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乡村治理的法治现代化,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这些主体包括基层党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及新乡贤。要使这些多元主体能够配合良好实现乡村法治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建设法治型乡村基层党组织和法治型乡镇政府,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重视社会组织和新乡贤等主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顺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变化,党中央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在参与社会治理、对困难群体提供帮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前提和原则出发,探究发现由于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社会主体间权责不清、群众参与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效果。通过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将能更好的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有四个,即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由于各主体作用异化,未能形成合力,致使农村社会管理长期存在缺陷;实现农村社会管理目标,必须整合"四个主体",使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韶山市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很好地突出了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极大地提升了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为推进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26-228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施政重点。新形势下,随着治理政策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府职能的变革,都突出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政府治理范畴的前沿,而社会组织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我国政府如何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结合政府治理主体、内容与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基层政府应理顺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主体间关系,建立公共资源与乡村治理资源的合作机制及完善好相关激励、监测、评估机制,以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乡村生态环境整治进程缓慢且效果不理想,治理主体和相关参与者问题显著,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者",暴露出"角色缺位"、"责任缺失"等问题,企业破坏环境问题严重,农民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有限。促进农村生态宜居需要长期有效的解决模式,不仅政府需要有效治理,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农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地方政府切实承担主导责任,地方企业承担生态保护社会责任,农民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政府组织积极提升相应参与能力。本文主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依托,梳理农村多元化治理现状,挖掘其存在原因,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手段,由此提出,怎样有效深入贯彻多元治理理论,推动多元治理模式,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顺应时代新要求,2015年年底以来,河南省邓州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组织建设、为民服务、社会治理相结合,探索实施"四化双评",在基层形成了以"四议两公  相似文献   

8.
正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农村村级组织发挥着愈加关键的作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政策的宣传,村级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以及综合服务等方面都需要村级组织具体落实,而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召开各项村级会议是必不可少的,形成统一的决议也是一切落实工作的前提。目前,村级会议管理面临着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会场纪律涣散和会议场所局限等问题,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讨论决策,达到集思广益、万众一心的效果是农村基层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这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四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夯实党的思想建设的根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增强动员、整合、引导社会的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钱余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3):190-192+199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成为当前国家对乡村治理的重要战略安排。作为国家意志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传达了目前国家最为关注的工作,展现了国家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指引着实践前进的方向。永联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治、法治、德治方面的引领作用。坚持以自治为本,充分激发各治理主体的活力;坚持以法治为纲,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坚持以德治为先,塑造文明乡风。永联村的一系列治理实践及其成效表明,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和村民参与的良性互动,才能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实现乡村振兴,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是保障,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关键在于带头人培育。乡村转型中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面临培育主体弱化、综合素质边缘化及部分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政治意识退化的困境,而新乡贤作为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育对象,能够为乡村基层党组织提供人才支撑、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精神凝聚力和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培育新乡贤、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完善激励方式吸引新乡贤。  相似文献   

12.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农村人才、科学技术、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其中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新者,服务于农村建设和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基于三螺旋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知识溢出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农村经济组织和基层政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探讨知识溢出的主体、动机、过程和实现路径。结果表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方式,知识的需求与匹配程度决定了三螺旋演化路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绩效受知识源因素、农村行政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吸收能力以及高校与农村之间溢出途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面向乡村振兴的高校人力资本流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官产学合作、促进高校与农村组织的知识交流和人才共享等三条路径可以保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效率,优化当前政策机制。因此,建议在知识源层面,注重提高知识的供需匹配度;在知识接收方层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溢出环境方面,构建合作平台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党员队伍作为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的夯基筑石的作用。深刻认识农村党员队伍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重点梳理农村党员队伍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通过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搭建党员参与平台来激活乡村振兴“肌体细胞”,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伍”,打造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延伸乡村振兴“续航里程”,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农户与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乡村党政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原则、方式、机理为主线,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户运行中的微观组织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与现行村级组织之间联系的机理,同时受行政管理机制、村民自治机制、市场经济机制调节,这也是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较低、服务功能较弱的根本原因。(2)新形势下村级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行为存在差别,其根源在于农村经济体制方面;与此相对应,农户一直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体制性摩擦的微观环境中生存发展,因而农户自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3)村级组织的功能之所以错位,关键是村级组织和乡镇组织之间存在着组织人事和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内在的关系环境又与农户的要求和利益之间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判断,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乡村微观组织改革和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等方式,建立能够独立表达农户自己愿望和要求的农民组织;(2)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方式,规范农户与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3)通过改革乡镇政府管理农户的经济体制,保障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民主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时代,各级政府农业农村部门、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凝心聚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共同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如何有效发挥各类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横向、纵向党建联动工作机制,成为当前党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和紧要任务。本文聚焦党建助力热作产业发展、热区乡村振兴,以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党支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机关党委、中热与高科公司党支部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工作开展情况与经验成效,提出推进“五融合”党建联动机制的措施建议,为筑牢乡村振兴的党建基石、强化组织保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示范平台,其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文章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推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巩固基层党建基础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该文分析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给出了相应建议。旨在提高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水平,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宁夏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的实践考察,从宁夏农业组织发展现状出发,归纳了宁夏地区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物技术系师生的上网时间和使用网络交流工具的类别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生物技术系网络基层党建工作方针,为生物技术系网络基层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乡村振兴五方面内容中,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基于这一时代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G村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振兴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个案研究表明,基层党组织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尊重地域差异,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整合资源要素,调动多元组织协同配合,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为支撑的基层组织结构,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都市农业区与城区的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为此乡村振兴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基于都市农业区农业和农村的特征分析,本文探讨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区发展生产型农业劣势明显、乡村社会治理复杂性强、可选农业类型少、农民增收压力大。同时,这一区域也有土地流转率高、农业多功能化发展环境好、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等优势。为此,从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劣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建设差距这些目标出发,应进一步从科学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实现的对策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顶层部署,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层面综合统一落实,发挥政府、村民、农业从业者、社会等各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实践破解关键难题,才能突破性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