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如今,乡村的有效治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乡村治理依然面临着乡村自主性不高,治理主体积极性弱,乡村人才、资源流失,传统人情机制难以改变等诸多问题。此时,标语口号凭借其自身优势,能够高效地融入乡村治理中,挖掘出乡村的内生潜力,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为了明确标语口号是如何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实效的,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山西省L村的具体情况,从L村标语口号治理的主体动员逻辑、对象接受机制,深入分析了标语口号在乡村治理中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标语口号能够融入到乡村治理的各环节,符合乡村治理的运行逻辑,合理使用标语口号可以推动乡村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主体的广泛参与。通过对陕西M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的实地调查,发现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控制村民私利最大化倾向、促进村民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有明显正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促进村庄利益沟通协调,增强利益共识,化解利益冲突;社会规范能够约束村民的环境行为,提高个体对其他村民参与集体行动的确定性,增强村民的参与信心;社会信任有助于推动优势资本交换,吸纳村民为人居环境治理投资,降低人居环境治理成本。三者共同作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可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促进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3.
杨思洁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220-224
通过对40年来豫南Y村的农民建房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变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建房标准由能够"遮风避雨"向追求"舒适美观"转变;建房动机由"内部需求型"向"内外混合型"转变;建房意愿由"安土重迁"向"被动建房"转变,这些是现代性因素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不断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农民在不断建房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所遵循的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4.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挂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外发布,实现了"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发挥社会合力全面推进乡...  相似文献   

5.
张亮  张联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5-1107
通过对贵州黔东南地区的L村一起遗产纠纷事件进行剖析,运用社会学、法学等专业视野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研究认为:高度关注农村纠纷或冲突在现实中是怎样产生、怎样解决、又会引发产生怎样的后续社会效果;要警惕村民自治和乡规民约对个别村民成员切身权益的剥夺,应当积极采用政府公权力鼓励弱势群体的抗争意识,及时救助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注意因势利导,适时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鹿鼎记》是金庸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很多人物都被冠以特殊的江湖绰号,江湖绰号能够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仅需要理解其表层涵义。还需要更深层的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意象,并以此为引导,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理解金庸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在将其翻译为英语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文化语境理论为视角,对《鹿鼎记》中人物的江湖绰号英译进行分析,探究译文绰号的文化意象传递效果,并指出只有完整、准确地传递原语文化意象,才能让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瀚梓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25-11427,11434
采取提出问题、分层组队、明确目标、制定原则、分工协作的实地调查模式。调查并分析了苏州乡村5座小城镇6个传统村落所呈现的空间无序、肌理断裂破碎,风貌错杂、建筑风格异化,环境杂乱、景观生态失衡的共性问题;以及在保护、配套设施、新旧冲突、原住危机、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的特殊问题;还有在户籍制度、留守人员、劳动力方面的重点问题。针对此3类问题,从村落空间肌理的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村镇生态环境的营造4方面提出对策,为苏州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将农村道路建设纳入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范围之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贵州省榕江县Y村为案例,就乡村公路建设对Y村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道路修建为Y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推进了Y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的缓解。同时,道路修建也给Y村带来了土地资源被占用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乡村公路建设应当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好乡村公路建设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社会百年变革完全打破了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熟人社会治理模式,在半熟人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乡村治理面对诸乡村社会关系恶化、乡村治理理念政府化及乡村治理机制缺失等问题。为适应社会转型,需要优化治理结构,探索乡村治理新格局;需要建立以法律规定性为基础的自主性秩序社会;以及着力发展基于乡村素质提升的全面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省Z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访谈,发现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救助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过低、救助机制不够规范以及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拓展救助资金筹集渠道、提高救助意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救助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浙江省永康市典型淘宝村的实地调研,应用GEM波特模型以及AHP层次分析法,探究了对农村电商集聚效应产生影响的普遍动力机制,总结出一个包含了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产业、企业发展四要素的淘宝村形成因素的分析框架.结果表明,淘宝村基本发展模式为农户+电商平台+家庭作坊+现代物流,但淘宝村产业基础不同,会使其动力机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体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多重视其工具理性探讨而忽略了情感议题。然而,民俗体育文化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产物,它更是立足于乡土文化空间中的一种身体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身体表达。基于皖江宜秀龙舟竞渡的田野调查,认为民俗体育文化以历史记忆为情感生成逻辑,以族群认同为情感作用逻辑,以互动仪式为情感实践逻辑。从情感维度审视,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情感逻辑可以有效地推进乡村情感治理。通过积极情感的释放和消极情感的消解,既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也能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杨培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5,(3):179-180,195
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全面介绍卢庄村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郝颖  张素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21-2323
对河北省720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即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健全干部选拔机制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冀中地区棉田适宜的氮肥用量,在南皮县原种场进行了2 a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棉田适宜施氮量为231.1 kg/hm2。  相似文献   

16.
冀南地区棉田适宜氮肥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冀南地区棉田适宜的氮肥用量,在威县东张庄村进行了2 a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南地区棉田适宜施N量为225.0 kg/hm2,同时配合施用有机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河北省C市D村为个案,使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基于补给养老服务供给还是补给养老需求两个维度,探讨农村养老服务主体中政府部门、家庭、市场以及社区和志愿部门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结果。研究发现,政府部门主要通过政策性福利资金补给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然而,囿于强烈的储蓄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农村老年人将其用于自身养老质量提升上实为有限。此外,家庭、养老市场和传统社区志愿部门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着供给功能的式微和不足。因此,在加强外在行为引力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挖掘农村养老服务主体行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冀东平原玉米土壤氮、磷、钾、锌、硼等大量和微量元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阐明养分限制因子,提出增产措施。按照NY/T 497—2002《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采用田间小区肥料试验方法,对氮、磷、钾、铜、铁、锰、锌、硼、钼9种营养元素进行缺素对比,找出限制因子。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比对照增产明显,产量差异极显著,说明钾肥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除钾肥外,缺失微量元素与全素比较差异显著,说明是限制因子。通过对玉米营养元素限制因子研究,初步摸清了玉米生产中各种营养元素对产量的影响,为今后玉米科学施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创新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交融。基于文献研究和对保定市大激店村的实地调研,总结出近几年来大激店村围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即制定新型乡规民约;培养新村民;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搭建智慧乡村平台;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这对于探讨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该文以黄渡乡峄山村村庄复垦为例,选取地形坡度、排水条件、灌溉条件、有效层厚度、地表物质、土地利用兼容程度等方面确定了6个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法对研究区村庄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村庄复垦为耕地的适宜程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与规划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