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事执行制度,是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治本安全观是底线安全观的发展,其目标是追求矫正对象再社会化,努力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社区矫正工作应当树立治本安全观,在有效监管社区矫正对象,维护社区安全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改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实现再社会化之目标。分析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现状,反思治本安全观指导下的改革路径,是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回答的重要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中国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具体表现在农村社会意识观念,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迥然不同,社区矫正方面同样如此。必须正视农村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完善创新社区矫正制度。农村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社会意识观念落后,经费短缺,专业工作人员不足,社会参与力量不足等困境。面对困境,应加大宣传,转变观念、强化农村社区矫正的经费保障、创新措施,积极吸纳城市社区志愿者加入农村志愿者队伍中以及完善家庭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已初步确立,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着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按照统一不变的模式塑造的统一管理方式。基于行刑个别化原则的理论及为更高质量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考量,笔者建议更深入地研究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及其不同的矫治对策,并提出城市、农村社区矫正对象的区分,成年、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区分,对累犯、假释犯等常见犯罪人类型提出一系列预防与矫治对策,并建议采用司法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新闻媒体的发达,网络的普及,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在粗浅分析未成年犯罪特点与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及对犯罪后的未成年人如何有效实施社区矫正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衡水市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推行社区矫正试点城市以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社区矫正工作的步伐似乎没有跟上现实状况的变化。在许多地方,社区矫正往往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流动人口被排除在外。显然,这种做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因此,从维护法律公正的角度出发,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矫正的范围之内,是必要而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的社区矫正工作自试点以来,成效显著,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出现社区矫正缺少法律依据,人、财、物力资源不能满足社区矫正的现实需要,监督管理的刚性、惩罚性不足,教育、矫正、帮扶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以及社会对社区矫正认识、理解有误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应该尽快出台专门的社区矫正法,云南省应该保证人、财、物力资源能满足社区矫正的实际需要,探索各种措施提高监督管理的刚性和教育、矫正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大对社区矫正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社区矫正,以期推进云南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强制性司法活动,是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在我国经历了八年的试点应用,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社区矫正写入,既是对我国社区矫正试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我国刑罚轻缓化、刑罚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考验。本文主要从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施行,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对象有所改变,矫正措施更为明确。社区矫正的定位是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的对象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将使用缓刑和假释的条件由原来的"不再危害社会"修改为"没有再犯罪危险",适用社区矫正的标准降低,适用的外延扩大,如何使得社区矫正的得到应有的效果,对社区矫正的对象进行分类,探索制度化的社区矫正分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邓日科 《甘肃农业》2006,(12):48-50
在对社区矫正在我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正当性、合理性及必然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实施社区矫正的实际,对何谓社区、关于非监禁、与刑罚相关、关注人权几个关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所谓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矫正相对的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方式,即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犯罪人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以蚌埠市为例,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现状的研究发现虽然目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成功,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施行社区矫正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分析了当前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健全制度、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重建矫正对象的社会网络等方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非监禁刑是在监狱等监管场所之外对犯罪人适用的刑罚,是对犯罪人不剥夺自由的刑罚.伴随着社会发展、观念更新,作为与犯罪对应存在的、惩罚犯罪手段的刑罚,应该也必须发生变化.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完善的过程中,犯罪的形式、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刑罚的理念和种类就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确立轻缓、宽和、非监禁的刑罚理念,增加非监禁刑的种类,完善现有的非监禁刑制度,把能否对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作为必经程序纳入法庭审理阶段,扩大适用非监禁刑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对未成年犯的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管理。以朋辈支持理论予以指导能够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管理介入新的元素,大学生参与帮扶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工作能为社区矫正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是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是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遏止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区矫正深入进行,“统一”、“专门”、“具体”的三种制度形态不断演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互动作用关系;从系统、动态视角看,其体系特色为:多元多样多层的网络状态、双重或双面性的权力属性、开放发展的内涵方式;对于这种状况,应该辩证看待,并寻求从建立备案审查机制、促进多元的“造”法互动模式,促进内涵式公正发展三个方面化解有关矛盾,以推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专门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次引入国家的视野。未成年社会调查制度的首次确立,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创新之举。但是这一制度的规定却比较笼统空洞,在实践适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故欲通过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相关措施,如明确社会调查的主体,完善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以及改良社会调查的调查程序等,以期更好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就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的罪犯安置在社区内服刑。下面结合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就加强和完善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旭光 《农学学报》2012,2(9):73-78
社区矫正需要有一个结构良好、功能健全的社区,作为其顺利开展的矫正主体和矫正平台,然而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难以有效承担社区矫正的重任。因此,必须按照社区矫正所具有的特定价值目标追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在社区矫正框架下进行的农村社区建设应当具有社区包容性、社区危险控制性、社区生活保障性、社区教化性、社区群众自治性的特点,同时具备这5个特点的农村社区才是真正符合农村社区矫正发展要求的农村社区图景。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社区矫正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社区矫正的特点、问题,提出农村社区矫正问题的应对之策,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安徽省潘村湖农场文明创建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6月,潘村湖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社企分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了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社区工作,使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农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如“社区管委会工作和议事制度”、“人武工作制度”、“城建和环卫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