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胜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27-12229
在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消解生态伦理危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比较清晰地表述了人、自然环境、社会的关系。这是我们思考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视角,是我们端正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高环境意识的基本出发点。显然,上述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恩格斯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投入到无产阶级运动中,紧紧围绕无产阶级政党问题展开了艰辛的实践探索和科学的理论论证,通过唯物史观的确立,建党的实践探索,科学理论的传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制定了党的理论原则、党的行动纲领、党的策略原理等,使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城镇化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未来社会消除城乡对立与差别、实现城乡融合的城镇化思想。这一思想对我国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该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世界观从唯心到唯物的转变,实践的文化观,物质生产由决定论转变为制约论,人类自由的实现。四阶段有着内在的逻辑进路,文章分析了这四个阶段的递进过程,揭示出二人文化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业危机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为现阶段我国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无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阐明了自己的共享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思想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实现社会公正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判断提供了基本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中国改革发展凝心聚力提供了根本方法,是我们解决今天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不断深化研究并加以应用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重视农民利益问题,从革命意义、价值取向、责任主体、制度基础和必由之路等方面展现了其丰富的农民利益保护思想。当前,我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然而由于土地产权不够明晰、利益分配不够完善、征地补偿不够合理、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等因素,使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还偶有发生。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利益保护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如何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红六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205-206,146
本文阐述了传统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传统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提出了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型的"天人合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始终关注人的利益,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在实现“人的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下农民工的身份转换难、农民工家庭半耕半工的分工困局、农民工心理“城镇化”难等问题。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树立人本理念,健全居住证制度;加强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引导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以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1.
老子《道德经》洋洋五千言,把社会人生等问题置于宇宙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对照思考,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对其中的生态智慧及“道”和“无为”的概念进行解读,挖掘其中的文化意蕴,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消费观”,从建立在工业文明时代消费无限提高基础之上的“消费合理性”开始,通过对资本主义流行的“异化消费”模式的批判,最终向生态文明消费观的研究立场开始转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否认了作为工业文明时代推动资本主义社会作永久性运行的文化价值认同体系——“三大拜物教”,提出实行共产主义“自由劳动”模式,并从人类、社会、个体三个角度,阐述生态文明价值认同体系的存在条件,生态文明消费观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从研究人类社会分工开始,通过分析城乡差别、分离与对立,指出乡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张加快农村发展,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宗教与政党的关系、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以及无神论等方面。他们都主张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坚持无神论,强调对无神论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文明强调“天”与人的统一,认为自然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内在价值;肯定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在人对自然的关系上既重视利用自然,又强调顺应自然的趋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在湘西系列小说中,沈从文从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高度,把对自然、人性、社会和谐之美的追寻和探索作为贯穿于整个创作中的主线,审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乡土中国的冲击,批判过分注重物质发展所造成的人性异化,提出"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存状态是最理想的"人生形式",彰显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 ,都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国家如何选择国家建构形式,是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也是无产阶级建设和巩固其政权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必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本文就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建构形式的思想进行简单的论述,以求证马克思、恩格斯对多民族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的最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古老的中国早就提出保护生态环境。从4 000年前的夏朝开始,历朝历代纷纷制订了严格而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并以文字的形式载入史册而流传后世。这些措施全面地顾及到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的关系、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当时的生存与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以及活人的生存与死人的安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 劳伦斯提出了自然是与人有着平等地位的主体、人类依赖于自然、属于自然的生态观。通过康妮对自然的认识过程, 劳伦斯从正面说明了自然对于人类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人类只有融于自然才能获得平静与幸福。通过批判克里福德的言词与行为从反面说明了与自然为敌的危害性。最后, 他得出结论: 自然是主体, 人类应该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