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作《〈九经〉茶荼考略》和《〈九经〉茶荼再考》(简称《再考》)二文见刊后,深得国内学者注目。个中赞同者有之,诘疑者有之,暴跳如雷“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者亦有之。这是笔者事先所估计到的。笔者希冀以此引起茶业界诸位同仁各抒己见、集思广义的正常争鸣,还期望有更多的人研究下去,争取求得有一定深度和高度的结论,直至水落石出。这个初衷无疑对认识茶叶的起源,深化茶叶发展史,是不无裨益的。在此过程中,笔者拜阅了陈椽先生在《安徽茶业通报》(1991年第3期)和《农业考古》(1991年第4期)上发表的两篇内容基本相同的文章。陈先生身为中华茶业界一代师长之一,著论颇丰,桃李天下,深得笔者敬重。于此,坦诚就教于陈先生和诸位茶叶界师长同仁。唐突不恭之处,肯望海涵。  相似文献   

2.
陈椽教授工作简略陈椽教授,安徽农业大学一级教授,著名的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是创建“制茶学“、“茶树栽培学”、“茶叶检验学”、“茶史学”和“茶业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奠基人,亦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茶学教...  相似文献   

3.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安徽农业大学陈椽周树斌同志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发表“神农得茶解毒”考评,提出很重要茶史问题。约言之,其一,引刘安《淮南子》、干宝《搜神记》、《甲乙经》和《图经本草》等均无“得茶”条目;...  相似文献   

4.
罗庆芳同志是贵州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茶韵》杂志主编。长期以来,他在从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活动的同时,潜心钻研茶文化,取得可喜成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便组织主编了《中国茶典》,得到中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的肯定。这  相似文献   

5.
陈椽同志在《中国农业科学》1963年第10期发表了《制茶“发酵”的概念与实质》(以下简称大作),对我在《园艺学报》1962年第2期发表的《发酵的概念和茶叶发酵的实质》一文(以下简称前文)中的一些论点,提出  相似文献   

6.
高氯酸盐已成为茶叶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安徽东南和西部地区两地茶叶主产区50份茶叶样品中的高氯酸盐进行检测分析,同时监测了西部地区不同部位茶鲜叶中高氯酸盐含量。结果表明,茶叶样品中高氯酸盐含量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0%,总体茶叶是安全的;茶鲜叶中老叶的高氯酸盐含量约为嫩芽中的17倍,茶鲜叶中高氯酸盐主要富集在老叶部位。  相似文献   

7.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8.
陆羽《茶经》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0,(2):255-258
陆羽《茶经》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哲学、文化和茶饮的基础,并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重大意义,不仅总结了茶叶枝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构建了茶文化的基础,赋于茶一种深刻的精神,一种哲学观,一种传统文化中人伦关系的象征,同时还用茶性、茶的礼仪等来规范人生处世修养,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茶经》问世已一千多年,在这其间中华茶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弘扬,并逐步推向世界,向世界性的精神领域延伸。据统计茶业技术和茶文化的研究著作近七百多种,茶业生产也有了新的科学含量,陆羽也随之被…  相似文献   

9.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12,(2):230-238
最近几年,笔者一直在研究茶史。让笔者深感惊讶的是,《茶经》、《续茶经》、《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权威文献从未提及的吴理真,怎么一下子成了茶祖神农之后的"西汉茶祖"和中国植茶始祖了呢?这是中国茶史和佛家茶事的重要事件,值得广大茶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施和森 《农业考古》2019,(2):185-188
王褒的《僮约》最早记载了我国西汉时期的饮茶风尚、茶叶商贸和饮用的干茶。中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茶叶的起源,还列明了300多种中草药及其炮制方法,其中"阴干暴干"是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也可能为古代早期制作干茶的原始制茶法。我国汉代及之前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似有可能推动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然而,现有与茶叶相关的文献记载太过简单,使汉代的制茶法之谜,仍是待解。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区位熵和集中系数对安徽省茶叶主产区的集聚度进行测算,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茶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安徽省各茶叶主产区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集聚;品牌建设及销售市场的开拓、茶企与下游销售商的关系及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企业间关系及茶叶经纪人的培育、供应商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发展是安徽茶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茶圣陆羽在余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源 《农业考古》2002,8(2):25-27
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其足迹遍及全国32州的茶叶产区,经多年的认真考察,写出了《茶经》三卷,《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故后人称奉他为“茶圣”、“茶仙”、“茶神”。……  相似文献   

13.
陆羽《茶经》挖掘和推广了茶这种资源植物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使全世界1/3的人口受益。推动茶文化发展超越了民族与宗教界限,发展"茶"成为"万病之药"。现阶段,更需要在高效综合利用、发展多样化茶品、提高茶叶质量等方面发展茶产业与《茶经》。  相似文献   

14.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6-146
《茶十德》 (唐 )刘贞亮按 :唐·刘贞亮“茶十德”引自《庄晚芳论文选集》中《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一文。该文为庄晚芳、王家斌合作 ,初发表于 1984年《农史研究》第四辑。文中称 :“唐代我国有位刘贞亮 (据日本《茶与文化》一书 )把饮茶的好处总结为‘十德’” :   一、以茶散郁 (郁闷 )气二、以茶驱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除病气五、以茶利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雅心十、以茶可行道《茶十德》 (日本 )明惠上人按 :日本明惠上人 (1173- 12 32 )“茶十德”引自陈椽《论茶与文化》一书 (农业出…  相似文献   

15.
罗庆芳 《农业考古》2007,(5):184-185
我没有听过陈椽教授讲课,甚至没有见过他的面,但是我一直是这样在朋友、同事们之间尊称陈椽老师的。由陈椽老师撰写的有关茶文化的20多本书,我几乎都有,而且大都认真地翻看过,并从中受过教育,受过启发,以至于走上了钻研茶文化的道路。在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我的相当一部分时间在上百个茶场和茶厂度过,我采写过贵州茶、茶场、茶企业和系列报道,以后,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会议上,一有空就不由自主地到当地名茶基地采风和搜集有关茶的的资料,对于茶的爱好,如果没有陈椽老师撰写的茶书引路,还有庄晚芳老师的引路,很难想象我会对茶产生如此浓厚的…  相似文献   

16.
陆羽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总结人类茶叶文明史的伟大人物,被后世尊为“茶神”。他在《茶经》这部巨著中,建筑起了中国茶叶文化的基础框架:物质文明方面,总结了当时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精神文明方面,融会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促进了茶德和茶艺的形成,对中国茶文化体系的建立和茶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限于篇幅,本文仅就陆羽《茶经》中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大、最深刻的道家美学思想进行初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了茶树和利用了茶叶。茶叶由最初药用到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至少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茶的发现和利用是我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茶是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密切相连的,体现民族意趣、心态、习俗以及某些生活方式的文化。人们对茶的认识和广泛利用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础,而唐代的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对茶的认识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深刻的论述,对发展我国茶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陆羽和他的《茶经》是茶文化中具有世界影响的茶学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研究陆羽的《茶经》不仅对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创造具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对我国14所农业高校在1987-1992年间发表的茶学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农业大学、湖南农学院、安徽农学院三所院校发表的论文数最多,依次为137篇、124篇和89篇。浙江农业大学在茶学研究中的整体力量较强,6年中有60名作者发表了论文;西南农业大学的作者,其个体能力较强,人均论文数名列第一。在论文作者中杨贤强(浙江农业大学)、刘仲华(湖南农学院)、刘祖生(浙江农业大学)发表的论文数最多,依次为13、13、11篇。在研究内容上,我国茶学在这6年间以制茶物理学及化学,茶叶生理、生化及茶树生态为主。我国刊载茶学论文最多的刊物依次为:《茶叶科学》,《福建茶叶》,《茶叶通报》,《浙江农业大学学报》,《湖南农学院学报》,《茶叶》,《茶叶通讯》,《贵州茶叶》,《茶叶科技》等九种。  相似文献   

19.
陆羽《茶经》评论法门寺博物馆李发良陆羽《茶经》共三卷七千多字,分十个小节就茶的生物特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茶叶的采制、加工技术,烹茶、用茶的器具和艺术,唐朝之前有关茶的人、事,当时茶叶主产地的分布、品质以及《茶经》的推广均作了明确记录,使人仿佛看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降,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求变化,安徽茶叶的生产发展经历了一个“畸形“发展进程,形成了颇具特色规模的四大茶叶产区,茶叶生产及其分布的动态发展较为生动地折射出安徽茶业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