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辽西地区本属于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内地人口大量涌入,农耕生产模式导致这里的水土被破坏,改变了这里丰茂的森林和良好的水土资源,没有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辽西山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本文通过对辽西山区农业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办法。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快速,争霸兼并战争频发,各国大力鼓励、奖励人口增长,此时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梁宋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加之悠久的农耕基础,使得此地农业在耕作技术、作物种类、水利灌溉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且带动了耕种面积的扩大、精耕细作方式的发展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虽受自然灾害、战争和传统思想等因素的限制,但整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源很久远,但是直到燕秦汉时期才开始正式划归中原汉族政权统治。由于生态环境适宜,人文基础充分,历任统治者政策的扶持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该时期辽西地区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为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铁犁耦耕的发展、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作物种植和贮存的进步等。同时,辽西地区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频繁战争的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呈发展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7,(1)
<正>建昌县属于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土环境恶化是制约辽西北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滴灌施肥技术是未来设施农业生产最有效的节水节肥技术,在缺水的辽西北地区,推广滴灌施肥技术是新型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为温室  相似文献   

5.
辽西北地区包括阜新市、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和沈阳市的康平县、法库县等地,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欠发达,区域内许多地区表现为贫困落后,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是辽宁省生态环境脆弱和农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以仁用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把治荒与治穷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农耕历史悠久,相关文献对其记载不一而足,然而对蒙古族从事农耕之始时仍未形成确切定论。本文根据史籍文献记载以及现今内蒙古与蒙古国地区历年出土的农业遗存,对蒙古族农耕经济的发展历史进行综合阐述,指出蒙古族先世室韦时期就已存在零星耕种,蒙元蒙古族农耕经济由小规模区域耕种转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北元虽呈现衰缓趋势,但仍有部分耕种。最后,对农耕经济在蒙元时期呈现的特点及其地位进行了总结与说明。  相似文献   

7.
<正>辽西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乡镇农业经济作为辽西地区的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辽西地区乡镇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1辽西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辽西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农机水电配套设施尚不完善。辽西地区位于辽宁省的西部,是比较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由于受不良自然环境的影响,乡镇  相似文献   

8.
该文简述了马鞍山市农耕文化发展变迁,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地位下降、农业人口减少等因素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冲击,认真思考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如何将农耕文化的精华融合其中,并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时期的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9.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辽西北地区生产方式转变根据辽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避灾、抗灾农业,重点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持续扩大高粱、薯类、杂粮和花生等抗旱耐旱作物生产规模,大力推广免耕栽培,促进辽西北地区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区域性抗旱、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
辽西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北地区(含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以及康平、法库等市县)属于早作农区,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着和其它早作农区相似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匮乏,旱灾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辽西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表风速,减少农田土壤风蚀,抑制沙尘暴。  相似文献   

11.
陈冬生 《农业考古》2003,(3):100-105
在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史上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期间 ,无论是在运河北部的直隶、山东及苏北沿运地区 ,还是在运河南部的苏南、浙西江南一带的农耕生产技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分别可为我国北方旱作和南方稻作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代表。对此 ,本文特作简要考察 ,从中一窥我国传统农耕生产技术之精华。一、南北多熟耕作制的发展明代 ,无论是在运河北部的直隶、山东及苏北旱作农业区 ,还是南部江南一带的稻作区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与人口增长的需要 ,在农业耕作制方面 ,多熟制已成为占主导形式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郭世玉 《农业考古》2004,(3):190-192
在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两汉时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作为两汉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淮海地区,则是当时最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淮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达离不开牛耕的推广普及。随着牛耕的推广普及,这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反映到思想艺术领域,如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等。随着淮海地区农业考古的不断深入,在该地区发现了许多的牛耕画像石。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设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在各类设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辽西地区设施农业发展较晚,设施农业机械随之应用配套水平尚不尽人意。当前,辽西地区的设施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普遍偏低,已成为制约辽西地区综合设施产业发展的瓶颈。正视辽西地区的设施机械化水平,对目前辽西地区的设施机械化种类加以总结,对于提升辽西地区设施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辽西地区应用于设施温室栽培的配套机械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辽西北地区为例,针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析了采取这一手段的2点原因,总结了目前想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阻碍,从中明确了辽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3点建议,目的在于加快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辽西北地区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黄河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流域内农耕文化根基深厚,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有效传承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重新审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内涵,破解其传承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流域内农耕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传承发展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但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乡村地区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流域内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力不足、供需不平衡以及独立性受冲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传承发展。【结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构建“生态+文旅”结构、提升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建设等措施,提升新时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辽宁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约占辽宁全省土地面积三分之一,作物播种面积占辽宁播种面积的30.4%。所以该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将对辽宁农业水平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试图在对影响辽西地区农业农业生产发展的水资源进行分析基础上,找出制约辽西地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前农业概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遗址,属于农耕文化的范畴。它的聚落分布、生产活动、农作物种类、农耕工具和家畜品种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构成了自成体系的农耕文化,并直接影响了历史时期的农业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是史前农业非常发达的两个地区,至少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便遗留着丰富的农耕文化遗存,有关农业的起源或可追溯得更早。随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定居生活也就更加稳固,往往形成大规模的聚落。这些聚落遗址一般位于河旁的台地上,潮湿多雨的平原地区,多半奠居在土墩上,以上的选择是为了防止洪水的袭击。农田都位于聚落的附近,往往定居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地力的消耗,不得不反复迁移聚落以适应农耕生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区域,而植保是玉米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植保工作对玉米栽培的增产增收至关重要。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普及,辽西地区农业植保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机械化植保作业的论述,期待对辽西地区玉米植保机械作业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9.
西夏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经济,鼓励垦殖,曾不断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当地从事农耕生产的人数众多,他们坚持开展灌溉和精耕细作,使西北边疆的种植业迅速壮大起来,尤其是所辖河套地区,基本达到了中原水平。恰如当时边臣庞籍所言:“且西羌(指西夏)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可以说,西夏统治者及其人民发展西北边地农业经济具有历史性重要意义,对神州大地的经济建设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位于山西最北端的苍头河流域是著名的"杀虎口"所在地,背靠大同盆地,面向敕勒川草原,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地区,现今当地生产经营方式为农业与畜牧兼营。伴随2014年的苍头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采集浮选样品,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小麦、大麦、粟、黍、荞麦、大麻、豌豆和兵豆等农作物,以及夏熟作物麦田和秋熟作物农田中的杂草,同时还发现了种类繁多的牧草类植物遗存。分析结果显示,战国和汉魏时期,农业是苍头河流域地区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小麦已经取代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农作物品种。辽金时期,家畜饲养业所占比重等同于甚至超过了农耕生产,形成了农耕生产与家畜饲养并重的生产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