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巧艳 《河南农业》2016,(11):149-150
当前尽管我国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但是涉农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女生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涉农专业毕业女生就业中面临就业质量差、功利性强等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加强为涉农专业女生搭建就业平台,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农业大学2008 ~ 201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专业近五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82.44%,与全国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总体就业状况较为理想.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考研和自主创业的比例相对偏低,将近一半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工作,而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就业的比例并不高,并且以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就业为主.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前农林院校动物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探讨了4个方面的就业工作经验,即完善毕业生工作机构,优化学生就业条件;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多渠道引导就业观念;积极开拓用人市场,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毕业生日常管理工作。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院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根据对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经贸学院99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了近年来农业院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阐述,并就此对2000届及将来的毕业生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学院体育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积极为学生创建就业平台,就业形势乐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于安徽省,但更多的毕业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师,但约有一半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自身专业不对口;学生对于求职过于理想化,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竞争存在不正之风、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性别歧视等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健身行业及农村地区基层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郑州牧专生物技术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350人。因为是新专业,该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其收入水平、自主创业、行业内任职、"跳槽"等状况如何,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如何,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整体毕业生2012-2016年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得出有关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结论和建议,为今后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思考——以长江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大学1998-2008年共11届农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科毕业生到农口就业比例低,到县及县以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毕业生少,湖北农口吸纳毕业生能力弱。国家关于农业的相关政策和传统"农"的观念是影响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主要因素。为疏通农科毕业生走向农村的渠道,应该加强政策导向,强化农科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鼓励自主就业。  相似文献   

9.
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就业心理期望值高,经历择业挫折后失落感强等心理问题.影响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学校要从加强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加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有所好转,然而细究地方农业院校实际就业情况,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态势,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就业趋势亦可持续向好发展。这就要求地方农业院校在寻求政策支持的同时,切实摆正人才培养主体位置,积极探索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设法引导学生服务"三农",使人才培养真正惠及"三农"。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310-312
针对268位高职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1年的跟踪调查,同时收集33份用人单位对高职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分析,得出了高职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就业层面、就业质量、就业的满意度等状况,以期为今后高职农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初就业毕业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生存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社会关注和关心。通过对江苏省12所高校566名2010—2012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薪资收入随工作年限逐步增长,并趋于稳定;社会保障情况普遍较好,但也有一部分令人堪忧;生活环境表现得一般,大部分毕业生收支结余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入不敷出,特别是在住房和婚恋方面,经济问题成为首要制约因素,且男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就业的社会环境,毕业生普遍感受一般。总体来看,高校初就业毕业生面临生存贫困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手段及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课题组采角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岗位、区域地域、专业愿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当前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中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对学院2011-2015届毕业生共计531人进行了就业状况调查,从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区域分布情况,毕业生初次就业率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增、就业形势逐年好转、就业质量逐年提高,部分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为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甘肃省十地市调研,得到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九五”就业流向趋势和基层单位对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九五”期间在基层农业部门就业比重逐年增大,一次就业率逐年下降,部分专业已基本饱和;基层单位对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较好,但认为个别方面能力还有所欠缺;各地区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需求各不相同;希望学校能在培养层次、专业设置、知识更新、学生能力技能以及与基层合作等方面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领域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那些中小型企业。而要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各专业人才充足。当前社会中,企业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非常看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会全面评估和考查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工作能力。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是企业评估的核心指标,要想保证毕业生就业成功,必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而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非常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农民老龄化问题。目前,国内鲜有关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意愿的研究。课题组对衡水市职教中心农林和畜牧两个专业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愿景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涉农意愿较低,为43.3%,以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表现尤为明显。和其他几项调查结果如学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了解程度、对本专业学习目的明确度等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学校在强调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和涉农职业,明确学习目的。本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繁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93-195
以就业为导向成为了地方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出了正确分析,并找出毕业生就业中的误区和盲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教育管理,这不仅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促进地方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一个宏大规划,涉及要素众多,需多方面交联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应该发挥自身的人才、科技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为例,提出从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技下乡、生产示范、成果转化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为载体,基于浙江省农业行业自主创业环境和涉农专业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多年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构建农业自主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树立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归纳出了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率的创业教育模式,即面向农业行业,扎根农业产业,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双层次多平台创业教育模式,进而从创业意识模块、创业素质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教育实践模块细分了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