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一、育成鸡的选择在育成过程中注意观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应尽早淘汰,以免浪费词料和人力。初选一般在6~8周龄进行,选择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力强、活泼好动的雏鸡育成。第2次选择在18~20周龄进行,可结合转群或接种疫苗进行,体重低于平均体重10%的个体应予淘汰。二、育成鸡的限制饲养1.限制饲养。限制饲养可使鸡群整齐度高,发育匀称,提高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降低产蛋期死亡率。限制饲养有限  相似文献   

2.
饲养肉鸡的原则是促使鸡多吃快长,因而需要喂给高能高蛋白的日粮,同时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超过3%~4%,而且应易消化。因此,对肉鸡日粮总的要求是:前期蛋白质含量应在22%左右、能量3100千卡;后期应提高能量水平至3200千卡,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约为18%;冬季能量水平要高,夏季则要降低能量,提高蛋白质水平。由于肉鸡生长快,又是大群集约化饲养,所以在饲养上应重视以下几点。1应有足够的槽位鸡有较强的群居性和模仿性,在饲喂中常可见到一些强凶的鸡采食很快,吃饱后去休息,而一些弱小未吃饱的鸡也只会跟着去休息,在密集饲养情况下,久而久之会造成…  相似文献   

3.
体重达标:育成期体重的定期称测应与鸡品种标准体重相对照,18周龄时如果育成鸡达不到体重标准,改限制饲养为自由采食;原为自由采食的应加强营养提高日粮的蛋白质和代谢能的水平。同时,原定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时间,则要延迟到19或20周龄时再开始增加,其目的是让鸡群的体重尽可能  相似文献   

4.
<正> 蛋鸡进入育成期阶段后,采食量大增,生长发育旺盛,是培育高产鸡群的关键阶段。育成期蛋鸡的饲养管理措施有:一、限制饲养。为防止蛋鸡过肥和过早开产,育成期蛋鸡的体重应控制在本品种的标准体重范围内。每星期在每10只蛋鸡中抽1只进行称重,测出平均体重。若超过标准体重的1%,则下星期每日饲喂量应减少1%,反之,则增加1%。同时,喂给的钙质饲料要适量,不可饲喂过多,否则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和饲料的利用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肉用种鸡限制饲养的目的在于控制生长速度,使种鸡体重符合品种标准,控制性成熟时期,提高种用价值,防止因采食过多而致鸡体过肥,降低腹脂含量,减少死亡、淘汰率,提高种鸡的生活力、产蛋率和受精率,节省饲料消耗,降低饲养成本,从而提高种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蛋鸡在育成期,为避免因采食过多,造成产蛋期体重过大或过肥。而对日粮实行必要的数量限制或在能量蛋白质质量上给予一定限制的饲喂技术称限制饲养,简称限饲。  相似文献   

7.
<正>预防对育成鸭限制饲养从7周龄起,每星期抽测鸭群1%~5%鸭的体重,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之差来调整日粮喂量。如果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的1%,下星期要相应减少或增加1%的饲料量。蛋鸭在开产的初期,食欲旺盛,采食量快速增加,这时最容易采食过量,因此应适当控制喂量,在开产前与开产之初,可按自由采食量的90%~95%限饲。适当添加青绿饲料,既能满足鸭子食欲旺盛的采食需要需求,又能防止因多吃而出现  相似文献   

8.
纳米生物助长器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日龄肉仔鸡、43日龄商品代海兰灰育成鸡与40周龄商品代海兰白蛋鸡,测定了纳米生物助长器对育成鸡、肉鸡生长速度、料肉比、成活率,产蛋鸡产蛋率、料蛋比、蛋重、死亡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助长器的试验组育成鸡饲养只日平均采食量较对照组减少1.06%,体重增加5.26%,饲料转化率提高9.69%;肉鸡试验组较对照组出栏率提高2.89%,出栏重提高3.84%,料肉比降低8.47%,耗料量降低4.52%;蛋鸡试验组较对照组产蛋率提高2.46%,产蛋量增加5.57%,饲料转化率提高5.57%,鸡群死亡和淘汰率降低66.10%,鸡舍臭味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20,(6)
正鸡是恒温动物,体躯羽毛丰厚,保温性能强而散热性能差。尤其是炎热夏季,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造成体温升高,影响生产。因此,科学饲养管理极为重要。1.调整日粮(1)增加脂肪减少碳水化合物因脂肪含能量较高,代谢产生的增热少,添加3%脂肪,可在不增加摄食量的情况下满足蛋鸡对能量的需求,且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碳水化合物则在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热较多,容易加重散热负担,应适当减少其用量。(2)增加蛋白质及氨基酸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生长期自由采食或喂自由采食量的60%,肥育期自由采食或喂自由采食量的70%. 结果表明生长期限制饲养引起的生长受阻,在肥育期通过充分饲喂可以得到部分补偿. 在生长期,限制饲喂使猪血清中IGF-I水平降低29.4%(P<0.01);而肥育期限制饲喂则对血清中IGF-I含量没有影响. 与自由采食的猪血清相比,生长期限制采食的猪血清,可使C2C12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18.8%(P<0.01);肥育期限制采食的猪血清,则使蛋白质的合成降低11.5%(P<0.01),使蛋白质的降解增加5.5%. 试验结果说明肥育期的补偿生长与血清中IGF-I水平无关,可能与血清中其他生长因子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一、饲养技术(一)更换饲料,逐渐过渡鸡的育雏期和育成期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并不是从育雏期陡然过渡到育成期,但雏鸡和育成鸡对日粮的要求不同,在过渡期应逐渐降低营养水平,同时还可以锻炼鸡的胃肠,提高饲料利用率,但是必须要保证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二)采用限制饲养方法1.目的。控制鸡的生长,维持标准体重,防止鸡的身体过肥;节约饲料,降低成本,控制性成熟,防止早产蛋,减少死亡率。2.方法。一是限时法,主要通  相似文献   

12.
蛋鸡脱肛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常造成死淘率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原因较多:一、育成鸡整齐度差,育成鸡密度大,强欺弱,饲料采食不均致使鸡只发育不等,大小不均,大鸡采食过多,弹性降低,产蛋时肛门外翻且难以复位而脱肛。小鸡因营养不良、瘦小、体成熟慢于性发育成熟期、早开产、强度的腹腔压力,致使脱肛。二、蛋鸡育成后期光照时间过长或开产初期突然过量增光也能促进蛋鸡提早产蛋,因而引起开产早期脱肛。三、后备母鸡在14~18周龄阶段,饲料能量水平低,蛋白质水平过高,易造成开产初期蛋重大,或双黄蛋增多,产蛋时强度翻肛而脱肛。四、蛋鸡因大…  相似文献   

13.
正在蛋鸡饲养中,控制体重,防止过肥,可提高产蛋率。据研究,蛋用鸡的饲料约占总成本的70%。一般每只鸡饲料中的59.6%的能量用于维持生命(其中22.4%从体热散发),其余40.4%用于生产(其中15.7%损失于产热)。因此,在限制饲养中,减少摄取能量饲料中能量水平,可有效限制鸡的"狂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限制饲养新技术主要有每天限喂法、隔日限喂法、减少喂量法和定期  相似文献   

14.
限饲对哈巴德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限制饲养对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于4周龄初将肉仔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即自由采食组、料量限制组和能量限制组,自由采食组鸡只自由采食,对料量限制组肉鸡进行70%的料量限制,对能量限制组肉鸡进行70%的能量限制,到达8周龄宰杀后测量它们的肠道长度,制作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组织切片,测量其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研究限饲对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长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效应.结果表明:限饲后的肉鸡肠道长度有所减短,自由采食组肠道全长、空肠长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于能量限制组;自由采食组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显著大于能量限制组和料量限制组,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在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即限饲对肉鸡的肠道结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夏季因气温高,蛋鸡采食量减少,从而造成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在夏季除采取必要的降温防暑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采取以下几项有效措施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1.日粮中添加脂肪蛋鸡开产后,决定产蛋率的是能量。高温时因鸡采食量减少而使能量摄入不足,影响产蛋率。试验证明,在夏季高温期间在饲料中添加1.5%的熟豆油后,鸡的产蛋率可显著提高。脂肪包括动物油脂和植物油,添加量为1% ̄3%。2.降低饮水温度试验证明,饮用33℃和22℃的水,产蛋率分别为81%和93%。降低水温,可提高采食量,防止产蛋率下降,保证蛋壳质量。在夏季,蛋鸡…  相似文献   

16.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是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优饲养模式之一.仔猪早期断奶有以下优点:一是缩短产仔间隔,提高母猪年产仔胎数;二是仔猪育成率高,发育相对整齐,仔猪能及早采食全价料,不受母乳限制,从而保证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三是育肥期饲养顺利.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 2× 2因子设计 ,即生长期自由采食或喂自由采食量的 6 0 % ,肥育期自由采食或喂自由采食量的70 % .结果表明生长期限制饲养引起的生长受阻 ,在肥育期通过充分饲喂可以得到部分补偿 .在生长期 ,限制饲喂使猪血清中IGF I水平降低 2 9 4 % (P <0 0 1) ;而肥育期限制饲喂则对血清中IGF I含量没有影响 .与自由采食的猪血清相比 ,生长期限制采食的猪血清 ,可使C2 C12 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 18 8% (P <0 0 1) ;肥育期限制采食的猪血清 ,则使蛋白质的合成降低 11 5 % (P <0 0 1) ,使蛋白质的降解增加 5 5 % .试验结果说明肥育期的补偿生长与血清中IGF I水平无关 ,可能与血清中其他生长因子的增多有关 .  相似文献   

18.
杨宁 《饲料博览》2004,(11):54-54
开产前后是指开产的前几周到约有80%的鸡开产这段时间。小母鸡从开产至产蛋高峰阶段生理变化很大。这种变化除了来源于外界转群、饲养环境与饲养方式的改变而造成的应激外,还来源于自身的生理刺激,主要有生殖系统的发育,性激素的刺激,体内肝脏的增大、髓骨的形成等。为了适应鸡体的生理性变化,配合鸡群向产蛋期转换应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1.适宜的体重标准育成后期18周龄时要测定鸡群的体重,并与鸡种的标准体重相对照。若达不到标准,原为限制饲养的应转为自由采食,并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补充光照也应与体重相适应,达到标准体重后再…  相似文献   

19.
肉种鸡饲养失败 ,除疾病因素外 ,大都与限制种鸡的体重有关。通过限制饲养控制最适体重 ,是肉种鸡饲养的关键技术。肉种鸡活动差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饲料消耗较少 ,但其采食量大 ;若充分饲喂 ,必将导致肉种鸡体重增加 (主要是沉积脂肪 )。据报道 ,在自由采食条件下 ,16周龄肉种鸡的体重超过 3kg ,2 4周龄时体重达 3.8kg ;而在限制饲喂条件下体重分别仅有 1.6kg和 2 .46kg。体重对性成熟和最终产蛋量也都有重要的影响。 2 0世纪 6 0年代 ,对产蛋鸡进行限饲 ,是采取喂中能水平的饲粮 ,自由采食。继之对育成鸡采用低赖氨酸、高纤维饲…  相似文献   

20.
种鸡的限制饲养吉林东辽县畜牧兽医总站李辛专业化饲养的种鸡生长速度快,如自由采食,饲料消耗多,容易使鸡过早成熟。性成熟过早的种鸡,往往体重过大,蛋重减轻,直接影响产蛋率和受精率。为提高种鸡的产蛋量和种蛋的合格率,节约饲料,对种鸡实行限制饲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