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推进水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访谈农户调研获得210份调查问卷,分析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特征,并从农户家庭因素、农业经济因素、环境意识和政策认知因素中选取变量,分别构建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特征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人数减少、投入农业生产时间缩短、生产资金投入增加。农户学历、农作物总产量、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状况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负相关;农业劳动时间和耕地质量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正相关,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及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均正相关。农户土地种植行为特征表现为种植规模有限、种植作物种类以粮食作物为主、土地利用强度大。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有正影响;户主学历、农业劳动力数量、油料作物产量、农业是否污染水环境对农户选择种植油料作物有负影响;蔬果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蔬果作物有正影响。【结论】在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有限、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经济因素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户家庭因素,环境意识因素影响较小,政策认知因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推进水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访谈农户调研获得210份调查问卷,分析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特征,并从农户家庭因素、农业经济因素、环境意识和政策认知因素中选取变量,分别构建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特征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人数减少、投入农业生产时间缩短、生产资金投入增加。农户学历、农作物总产量、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状况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呈负相关关系;农业劳动时间和耕地质量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呈正相关关系,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及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均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土地种植行为特征表现为种植规模有限、种植作物种类以粮食作物为主、土地利用强度大。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有正影响;户主学历、农业劳动力数量、油料作物产量、农业是否污染水环境对农户选择种植油料作物有负影响;蔬果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蔬果作物有正影响。【结论】在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有限、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经济因素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户家庭因素,环境意识因素影响较小,政策认知因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断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可以解放原本束缚于土地上的劳动力和资源,使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的收入得以提升。分析了土地流转是否会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影响路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土地流转影响农户收入的路径。将土地流转细分为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将农户收入细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在此基础上,从转入转出2个角度提出“土地转入-农业机械化-农业收入”和“土地转出-非农就业-非农收入”这2条影响路径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比未流转户高12.41%,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土地转入促进了农业收入,土地转出促进了非农收入。(2)进一步发现土地转入是通过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户农业增收的,农业机械化在土地转入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路径中发挥了26.13%的中介作用。土地转出通过非农就业推动农户非农收入增收的,非农收入在土地转出影响农户非农收入的路径中发挥了50.71%的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结论,从推动土地流转、形成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完善非农就业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农业园区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生产技术投入影响因素予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是其家庭农业生产技术投入决策的主体,但实际投入还要取决于家庭人口、劳动力数量和农业经营规模;家庭用工量分配和收入来源的不同,使得农户在生产技术投入上存在很大差异;农村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生产技术投入的风险;农业合作组织的加入与生产技术服务的健全对推动农户技术投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严格的土地流转制度规定和过高的土地流转价格限制了农户生产规模扩张和技术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德州市作为传统农区,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面临劳动力大量流失、耕地不足及浪费现象、农业生产经营受到信息限制、农户生产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德州市传统农区农户生产经营状况,正确引导传统农业农户生产经营,促进新农村建设,采用发放调研问卷、实地调查访问、对比描述的方法在德州市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对制约德州市农业发展的因素、土地流转、耕地非粮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调研结果表明:德州市劳动力向城镇流失,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不同步,农户生产投入比例失调导致农户生产积极性下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经营的主体出现了分化,农户内部出现了兼业化、非粮化、非农化的现象,并且这种趋势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而不断加深。基于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目的,农户不断对其家庭拥有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投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最终导致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农地生产投入、耕地可持续性投入和土地流转等发生变化。农户兼业行为的出现会引起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会引起粮食产量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因此,从微观视角研究安徽省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农业支持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户收入影响模型和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模型,以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农户最优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果表明:1)对转入户而言,土地流转对其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土地流转面积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转入户的劳动力人均收入;2)土地流转对转出户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转出土地的农户通常是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就业或因其他原因缺乏农业劳动力的农户,农地的流转对劳动力的释放影响不显著,导致对其收入影响效用有限;3)对转入户和转出户而言,单位地块面积的增加均能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均种植业收入,并测算出农户潜在的最优生产经营规模为3.16 hm2。当前,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现有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尚未达到最优状态,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土地利用决策变化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约束以改善农户收入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已有文献大多直接分析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及其收入的连锁影响。为探析退耕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收入效应,基于陕西、四川、江西三省2017年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探析退耕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并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测算不同类型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历、劳动力人数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土地缩小决策会显著降低人均农业收入、提高人均非农收入。研究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44-1348
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现代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农户的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流转有根本性的影响。根据山西省柳林县15个乡镇的260户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问卷的数据从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拥有耕地数量、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务农劳动力数、劳动力年龄、家庭农业收入、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机械化水平等5个因素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影响显著;家庭主要劳动力性别、劳动力文化程度、家庭耕地面积数量以及人均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加快柳林县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彭大雷  黄利民  刘成武  余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92-19196
在阐述研究区域概况和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依托银山坡村农户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19852009年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农地政策、计生政策、农地边际化与工业化4个方面剖析了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农户家庭农地经营规模、粮食播种面积及复种指数、土地生产率3个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9年农业劳动力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上的"断层现象"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农地制度、计生政策、农地边际化和城市化;农业劳动力规模减小对农作物复种指数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地生产率的高低受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荣  韩洪云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6):1277-1282
 【目的】有机肥投入不足将加剧土壤营养失衡和基础肥力下降,严重威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采取措施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已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有机肥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销售合同、生产合同、果园离家距离、果园规模、农户有机肥认知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与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化肥施用量、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和生产合同分别可以使其增施有机肥约678元/hm2和1 497元/hm2;此外,果园离家距离、果园规模、农户有机肥认知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非农收入比重也是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价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油菜主产区湖北省2013-2017年度36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ID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及其变动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具有提升效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在趋势上平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劳动力投入和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政策上应着重于积极鼓励中国油菜生产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劳动力投入过多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负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光山县马畈镇满堂香庄园位于马畈镇西北部6公里的竹竿河畔,与罗山县庙仙乡隔河相望。满堂香庄园土地流转涉及马畈西北部付寨、汪乡、永林、太平、锡山5个村40多个村民组1100多个农户。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之前,存在着农户耕作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发展现代农业等问题,使得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益低下。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摞荒土地也不断增多,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根据当前农村农业发展状况,为了有效治理荒山荒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土地规模经营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机理,以湖北、四川、湖南、安徽和江苏等5省1 034户种植农户为例,基于2017—2018年度入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了土地规模经营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规模经营目前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较弱。同时,在劳动力转移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劳动力投入和销售价格;在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机械投入;在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为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土地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提升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应着重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关注土地集约化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北京市及其主产地蔬菜生产要素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方法分析其替代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此揭示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要素之间均存在替代作用,其中土地对其他要素替代相对灵活,而资本对其他要素替代缺乏弹性;要素替代关系实质上揭示了农户技术选择特征,反映了该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通过分析要素替代关系及影响因素,可以将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量化,对于要素禀赋处于劣势的农户,如劳动力资源较少、蔬菜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较小,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资本要素投入;对于要素禀赋处于优势的农户,如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过相关蔬菜种植培训时,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土地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宁陵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家一户分散式的土地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经营已不受重视,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很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据我们走访调查,在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例不足4%。这样就形成了很多农户对自己的土地经营不再重视。为改变这种现状,宁陵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宁陵县农村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19.
采用社交电商销售能够提高农户市场主体地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嵌入理论,利用陕西大荔设施农业产区302份冬枣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虚拟嵌入视角下农户的社交电商参与行为,探讨其对农业收入和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已有65.6%的农户参与社交电商。社交软件使用数、社交软件好友数、好友职业类别数和信息发布均显著促进农户社交电商参与,而信息接收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农户社交电商参与会显著提高农业收入,平均处理效应为5.353万元;当种植面积跨越门槛值0.2 hm2时,社交电商参与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农业收入。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未参与组农户若参与社交电商,其农业生产投入增长13.170万元;农业生产投入受农户社交电商参与和农业收入的正向影响,且农业收入对农业生产投入的促进作用具有结构异质性。因此,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提出应积极宣传运用社交电商销售的典型案例,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社交电商培训指导,提高农户群体的能力水平,建立县域农地信息交流平台,并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群体农户角度出发,基于土地经济学、农户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演变规律理论分析框架,并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1983~2010年间社会经济与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所处的外部社会经济及政策制度环境变迁压力的基础上,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演变呈现阶段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土地利用方式上,集约程度和利润相对较低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集约程度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逐渐增加;在土地利用程度上,复种指数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从本世纪初开始,复种指数增长幅度明显;在土地投入强度上,随着大城市郊区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农户开始选择更多投入化肥、农业机械、农膜和农药替代传统的以农家肥和劳动力投入为主的种植模式,在化肥投入内部结构上,虽然仍以氮肥的投入为主,但是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投入比例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