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产业升级、保护更新"成为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途径时,诸多类似的乡村建设示范案例,正在激活国人的思乡情结,带动了乡村深度游与创业的热潮。但是如何把握乡村建设中"被美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方向,怎样消除"老龄化、空心村、三留守"的窘迫局面,是建设各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梳理、解析了近年来村落建设后动力不足、难以持续的问题症结,提出挖掘乡村动力,完善治理机制的策略,希冀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涉农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健全,是涉农高校党委的助手和后备军,也是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资源和政治优势。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为协同机制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动力。当前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主要存在开放、合作、安全、共享四大困境,规限了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温度和效度。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协同创新,要以机制协同为支撑,以整合协同为核心,以阵地协同为依托,以互动协同为重点,提升涉农高校共青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力、创新力、稳定力和组织力。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需要激发农村留守妇女的内生动力。本文通过在甘肃脱贫摘帽村落的走访,对不同类型留守妇女的留守原因及留守任务的基本了解,总结了三个变化和三个困境。这些变化与困境不同程度制约着她们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外在赋能机制的欠缺,限制着其内生动力的激发。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翟家岭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理论视角出发,根据实地踏勘调研,梳理出翟家岭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谱系.结合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和其文化基因特征,提出修复物质文化载体、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应其 《农业考古》2016,(4):260-264
涉台传统村落是台湾民众原乡认同的基石。然而在急剧的社会变迁进程中,涉台传统村落面临人口移出、村庄消失、环境恶化、族谱散失、涉台文物被毁等困境。为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地的原乡认同意识,建议振兴乡村经济,建设富美涉台传统村落;两岸携手完善族谱;修复涉台文物;建设乡村生态博物馆;发展乡村旅游,活化利用涉台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入手,简述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了解了当前信宜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状况,从识别机制、精准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度、内生动力、扶贫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从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度、加强内生动力、实施长效的精准扶贫规划等方面提出旅游扶贫的建议,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实现乡村振兴,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是保障,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关键在于带头人培育。乡村转型中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面临培育主体弱化、综合素质边缘化及部分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政治意识退化的困境,而新乡贤作为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育对象,能够为乡村基层党组织提供人才支撑、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精神凝聚力和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培育新乡贤、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完善激励方式吸引新乡贤。  相似文献   

8.
朱霞  陈巧  黄柯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92-196
乡村民间慈善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之一.乡村民间慈善组织财务治理不仅关系着组织的公信力,也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更影响着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的发挥,是极具研究价值的议题.该文以胜村爱心互助会为案例,从财务决策、财务监督、治理效果3个维度对胜村爱心互助会财务治理进行分析,指出了其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健全乡村民间慈善组织理事会制度、完善乡村民间慈善组织财务监督机制,优化乡村民间慈善组织财务治理等的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作为农民中的“精英”,其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近年来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的研究,报告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与歧视、参与机制的不健全、利益代表组织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工陷于制度化政治参与“真空化”和非制度化参与扩增的因由,进而提出了通过变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积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来破解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华  王拓 《江苏农业科学》2022,(24):238-244
乡村振兴视阈中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在尊重传统村落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在其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及传统村落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和社会“记忆之场”等方面实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维度的“现代性”变迁。乡村文化和产业的振兴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以及现代化转型并行不悖且互为动力。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路径:一是从物质层面上,推动传统村落的人居建筑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二是从制度层面上,完善传统村落基层党委和政府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三是从精神层面上,以村落民俗志书写、博物馆建设和原住民口述史记录的方式构建传统村落的“记忆之场”。这是确保传统村落实现活态延续和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村干部是我国基层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三农”政策最直接的基层实践者,在国家推进乡村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作为推动乡村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示范引领者,具有重要角色意义。目前,由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工作待遇和保障措施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影响,村干部队伍建设在队伍主体、激励机制、治理情境以及内生动力建设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亟待从顶层制度设计、强化保障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成长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提升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有效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组建的互助性组织嵌入到乡村治理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及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农民合作社自身的内在条件决定了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是必然趋势。分析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方式,从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困境着手,提出通过强化农村合作社自身建设、构建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机制、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等方式完善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进一步促进农民合作社有效嵌入乡村治理的良性乡村“多元共治”治理结构的形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治理有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参与和服务的多元化体系中,科技类社会组织具有特色优势,也面临现实问题。针对当下的现实困境,从加快制度供给、增强支持能力、扩展资源来源和完善社团机制层面,探讨了以科技社团组织为主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对策建议,这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4.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治理有效是基础。现阶段农村基层治理中面临着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弱官”与“刁民”间关系冲突、村民自治机制不完善、乡村劳动力不足等困境,由此,便需要政府完善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机制、重塑官民关系、实现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功能上相互耦合、培育本土化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高校社团不仅是高校第二课堂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场域,也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型路径,在赋能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赋能乡村振兴中,高校社团具有显著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和宣传优势,对于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高校社团赋能乡村振兴在校地协作机制、社团活动保障、大学生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困境,影响着高校社团赋能乡村振兴效果的实现,迫切需要从建立常态化的校地协作平台、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来完善高校社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以期实现其原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乡村问题的成因和面临的困境与中国相似,且日本乡村振兴开展时间较早、经验相对丰富。本文在梳理日本乡村振兴概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边缘村落,结合实际案例从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保障机制等方面介绍边缘村落规划内容。最后,将日本边缘村落规划注重空间紧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经验与中国乡村发展现状相结合,对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有所启示,主要包括正视乡村衰落、将紧凑理念融入乡村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面临政府功能发挥不足、基层干部治理异化、内生动力不足、社会组织缺位等困境。基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出了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完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培养社会组织等策略思考,实施“三治融合”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以此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通过新乡贤的重要作用机制发挥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多方振兴力量。新乡贤作用有效发挥面临自上而下推动,陷入组织机构不健全,规则章程不完善,文化宣传引导不足等障碍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用有效发挥必须严格地以乡村整体合力为基础,明确村民自治,深化村民实践,增强乡村整体的内生动力,完善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祠堂作为村落典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是承载乡村历史记忆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马氏宗祠为例,深入分析了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变迁过程。研究发现,这一祠堂公共文化空间经历了从传统宗亲空间的重建,到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再到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这一变迁过程是多主体协同参与的结果。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共同推进公共文化空间重构机制的完善和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0.
农村应急心理服务体系是农村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应急心理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添乡村治理的健康动力。当前农村应急心理服务体系面临着制度性困境、资源性困境、机制性困境。对此,应从加强农村应急心理服务顶层设计、加大农村应急心理服务资源倾斜、完善专业型农村应急心理服务、畅通农村应急心理服务运行机制这四种路径出发,进一步健全农村应急心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