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的新特征,找到消除贫困的最佳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指出要提高反贫困效率,必须完善反贫困机制。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投资结构,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并重;三是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消除能力贫困——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农村贫困依然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难题。对贫困的认识,不应仅限于收入贫困,而应拓展到更为广泛的能力贫困的层面。能力贫困主要包括教育和知识贫困、健康生存能力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它还包括人们要面临的风险以及面对风险时的脆弱性。在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以后,反贫困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脱贫不只是收入的增加,更是可行能力的增强。我国反贫困的战略选择也应相应地将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置于收入增长的前面,以突现可行能力对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更在于民族地区的贫困。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缓慢、固定投资不足、教育发展滞后等,民族地区实现反贫困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教育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4.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3-15965,15981
分析了四川省农村贫困的现状、特点及贫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四川省农村贫困状况的对策,即完善财政资金反贫困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反贫困制度设计,加大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军 《甘肃农业》2004,(5):22-23
一、关于贫困成因的再认识甘肃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曾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直到2 0世纪80年代初期,仍有70 %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温饱贫困线之下,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53个贫困县,其中4 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大规模扶贫开  相似文献   

6.
龙江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85-12687
基于2011年贵州统计年鉴,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农村的贫困问题。在阐述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贵州农村贫困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策略:实施"教育反贫困"战略;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上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是要认清贫困农村现状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之后提出了绿色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开发式扶贫和政策扶贫的反贫困策略。  相似文献   

8.
贫困是困扰人类多年的难题,迄今为止,广泛繁荣下的局部贫困仍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贫困问题和世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作为曾经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反贫困之路复杂曲折,但同时...  相似文献   

9.
以贫困的内涵和有关贫困的社会因素论说为基础,分析了引起我国农村贫困的社会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贫困的精准测量和贫困对象的精准瞄准是一切反贫困政策实施和政策效应评估工作的基础。在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文章评述中国官方贫困线和世界银行国际贫困线及其变动,并对文献中广为采用的五种贫困度量方法及其经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这五种贫困度量方法包括静态即时的收入/支出贫困标准、动态收入/支出贫困状态转变、资产贫困标准、动态资产贫困临界值和多维贫困测量标准。研究发现已有文献存在研究对象不精准、研究数据较陈旧、贫困标准低的问题,难以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和动态变化过程。在后续研究中,相对贫困标准的确立、农户贫困状态动态转变的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生计策略对农户贫困状态动态转变的作用机制的探析,对明确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政策取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新阶段贵州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策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呈现出新的特征.该文结合新阶段贵州农村贫困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农村反贫困策略的建议,为探索行之有效地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贾磊 《现代农业科技》2006,(21):186-187,189
反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正确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贫困政策.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假说问题,还涉及此政策的可操作性与成效.深入辨析贫困与分配机制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反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正确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贫困政策。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假说问题,还涉及此政策的可操作性与成效。深入辨析贫困与分配机制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从农村贫困空间理论入手,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来看地理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梳理了国内现有贫困、反贫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总结地理影响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地理因素对反贫困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而是个性化的,根据所处地区的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同时高程与坡度、距中心地距离和距主要道路距离对贫困与反贫困的影响并不是非正即负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反贫困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随着旧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却引起了很多新的贫困问题,本文通过解读我国贫困状况形成的原因、获得的成就和解决的措施,为我国目前在农村扶贫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反贫困问题中具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 理念、原则以及专业的工作方法解决农村反贫困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务领域,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增权赋能和优 势视角,为农村反贫困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通过内力和外力推动模式,发挥农村贫困群体的 优势,提升其脱贫的主动自觉性,从而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但实施反贫困政策与是否脱贫不是一回事。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效果不佳,新中国初期30年冀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使农民集体脱贫的效果也不佳,中国的有效脱贫始于农村改革开放。中国脱贫的主要特点是脱贫人口多、脱贫速度快、脱贫地区广、总体脱贫稳定性好。中国成功脱贫的要素是:1993年前的脱贫基本归功于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1993年之后主要归功于政府系统推进的反贫困政策,其中尤其是扶贫组织建立、机制完善、强有力的行政执行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巨量的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脱贫依然还是低水平的,2020年后的反贫困任务主要是提高脱贫标准与缩小相对贫困并行、从一般贫困转向特殊群体、从单维贫困拓展到多维贫困、从农村贫困延伸到城市贫困,尤其要重视的是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把握好城乡扶贫政策侧重点、贫困标准设定与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永祥 《农业考古》2005,(6):385-386
当人类的文明和科学技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层面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摆在了人们面前,联合国将消除贫困作为近年的重要议题,全力推进世界反贫困进程.中国政府以反贫困为已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反贫困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措施,提升了反贫困的战略地位,科学地揭示了反贫困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雄辩的事实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反贫困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常莲英 《甘肃农业》2002,(12):14-15
消除贫穷,这是全人类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2000年底,除了极少数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对象以及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如期实现,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开发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进入21世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在完成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以后,扶贫开发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仍需要在更高一个层次上进行扶贫开发,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