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江城市带是由安徽省8座城市及其辖区沿长江安徽段附近分布组成的,是联系东西的纽带,也是安徽省最重要的经济发展"高地"。通过对皖江城市带的区域界定进行介绍,分析其自然以及经济条件和区域特征,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两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基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职业教育集团将具有资源禀赋相似性的主体结合在一起,实现主体之间资源的共享,在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皖江城市带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人才贡献。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发展必然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探索其中内在的机理无论对于教育模式本身还是对于宏观的经济发展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投资主体之间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应强化承接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形成“一核(以合肥为核心),双轴(沿铁路干线、长江岸线的现代物流轴),多个综合商务功能集聚区和开放的皖江城市旅游带”“点—线—面”式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土地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土地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研究,分析皖江城市带目前土地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土地保障机制进行探讨,探索土地保障创新路径与比较适宜的土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吴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05-8707,8709
介绍了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争辩与实践探索,分析了皖江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指向与保障的层次:农民工第一层次社会保障重在实施工资支付保障、工伤保险;第二层次强调大病保险和养老保险;第三层次则是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提出了构建皖江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策略:推行区域内联动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社会统筹的大病医疗制度;建立多层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积极的农民工就业与创业指导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创新、人才、市场、投资、资源五个要素角度,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构建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运作,以期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通过选择合理的发展策略来更好地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文化的资源;科学规划设计,根据现代产业集聚规律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创意城市,为创意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惠政策倾斜的历史回顾以及走访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优惠政策背景下皖江城市带实施效果、基本经验、现实困惑的影响因子。并就如何先行先试实现率先崛起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五大发展理念是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阐释了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2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对产业承接配套问题的日益凸显,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体系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服务体系的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依赖程度较大,而技术效率在不同阶段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与技术进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接着对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进行Malmquist指数分析,发现现代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大。合肥、马鞍山、铜陵、芜湖的技术进步水平较高,皖江城市带其余城市的技术进步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然而和全国平均及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是产业用地集约度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作为产业的入驻门槛,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实现皖江城市带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经济一体化是诸多地区在提倡和落实的,诸多行业不断寻找着与同区域同行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长三角是国内经济水平处于最顶尖层次的地区之一,区域内行业之间的联动以及合作也是在积极推进的。会展业也是其中之一,区域内会展业的联动有利于实现整个长三角区域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在会展业方面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行业联动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出促进该区域会展业联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我国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转移,从而为皖江城市带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先简述产业转移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形成与发展过程,再引出皖江城市带近年来的产业发展状况,本地区有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文章提出皖江城市带纵深方向承接产业转移的方法建议,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以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经济繁荣,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处中部和处于工业化中期,武汉城市圈的转型发展对中部崛起和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很重要,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批准成为国家的两型社会试验区。近几年来,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宣传两型社会理念,这些经验对于面临两型社会建设的皖江城市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郎溪县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致力于大招商、大建设、大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迈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在全省位次明显提升。目前,向郎溪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还未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大规模转移的趋势。因此,郎溪要努力使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何建设进行研究,对示范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区位商和产业梯度系数两指标分析了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状况,指出了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最后在前面的基础上对示范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给示范区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聚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是农业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理性选择。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农业高校的学科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一批学科领域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若干高校及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农业高校应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洋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28-29,143
随着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发展区域,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文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