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叶色素物质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一类主要是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后一类主要是黄酮类、花青素、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等。业已证明,脂溶性色素是茶叶外形与叶底色泽的主体。绿茶外形色泽依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不同  相似文献   

2.
热风提香温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CZG-60型热风整形平台进行工夫红茶的提香试验,分析不同提香温度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香温度的升高,各处理茶样的感官品质先增后降,130℃提香处理的红茶感官品质最好,115℃提香次之;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茶多酚含量变化不显著。适当的提香能一定程度的提高红茶滋味及香气品质,提香温度不应高于145℃,最适在115℃-130℃之间,所得红茶香气高甜,滋味鲜醇,综合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3.
遮荫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遮荫改变光照强度能调节碳氮代谢平衡,使茶叶鲜叶内含成分发生变化。本试验以葡萄为遮荫材料,研究了遮荫对夏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透光率为40% ̄50%时,内含成分的总量及组成比例最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101-3Y型远红外鼓风恒温干燥箱进行工夫红茶的提香试验,分析不同提香温度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香温度的升高,各处理茶样的感官品质先增后降,125℃处理的红茶感官品质最好,115℃提香次之;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茶多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适当的提香能够提高红茶品质,提香温度不应高于135℃,最适在115℃-125℃之间,所得红茶香气高甜、滋味鲜醇,综合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5.
名优绿茶冷藏后的提香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掊和 《中国茶叶》2000,22(4):18-18
茶叶在低温条件下存 放,可以减缓其内含成分的 劣变速度,有利于保持干茶 绿亮的色泽,使春茶存放至 “春节”也还有新茶感。但 冷藏茶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香气较低沉,影响其饮 用与经济价值。但如果保存 方法得当且在冷藏后采取相 应的提香措施,则不仅能使 冷藏茶保持绿亮的色泽,而 且能改善香气,充分发挥低 温冷藏的优点。 1.冷藏茶香气低沉的 原因 茶鲜叶中的香气物质以 基因形式存在于细胞内,通 过制茶过程的热力作用,香 气基团裂解,产生很多新的 茶香成分。特别在制茶结束 前1-2min的提温炒(烘) 制作业,如制龙井…  相似文献   

6.
微波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和微波+滚筒杀青4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高,具有色泽翠绿的特点;滚筒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次之,香气高长,具有令人愉悦的清栗香;而采用滚筒+微波杀青的绿茶综合上述两种杀青方式的优点,其干茶不仅色泽翠绿,而且具有高长的清栗香气,理化成分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云铃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2008,34(1):24-28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使毛茶茶汤浓烈,汽热杀青能快速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使毛茶的汤色、叶底较绿;而采用热风杀青制得的毛茶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除色泽稍次于汽热杀青外,其余各品质指标略优于汽热和滚筒杀青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鲜叶水份控制对绿茶初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绿毛茶品质的影响。适当摊放和轻萎处理可提高成茶中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改善绿茶的香气、滋味、茶条紧结度以及减少碎末茶。雨水叶和重萎叶都有损于绿茶品质。本试验结果表明:鲜叶水份控制在72%左右,有利于绿茶外形内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微波干燥对条形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微波与传统热风两种干燥条件下加工的条形绿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短时干燥的条形绿茶与传统热风干燥的相比,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均相对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两种干燥方式的香型有所不同:微波干燥属清鲜香的香型,而传统热风干燥的属栗香型,而微波干燥的条形绿茶色泽、滋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0.
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玉琼  张家年 《茶叶科学》2001,21(2):120-123
研究了四种不同级别的茶叶原料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原料级别的降低 ,所制罐装绿茶水中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下降 ;熟闷气味减弱、沉淀量减少、茶汤绿色度能很好保持。在低档原料的罐装茶水加工过程中 ,多酚类物质和色香味品质比较稳定 ,变化较小。研究还表明 ,茶汤沉淀的形成与多酚类、咖啡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秋季所施用的肥料,用于春茶茶芽的有多少呢?在农水省茶试场的枕崎支场,施秋肥时施N~(15)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如图3。即地上部和地下部生育旺盛的幼嫩组织吸收  相似文献   

12.
灭菌与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灭菌和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色差、感观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灭菌和老化处理过程中汤色黄度增加,明度和绿度降低,苦涩味、收敛性降低,滋味趋于醇和;而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不变,咖啡因呈现逐步降低趋势,表儿茶素降低,儿茶素升高。饮料品质的变化是主要是儿茶素类等物质剧烈变化引起的。不同原料的绿茶鲜汁饮料在灭菌和老化过程中品质变化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色泽是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荼品质的好坏。掌握绿茶色泽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我们了解调控措施,并利用它来指导生产,以保证和提高绿茶的品质。绿茶的色泽主要包括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和叶底色泽三个方面,即通常所谓的"三绿",是多种色素类物质的综合反映,其色素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杀青适时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阻止茶多酚的酶促氧化,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叶绿素的破坏及黄酮类的自动氧化都与绿茶色泽品质密切相关。只有综合考虑从鲜叶原料到绿茶各种加工工艺等的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制绿茶的鲜叶,并根据鲜叶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绿茶色泽。  相似文献   

14.
硫营养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营养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试验设2个硫处理(0,50 kg S.ha-1.a-1),每个处理重复4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硫能够提高产量、增加氨基酸和抗坏血酸(AsA和DAsA)含量,降低茶多酚和酚氨比(TP/AA)。施硫对茶叶品质的改善与降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提高硝酸还原酶(NR)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蔡远 《福建茶叶》2016,(2):18-19
本文主要阐述了鲜叶摊放(萎凋)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绿茶摊放(萎凋)的必要性和绿茶摊放(萎凋)技术的研究历史,展望鲜叶摊放(萎凋)摊放的发展趋势,为绿茶鲜叶摊放(萎凋)工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鲜叶摊放对促进绿茶鲜叶加工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摊放工艺合理化的应用是近年来绿茶加工的研究重点.本文对绿茶鲜叶加工摊放的历史重要意义、理论的基础和采取的技术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能够生产高品质的绿茶加工的技术和工艺优化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钙离子对绿茶浸提茶汤理化与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含不同质量浓度钙离子(0~100mg/L)的水对绿茶浸提茶汤的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浸提茶汤浊度增加,pH值下降;总固形物和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茶多酚和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咖啡碱和黄酮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儿茶素EGC含量呈增加趋势,C、EGCG、GCG、ECG及CG含量都呈下降趋势,EC含量差异不显著;Al3+、Cu2+、Na+、Zn2+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2+、Mn2+含量呈增加趋势;茶汤感官品质下降,逐渐变浑浊,熟闷味加重,苦涩味增加。钙离子主要通过参与冷后浑形成、诱导儿茶素组分异构化及氧化分解反应等作用影响茶汤品质。  相似文献   

18.
名优绿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海波  李莉  张委 《茶叶》2003,29(1):25-27
本实验以一芽一叶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对现行的不同名优茶加工工艺的三个阶段中,温度对色泽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合色泽变化的原理,阐明了色泽变化最有利的加工温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夏季是茶树生长的旺盛季节,夏茶产量高,占全年茶叶产量的很大比例。但由于夏季强光、高温、高湿条件,夏茶期间茶树碳代谢旺盛,芽叶中带苦涩味的儿茶素、花青素等物质含量增高,具有芳香物质含量较低,纤维素含量高,持嫩性差,因此,夏茶季绿茶,色泽较浅,香气较低,滋味鲜爽度较差,苦涩味较重,回甘味较少,品质较差,造成广东很多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户少采甚至不采夏茶,浪费茶鲜叶原料,没有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叶生产,以绿茶为最早。远在一千年以前的唐代,我国已采用蒸青方法加工绿茶。唐代绿茶制法,主要为蒸青团茶;到了宋代,进而改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炒青制法,利用干热来发挥茶叶的香味,从此绿茶品质有了更大的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绿茶制法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炒制技术,由手工方式,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产量有了增加,品质有了提高,历史上名贵绿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还创造了不少优质名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