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村落撤并规划需要结合村落自身特点自下而上进行资源整合,没有具体的撤并模式,这也是导致村落撤并过程衔接不畅的主要原因,不合逻辑的大拆大建势必会引起社会矛盾。以地处环都市区域的资源匮乏型村落长春市刘家炉屯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地及重要生态廊道,构建刘家炉屯生态网络。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优化生态网络提出村落撤并的策略,旨在探索生态网络构建在乡村撤并中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李正军  刘昕  武超群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06-211,247
依据复合生态理论演进与传统村落振兴的要求,结合2010—2019年赫图阿拉满族传统村落的发展实践,运用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复合生态下传统村落振兴的耦合动力机制.通过系统的研究设计、理论分析与推演、数据调查整理与分析,理清传统村落振兴的耦合动力来源、核心动力结构、核心动力在传统村落复合生态子系统间的耦合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归纳东北传统村落振兴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村级生态足迹分析的村落生态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68-4370
为了制定村级生态安全策略,利用建立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辽宁省葫芦岛市东窑村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村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46 4 hm2,人均生态容量为1.041 0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05 4 hm2。通过对6种用地类型的供给和需求比较研究,揭示了当前该村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土地使用、合理规划建成用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生态环境用地4项东窑村生态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中国本土化的语言界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意念和物质的二维概念。村民的参与意愿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的核心。通过对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进行了3次的问卷调查,利用调研数据,先通过卡方检验的方法找出了村民对参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意愿的显著影响性的变量,再构建这些变量与村民参与意愿的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教育水平、支付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与村民参与意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借助数理统计、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浙江省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村落优势发掘、多元化发展道路。结果表明,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在浙中浙南,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浙北浙东区域;相较文化景观,浙江省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以自然风光为主,村落的生态优势更容易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在分布上均呈集聚特征,且分别为集聚轴向延伸和小范围点状集聚的空间格局;村落空间分布驱动因素及影响力不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与经济因素相关性最强,自然因素与国家森林乡村分布影响相较更显著,各因素对中国传统村落分布均具有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詹丽  张小月  黄蓉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1002-1006
从自然环境状态、人为干扰状况两个方面遴选了14项指标,建立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差异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模型。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恩施自治州8县(市)的生态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状态最好的是咸丰县、鹤峰县;人为干扰状况最好的是宣恩县、鹤峰县、咸丰县;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值较高的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村民理事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创新农民自治管理的组织、制度及作用的研究,对村民理事会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朱洋 《乡村科技》2023,(9):136-139
作为包含文化遗产、社会关系和物理环境等因素的文化生态实体,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实质上就是保护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生态体系。但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不断在整体性保护理念、方法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并阐述当前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面临的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传承受阻、整体性保护机制欠缺等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邮村,位于江西省南丰县西南部,座落于在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之中,全村总面积11.5平方千米。石邮村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2019年6月6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村中遗有傩神庙、太尹公旧址、东西位祠堂、世沐坊、真君殿、福主殿、师善堂等古建筑,及明清民居46幢。  相似文献   

11.
以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东镇复建房规划的工作实践为例,从城乡结合部村落的空间管治、生态环境容量、与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探讨城乡结合部村落的现代生态设计理念,体现城乡结合部村落与城市的和谐统筹。  相似文献   

12.
村民理事会旨在协助村"两委"更好地解决村民"事难理,议难决"的问题,引领群众民主抉择,民主管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村民理事会已成为最直接有效的基层组织,是政府与农民沟通联系的最佳纽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村落因其人口的大量外流等原因,村落逐渐衰竭.但是村落的衰竭也成为撤乡建镇的基础,为小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村落衰竭中问题多多,但城市化过程中村落衰竭是不可避免并且也是有利有弊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乡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故事,研究村落空间叙事性是为了更好地记忆。以河南郏县张店村为例,挖掘其场所空间的主要叙事要素,分析其事件与空间的关联路径,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深度地图软件Depthmap对叙事空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传统村落保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施芳林 《农业考古》2023,(1):F0002-F0002
海南文昌市的松树下村,之所以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是因为此村深藏着一座废弃大宅,其气势堪比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碉楼,艺术价值可比著名的海口骑楼老街,被称为“海南吴哥窟”。这栋占地三亩的大宅(榕树大屋),虽然外面看上去只是一座两层瓦宅,但结构十分复杂,共有18个房间+9间横屋、6座天井。一院之内,有72个们,且门有骑楼,屋间有板屋,形成屋上有屋的楼屋格局,总体规模颇为惊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7-248
传统村落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当下,传统村落却日渐衰落,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基于地域文化,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解析江南传统村落核心文化基因,深入挖掘村落文化中的"根"。以湖州荻港传统村落为例,从崇文重教、水文化、桑蚕文化、渔稻文化、茶馆文化五个具有明显地域村落特征的文化因子出发,对其表现进行具体解析,为未来村落文化的传承开发,以及整体规划和开发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业考古》2021,(3):263-271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生产技艺、精神观念、民俗礼仪等文化信息,是乡村社会悠久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认知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已成为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钓源村为例,详细分析了钓源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框架,在分级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地生态的外部性、山地村落分散性与独特生态位的统一,使其成为生态服务功能区与生态经济开发潜力区。乡村振兴战略为山地村落崛起提供了美好愿景,文章据此指出了中国山地村落发展蓝图,并提出山地村落生态建设优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产品,如何在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下,把握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状况,助推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地调查法,基于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生态产品类型,并构建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标体系,同时以湖南四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开展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测度与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产权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生态产品分为私人生态产品、准公共生态产品和公共生态产品三类,包含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服务、生态调节服务三要素;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测度差异度低,整体价值实现水平一般,得分在57.08~60.85之间,其中横岭村得分最高,芋头村得分最低。根据价值实现的测度结果与实地调研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开发型与农业主导型传统村落的优化路径,以此助推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婕  张云 《农业与技术》2024,(4):125-131
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在近些年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从景观基因视角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街脚村(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实地考察调研,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4要素的风貌特征进行研究解析,结果显示:街脚村总体街巷格局保存较好,但风貌景观基因破坏度较高;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元内涵丰富,但部分应加强有效传承;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点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但有部分被破坏;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建筑与路面的部分修缮破坏了其完整性;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保存度相对较好,但部分建筑及局部装饰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需尽快修复。未来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针对性保护,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研究,从而更精准地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