用低量就能阻碍线虫的活动,防止线虫对植物根部的侵入,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达3个月以上,毒性低,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128-128
近年来.番茄根结线虫病害已成为番茄生产尤其是温室番茄生产的严重障碍。在素有“蔬菜之乡”的寿光.番茄温室生产的危害尤其严重。解决番茄根结线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就是选育新的抗根结线虫品种资源。2008年11月28日。由青岛农业大学王富教授主持的“番茄抗根结线虫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项目验收、鉴定会召开,经过课题组3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罗天相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148-150
简述了土壤食微线虫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食微线虫在养分释放、促进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根系激素效应等方面均起了显著作用,特别食微线虫的选择取食、主动迁移和代谢分泌行为,不仅对土壤整体及根部产生影响,也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差异。不考虑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对土壤微量气体代谢和调控机制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根结线虫随土壤传播.比较难防治。大棚温室内重茬种植蔬菜等作物,土壤中的线虫会越积越多.生产上应尽量通过轮作的办法防治。一般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者与葱、韭、辣椒等实行3茬次以上的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最好.大水浸淹1个月.就可以将田间根结线虫杀灭在炎热夏季.翻耕后浇灌.覆盖棚膜、地膜,晒5~7天.使20-25厘米土层温度升高至45-48℃.甚至达到50℃,加上湿度高.杀线虫效果极好.成本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