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已婚妇女。以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社会发展为主线,对以往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并指出已有研究的“弱势群体”假设和“男性主义”视角所带来的不足。未来研究,要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和“流动—留守”联结的框架下,考察既有家庭功能连续性暂时中断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留守妇女发展的历时轨迹,挖掘家庭生态系统的弹性机制,以期为留守妇女发展的家庭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留守妇女逐渐增多,成为新型社会群体,其文化生活现状直接影响到文化生活的基本面貌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私性文化生活和公共文化生活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的现状,并探讨其困境形成的原因,最后就丰富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党和政府持续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新时期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形象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在家庭生活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农村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伦理智慧的农村留守妇女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对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进行了解,并对其生活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农村的和谐与发展,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升自身生活水平,很多农村男性都会选择到城市打工,这就导致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为了农村主要人口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就是其中的一种。农村留守妇女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农村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情况并不太乐观,这种情况在经济落后的农村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促使农村留守妇女更充分地参与乡村治理,以贵州省J乡为例,对新时代农村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存在多种问题,为此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175-177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地区的男性劳动力迁徙到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孤独感、不安全感、抑郁与焦虑三个常见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受夫妻关系状态变化、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三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生理和心理压力,她们更需要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孤独情绪.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多管齐下,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留守妇女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续2021年第12期第16页) 国家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第五十五条,国家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致富.致使农村剩下数量庞大的留守群体(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据尤溪县初步调查估算,全县农村“三留”人员数量达5、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3%。其中卜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1.2万人.60岁及以上的留守老人大约在3万左右,留守妇女的数量也有0.9万人左右。留守群体中大部分存在着不懂科技、生产技能缺乏、生活艰辛等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结构逐步开始变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等方面的原因,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始出现。从农村层面来讲,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都与农村留守妇女有关,甚至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就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科技素质的设想做论述,旨在分析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科技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出现了“升学主义”盛行、课程结构失衡、辍学问题严重、“留守孩”教育缺失、素质教育和育人价值受到冷落等问题。本文认为只有通过转变基础教育观念、发挥基础教育的文化功能、消除城乡歧视、加强对“留守孩”的教育管理、改善教育队伍结构、完善课程体系等,才能确保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查玮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20-20
本文介绍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妇和现在农村出现“386199”部队现象,分析了徽州商人妇与现今该地留守妻子在生产模式、情感问题和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相似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12.
依据美国学者米勒的公众科学素养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方法,对湖北省咸宁市留守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咸宁市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农村留守妇女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留守妇女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对现代信息传播工具认同度较低。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信息服务性别敏感度低是造成农村留守妇女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有必要通过提高政策性别敏感度、拓宽科技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等方式,给予农村留守妇女必要的信息援助,改变其信息弱势地位,进而不断提升其科学素养水平,顺应当前农村劳动力女性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3.
李恺萌 《新农民》2010,(8):36-36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对当今我国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而言,这“半边天”可是说少了。在农村留守家庭中,她们顶起的几乎是“整个天”。  相似文献   

14.
建构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机制的主要途径有:明确帮扶主体,搭建帮扶平台;完善帮扶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形成帮扶合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解决。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帮扶主要举措为:建立互助组织,减轻劳动负担;丰富文化生活,排解孤独寂寞;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实施心理辅导,舒缓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留守妇女对文化生活有强烈的需求,获得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对政府或集体文化生活服务充满期待。以湖北省Q市为对象,从私性文化生活需求和公共文化生活需求两个维度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需求,并提出满足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需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206-20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男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丈夫外出务工之后,留守妇女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然而,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明显地存在缺位现象,为留守妇女构建个人支持网络、自助团体支持网络、社区支持网络,可以有效增强留守妇女的自助能力,改善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信息     
目前全国农村共有8700万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 经国务院批准,“十二五”时期中央财政将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4.5亿元.支持各地建设80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169-17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下众多的老人、孩子、妇女留守农村,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又一"弱势群体"——留守人群。打工人群在城市较高的工资收入的反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留守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留守人员的文化生活现状并不乐观,仍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对农村留守人群的文化生活的研究寥寥无几,本项目致力于调查发现农村留守人群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部门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改善留守人群的文化生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留守妇女是指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务工而留守家庭中的农村妇女,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家庭抚养、赡养责任。文章对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归纳出农村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的成因、心理诉求、功能以及应对等四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及其成果,并对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的人口结构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极大的改变,老年人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使我国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在我国农村照顾老人的大部分都是女性,男青壮年则多是外出务工。长期的经济压力、家庭养老压力等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家庭养老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情况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期为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