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深刻意蕴,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和顺时节用三个维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其当代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更新人们的消费观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生态法治保障,提升生态道德水平。对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应当一分为二去看待,理性运用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指导现实生活,但同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
生态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园林的生态设计在园林各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山水构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等,并探讨了传统园林的环境容量对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黎文勤  熊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95-8596,8600
从符号学的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园林,认为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建、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解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及传统图案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从意境、造园手法、景观元素方面,结合留园"小蓬莱"景点、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实例,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在挖掘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农业来说,它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再加上这些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促使农业发展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本文主要对从中国农业发展史看农业的传统与现代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张萱 《甘肃农业》2004,(10):102-102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对于一个有悠久的法制历史、有深厚法律传统的国度而言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尤为艰难。现代法治精神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 ,现代法治也需要从传统中不断总结 ,创造性地完善。一、完整、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思想体系回顾数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文化中的法律传统 ,回望过去的百年中国法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蹒跚步履 ,总会让人有太多的思绪和感慨。在几…  相似文献   

6.
古人认为天地初分时期为“太极”。“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拳,寓意为“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拳。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太极只需要体验,体验就是生存,生存就是体验。太极无处不在。营销是一种柔软的力量,看似轻轻发力,而其余力不绝。动静结合中照顾全面,起承转合间重视细节。太极如此,营销亦如此。在与中国农资行业几位营销人的交流中,我们的营销思维经历传统,走入现代。我们依稀看到农资行业披荆前行的轨迹,我们也隐约感受到农资营销太极般柔软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观念的产生和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自有其古今中外的思想来源和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虽未必系统,却绝不乏深刻,既有形而上的生态世界观,又有多层具体的生态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8.
陈琴 《农技服务》2011,28(8):1205-1206
对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艺术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阐述了我国现代园林的设计思想,提出了如何发扬"古为今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冶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是传统政治心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已属现代政治心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艺生态思想, 以及古代文人关于生命理念的内在察觉。本文力图从《文心雕龙》中的生物学暗喻、文学本体论中的生态学含义以及美学理念中的生命意识等角度探询其丰富的生态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具有高度的人为性、脆弱性等显著特点,集中表现为金融生态主体失衡、金融生态调节失灵、金融生态环境失谐等三个方面.因此,从覆盖面、自我持续性和社会福利的增进程度等方面,构建金融生态主体指标体系、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金融生态调节指标体系来评价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构建公平与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被王德威先生评为"有别于‘感时忧国'的文学正统"的胡兰成于五四之后形成了对于"中国文学的作者"独到的诠释.他将中国文学作者划分为士与民两类,并分别论述士与民的文学及文学精神.将士的文学精神概括为"礼乐文章的自觉",把民的文学精神刻画为"好玩"与"喜反".同时,胡兰成对士与民的文学之关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发现了民的文学与士的文学兴盛期交替出现,阐释了士与民的文学之间教化与被教化的关系.同时将士与民一同安放在中国千百年来深邃而现实的人世礼乐风景里,认为他们同是人世礼乐风景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4.
被王德威先生评为“有别于‘感时忧国’的文学正统”的胡兰成于五四之后形成了对于“中国文学的作者”独到的诠释。他将中国文学作者划分为士与民两类,并分别论述士与民的文学及文学精神。将士的文学精神概括为“礼乐文章的自觉”,把民的文学精神刻画为“好玩”与“喜反”。同时,胡兰成对士与民的文学之关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发现了民的文学与士的文学兴盛期交替出现,阐释了士与民的文学之间教化与被教化的关系。同时将士与民一同安放在中国千百年来深邃而现实的人世礼乐风景里,认为他们同是人世礼乐风景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5.
16.
中华鼢鼠的生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华鼢鼠主要栖息于山地与丘陵的农田、荒地、草场、林地,且发生严重、为害较大。为了科学控制鼢鼠为害,根据其生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总结出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轮作倒茬和清除杂草相结合、深翻土地和兴修水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及较为完善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就是儒家、道家文化。儒、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智慧。探讨儒、道家生态观,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今天,对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实现思维范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采用媒介舆论与体育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解读1840-1927年中国近代体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发现:从身体的视角看,中国近代体育话语经历了从技术主导到精神诉求再到文化启蒙的“身体话语”演变路径;从议程设置的嬗变看,近代媒介所设置的体育议程经历了从洋务时期的“西洋兵操”,到维新时期的“尚力、贵武”,再到清末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五四时期的体育则成为社会公共议题,在媒介舆论的引导下,国人逐步认识到体育的竞技、健身、娱乐价值;从传播方式的变迁看,中国体育近代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报刊舆论的引导下,“不自觉”——“自觉”两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彼此交互融合,共同推进;从舆论引导的主体看,则经历了从士绅精英到思想家精英再到知识精英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教育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被迫改革的教育。清朝政府改革教育的步伐与列强侵我中华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的。其目的是维护王朝的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是其核心思想。文艺理论教育是牺学”侵入的结果,从此有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文艺理论教育。其文艺思想有明显的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性特征。正是这一点,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中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医药经济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对中药的开发研究成为现在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中药新药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中药研究开发的重点和今后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