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论守法道德     
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守法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和道德要求。表现为遵守法律的行为,而从内在的角度看,守法更重要的表现为一种守法的精神。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道德既 表现为对法定义务的恪守,又同时是对自己合法权利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2.
法律运行的伦理追问作为从道德价值论的视角对于法之创制、司法和执法及守法诸环节的审视和评判,既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可能性,这两者构成了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内在依据。从具体向度看,法律运行的伦理追问主要体现在审视立法活动是否符合道德之“应然”,司法活动是否依循应有的伦理路径,守法主体是否确立了良好的守法道德。  相似文献   

3.
法律运行作为法之创制、展开和实现的逻辑进程,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的审视和导向,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之应然。这种合道德性的法律运行主要表现为:在立法环节,法不仅要符合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而且要追求与社会主导道德以及与广大民众心理和情感的契合;在司法活动中,不仅要求司法工作者追求司法公正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应特别关注当下我国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司法之“应然”;在守法环节,广大公民不仅应关注行为的合法性和履行法律义务,而且还应追求自觉的守法境界和积极主张自身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成为遵规守纪的好学生、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小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让农民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韶山市把开办农民法制夜校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普法宣传阵地,在全市61个村全面铺开。一是按计划由有关法律专业人员定期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法制培训。2009年以来,韶山市农业、司法等部门联合组织了多部涉农法律的巡回讲座共计130余堂。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法治环境下形成的民众意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与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它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它要求公民具有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观和义务观,秉持合理、合法、守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明确法治、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应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依法履职依法决策、文明公正执法。图书馆认真学法、用法、守法,使各项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做到人脑人心上下功夫,学而信,坚定理想信念;学而用,坚持问题道向解决问题;学而行,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促进图书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执章要严,违章要究。使馆内全体工作人员、读者和其他人员,通过各项章程自觉约束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有道德的成员。  相似文献   

8.
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程度。法治现代化的标准在于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这种相对分离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并不矛盾,法治现代化是以"道德和法律的相对分离"为起点,最终回归到道德和法律的有机统一。国家法治现代化基于公民的普遍信任之上,唯有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才能推动法治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才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有重要意义。本针对当代中国人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基本矛盾,提出要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必须树立公民对法律的依赖感;制定良法,确立公民的法律正义感;公正司法,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加强法律教育,塑造公民现代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0.
医事法律规范的创制应该整合伦理和道德的基本规范,鼓励医事立法对医生行为的调整,着眼于医生行为逐步向瞥 a,逐步符合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伦理精神和各项道德原则;并论述道德化的医事法律规范路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