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彰显西安特色、西安风格、西安气魄的美丽大西安的关键时期。西安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将继续围绕推进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主线,构建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共建共享、传承西安文化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本文从梳理西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及规划布局入手,重点分析公园广场体系建设、绿色宜居体系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园林科研体系建设、绿色管养体系建设等五方面的园林绿化建设重点工作,提出让绿色成为城市会客厅、城市之肺、居民休闲地,市民舒展心灵的理想空间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区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改善环境条件、创造宜居城市的生态角度出发,在阐明城市森林定义的基础上,从规划目标和成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分析了西安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西安城市森林的相应对策,为最终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舒适的国际化绿色旅游生态城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态位理论、城市生态位衡量城市发展综合水平,利用生态位宽度衡量城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用生态位重叠指数衡量城市间产业相似程度。以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为实证对象,提出城市综合发展评价模型,从生态位视角计算陕南三市生态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大小,分析陕南三市的竞合关系。结果表明,汉中市是陕南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陕南三市近年来资源利用率均在逐步提高,陕南三市产业结构相似性高,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竞争多。并根据结论提出促进陕南城市群发展的建议,以期对陕南三市的统筹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6个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城市生态化程度较高,成都、西安、兰州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根据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乌鲁木齐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规划层面对"长安八水"整体恢复和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对从长期规划策略和逐步建设实施 2 个层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在恢复"长安八水"城市景观基底时,必须从构筑城市整体水环境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改变线性代谢模式,建设城市水系循环网络;结合现有城市水环境的状况,尝试就地解决城市雨、污水的自循环净化;整体考虑城市集水、存水、引水等工程的联系和贯通,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结论]主动把握古城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机会,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系统,将有助于重塑古城水系,重建宜居城市环境;更有助于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生态和文脉特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规划层面对"长安八水"整体恢复和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对从长期规划策略和逐步建设实施2个层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在恢复"长安八水"城市景观基底时,必须从构筑城市整体水环境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改变线性代谢模式,建设城市水系循环网络;结合现有城市水环境的状况,尝试就地解决城市雨、污水的自循环净化;整体考虑城市集水、存水、引水等工程的联系和贯通,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结论]主动把握古城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机会,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系统,将有助于重塑古城水系,重建宜居城市环境;更有助于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生态和文脉特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建设丝路科创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建设生态西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幸福城市和平安西安等10个方面全面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作为市内的农...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景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兴起,地方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是生态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地方高校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生态城市整体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其他因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皖西北高校校园景观为例,分析生态城市背景下皖西北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城市发展的角度,提出用多维的观点加强与地方城市的生态建设相衔接、发挥“生态核”景观的作用、创造和谐型与节约型的校园景观空间、紧扣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皖西北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颖  徐迎碧  巩如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173-4177
在深入解析生态型生活小区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秦皇岛市生态型生活小区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秦皇岛市近年城市建设发展情况,从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秦皇岛市生态型生活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在做好宣传、提高市民意识、推动实施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秦皇岛市生态型生活小区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秦皇岛市城市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绿色城镇化的视角,并结合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从生态承载弹力和生态承载压力两个子系统出发,构建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安徽省为例,通过构建城市生态承载指数、压力指数及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等多维度模型来对其2015年的16个地级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多维测度,并描绘其区域空间差异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16个地市中仅黄山、池州、滁州三市处于生态承载的低负荷阶段;宣城、安庆及六安市三市的生态承载力承压基本持平;其余10省的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均大于1,处在一个高负荷的生态承载阶段。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园林城区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与标志.生态城区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和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天津市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应强化“生态”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城市,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巩固提升综合整治市容环境成果,做到人性化服务、网格化覆盖、智能化应用和精细化管理.要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和现代化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建设包括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街道(乡镇)建设,具有层次性。建立了适用于生态街道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选择宁波市江北区三个涉农街道进行了生态建设综合水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重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构建重庆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对重庆1998—2004年的城市生态景统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重庆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重庆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区,营造和谐人居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城市绿化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强调“生态、人文”的城市建设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探讨构建重庆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对重庆1998-2004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重庆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重庆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东省2008—2015年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环境综合容量发展现状,构建城市规模扩张的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环境容量层次分析方法(AHP)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水生态文明-经济环境综合容量协调度模型探讨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环境综合容量的水平及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生态文明水平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水处理率和水利用率的增长是广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形式;而水拥有量和水使用量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相对较小。经济环境综合容量的变化波动性较弱,但总体上呈上升状态;主要受产值环境和人口环境的影响、产值环境和人口环境的子系统综合评价值的提高会促进经济环境综合容量的提升。经济环境与水生态文明系统的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形变化,总体上两者的协调程度不高,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环境综合容量系统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对其建设条件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评价,遵循"两山"理论、生态景观学等,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者并重、三生融合、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统筹优化公园内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以期能够综合统筹森林特色、环境要素和森林康养休闲功能的整体空间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相互关联、相互带动,构建有利于公园"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增长之路,使其能适应广州城市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森林游览需求,为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上海市破解城市问题、提高城市地位、谋求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管理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途径,城市规划管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首要条件,城市建设管理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物质基础,城市功能管理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殷爱萍 《甘肃农业》2014,(20):61-61
近年来,固原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绿地不断扩展,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为营造森林山城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是树立固原新的城市品牌、展示固原新的城市形象、打造固原新的城市名片,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固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固原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生态立市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固原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对固原市建设生态文化山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现阶段公认的城市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不仅是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还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等多个方面,笔者认为文化建设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文化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现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