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土楼以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特点进入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土楼民居虽然没有被列为"申遗"中的土楼群,但由于其独特的客家古民居风光,早在2003年就成为福建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入选"中国景观村落"。随着土楼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石桥村也逐渐进入游客们的心里。该文仅就其旅游开发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石桥村的旅游区位条件石桥村位于南靖县的西南部,南面与平和县相邻,西面与永定县一山之隔,东、北面与该县的船场镇、梅林镇相连接。  相似文献   

2.
钟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2-723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所展开的文化保护措施,应当成为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首选之策。介绍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对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福建土楼以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特点进入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土楼民居虽然没有被列为“申遗”中的土楼群.但由于其独特的客家古民居风光.早在2003年就成为福建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入选“中国景观村落”。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3,(20):48-50
农业景观是融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于一体的的复合景观,是具有较强独特性的景观,其内容可大致划分为:①农业所共有的特色农作物景观;②反映地区特色的景观;③所在区域的风土人情等人文景观;④该区域的特色景观。在人与土地抗争、共生的多少年里,一定人群的活动范围内,逐步形成相应特质化的农业景观。在中国的东南角,土楼这种独特的古老建筑,正无声地讲述着几百年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与悲喜。  相似文献   

5.
贾欣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2):96-98
该文阐述了生育文化这一符号系统的能指与所指,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对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认为从传统生育文化向新型生育文化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传统生育文化符号可以为新型生育文化符号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51-152
对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推动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的融合的对策,包括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有效结合当地文化发展创意文化等,以期推进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张成玉 《农业考古》2023,(2):189-194
福建茶文化中,主要以功夫茶闻名,但是在闽西北客家人居住的一些地域却盛行食擂茶,其中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将乐擂茶”是客家擂茶的的主要代表。将乐擂茶文化是客家擂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将乐擂茶为研究对象,探析它的起源、制作工序以及社会价值等,从饮食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将乐擂茶得以传承的各种因素,并试着探究将乐擂茶在演化的过程中是如何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追求,展示了客家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综合成果.客家人聚落地的选址与规划,围龙屋的设计、营造及其对园林元素的糅和应用,凸显了梅州园林明显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内涵,为人类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探析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聚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梅州园林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朱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调查,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3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3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农业的文化性、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为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通过对福建省各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与创意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福建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休闲农业视野下福建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挖掘福建传统农业文化,开发农业休闲项目,提高农业文化运营水平,加快推进福建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陈海英  王新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16-6218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农村文化建设基础;推进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管理水平与效能;加强法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法可依;严格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文化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分析了医生诊疗行为存在的问题,剖析生命文化和诊疗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树立生命文化意识,规范医生诊疗行为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生命文化意识;宏观层面国家和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尊重生命的文化和制度环境;微观层面医院应该建立医生的激励与约束管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管理,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消除医患红包现象,建立人际互信;做好舆论宣传,加强对生命文化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物流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产业,推动作用显著。本文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2004—2019年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发展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在部分年份由于外在因素导致些许下降,但总体朝良好方向发展。(2)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发展相互融合联动,且融合程度逐渐增强,总体趋势由初步的濒临失调阶段向目前的良好协调阶段发展,但仍然没有达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3)安徽省各地级市中,大部分地区农业与物流业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其中合肥市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基于此,提出建议,期望为安徽省相关地区的农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安徽省农村经济进步,为安徽省乡村振兴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6.
组织文化视域中的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和组织机构的精神特质,是大学在创建和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大学的目标定位、学科特色、大学成员的群体性特征、大学所处环境和大学的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精神的凝练与重塑要在历史的梳理中确定大学精神的基因,在办学实践中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在主体的参与中赋予大学精神以生命力,在载体的建设中强化大学精神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18.
徽州楹联是高雅的文化旅游符号,表达出古徽州人崇儒重教、讲究孝悌、重视教育、谦让勤勉等处世哲学。文化景观中的楹联符号重构具有意义。重构中楹联符号在主题上应与文化景观的内涵相统一,内容上需民族性与时代性包容并蓄,格调上通俗与高雅兼而有之,形式上要追求赏心悦目的美学享受,功能上可突出渲染主题与深化意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大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是影响农村人才回流的重要因素,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行为作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其蕴含的符号价值成为农村大学生乡土文化认同的主要维度。以符号消费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当前农村大学生面临着理性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冲突、精准符码和文化识盲的冲突、个性行为和保守理念的冲突等乡土文化认同困境,并从引导主体回归与培育消费理性、推动异质整合与消融符号边界、塑造行动场域与厚植集体记忆等方面提出解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广明  张俊慈 《世界农业》2021,(3):26-35,140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不仅关涉亿万农民的切实利益,而且关系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推进。“三权分置”构想的提出、“适度放活”方略的明确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提供了方向指引,新型有限流转方案应当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当然之选。重构现行制度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有限流转,前提在于妥适界定使用权继受人资格,核心在于建立有偿有期限使用规则,关键在于进行流转收益的合理分配,并应实行宅基地用途的严格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