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的发病状况,对全省19个地级市102个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进行了猪群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236份肠道和粪便样品,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o 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三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猪群腹泻的场阳性率高达68.63%,发病率为37.76%,病死率为50.26%。从规模看,以存栏母猪100头以下的猪场群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63.55%和66.75%;从生长阶段(用途)看,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7.74%和61.11%;免疫率高、生物安全措施好的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PEDV阳性率为33.05%(78/236),PRo V阳性率为17.8%(42/236),未检测到TGEV。因此认为,广东猪群腹泻流行面广,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以PEDV为主,且以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山东省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状况,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轮状病毒(PRo V)序列,分别设计扩增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采集的226份腹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26份病料样品中,PEDV、TGEV及PRo V的阳性率分别为34.96%、2.21%及28.76%,并且不同季节PEDV和PRo V均有感染,表明PEDV和PRo V是引起山东省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并且山东省PRo 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国。规模化猪场与散养户相比,PEDV、TGEV及PRo V 3种病原的检出率明显降低,而且相对于未免疫腹泻二联苗的母猪,免疫母猪生产的仔猪发生腹泻后,该病原的检出率有所降低,表明合理的饲养环境和免疫对该病具有有效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辽宁省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情况,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采用RTPCR方法对2013年4月份至2014年3月份辽宁省9个市采集的228份腹泻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o V)的检测,根据采集病料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PEDV和TGEV的阳性率分别为37.72%和15.79%,说明辽宁省仔猪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是PEDV,其次是TGEV;PEDV和TGEV在辽宁省感染分布广泛,污染程度较高,并且全年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9):116-118
为了查清山西省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的30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253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测。结果:共有5 158窝、52 533头仔猪发生腹泻,死亡40 059头,死亡率为76.25%;病料检测PEDV阳性率为73.26%,TGEV阳性率为7.36%。表明山西省猪群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贵州地区2013年~2015年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本研究对2013年~2015年贵州省5个不同的地州(市)采集的27个规模养猪场7 153头猪进行发病时间、发病日龄、发病率、死亡率等发病状况调查,并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203份仔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群多在冬春季节发生腹泻,发病日龄为2日龄~7日龄,猪群腹泻发病率为61.07%,病死率为71.50%;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阳性率为63.54%,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阳性率为0.98%,猪轮状病毒(Po RV)的阳性率为7.88%;PEDV与TGEV混合感染率为0.99%,与Po RV混合感染率为10.84%。该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PEDV,并且出现PEDV/TGEV和PEDV/Po R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近年来北京地区猪主要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2012-2013年,从北京地区昌平、延庆、大兴、顺义等区县的规模化猪场、养殖户等试验场点,采集样品1 201份,利用多重RT-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阳性率为2.58%,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率为4.66%,猪轮状病毒(Po RV)阳性率为6.16%。春季TGEV、PEDV和Po RV阳性率分别为0.69%、6.25%、5.56%,夏季TGEV、PEDV和Po RV阳性率分别为1.04%、5.19%、12.21%,秋季TGEV、PEDV和Po RV阳性率分别为0.72%、4.35%、5.07%,冬季TGEV、PEDV和Po RV阳性率分别为0.00%、2.63%、6.58%。说明Po RV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夏季受环境条件影响更为高发。而PEDV作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腹泻的主要病因应受到高度关注。北京地区PEDV、TGEV近年来受季节因素影响不明显,提醒长期加强猪主要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省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情况,对2013—2015年贵州省7个市(州)采集的35个规模养猪场316份仔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各地均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感染,PEDV阳性率为62.43%,TGEV阳性率为7.91%,PoRV阳性率为11.76%。不同病原在不同地区呈显著流行趋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PED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18.04%,PEDV与TGEV混合感染率为5.06%,TGE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3.80%,PEDV、TGE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1.90%,近3年主要流行病原为PEDV。为临床防控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近年来中国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现状,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利用多重RT-PCR方法对采集于13个省市的猪腹泻样品和临床健康的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腹泻猪群样品中TGEV阳性率为2.65%,PEDV阳性率为24.49%,ARV阳性率为3.20%;在肠道组织样品中,TGEV的阳性率为3.11%,PEDV为14.83%,ARV为1.67%;粪便样品中,TGEV的阳性率为2.80%,PEDV为28.42%,ARV为4.86%;母猪(所产仔猪腹泻)乳汁中,TGEV阳性率为1.08%,PEDV为31.89%,ARV为0.54%。健康猪群样品中,保育与育肥阶段猪中PEDV阳性率为2.13%,ARV阳性率为1.42%;哺乳仔猪中ARV阳性率为12.86%。由此可知,目前中国猪病毒性腹泻以PED为主要病因,PEDV和TGEV在幼龄猪群中存在隐性感染现象,且3种病毒性腹泻均可通过母乳传播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地区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等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2017-2019年采自河南省10个地区51个猪场的1 052份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TGEV阳性率10.9%,PEDV阳性率15.4%,PoRV阳性率2.9%,不同地区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 3种病毒不同月份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以冬春季节较多发生;猪群腹泻多发生混合感染,TGEV/PEDV两重感染阳性率5%,TGEV/PoRV两重感染阳性率0.95%,TGEV/PEDV/PoRV三重感染阳性率0.76%。可见,河南大部分地区3种病毒性腹泻疾病均有发生,需采取措施加以防控。该调查可为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