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个草莓品种在江苏省句容大棚栽培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丰香果实风味和丰产性表现较差,且极易感草莓白粉病;章姬耐贮运性较差,但对草莓白粉病的抗性比丰香强;明宝抗病性虽好,但果实不耐贮运,产量也低于红颊和章姬,适宜适地适销;红颊抗病性虽差,但果实综合经济性状优于其他3个品种,且产量高,是当前大棚草莓栽培中较为理想的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2.
'秋红早蜜'是从唐山市地方桃优异资源中选出的晚熟优良新品种.果实成熟期为9月中旬.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300 g,果面鲜红,色泽艳丽.自花结实率高,极丰产稳产,其耐贮运性和抗细菌性穿孔病能力强于其它晚熟品种,特别是克服了目前生产上晚熟品种抗寒性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以红树莓的优良品种"秋福"果实为试材,在优化多酚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的组成情况,以期为黑龙江省寒地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秋福"果实中多酚的较优提取条件为70%甲醇溶液,料液比1∶70 g·mL~(-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多酚总含量可达5.47 mg·g~(-1);5种非花色苷酚在"秋福"红树莓果实中鉴定出来,其中鞣花酸的含量最高,其次为儿茶素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4.
红树莓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多年生半灌木性果树,俗称红马林.果实营养丰富,甜而微酸,风味独特,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酒、果酱、果糖、果冻、果汁、饮料等.红树莓是我国北方地区树莓的主栽品种,由于人工栽培历史较短,栽培技术滞后,产量增长缓慢,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0—2014年,夏果型红树莓‘托拉米’‘费尔杜德’和秋果型红树莓‘海尔特兹’在辽宁省义县进行试栽。结果表明:3个树莓品种在当地长势良好,均能正常生长结果,丰产性强,果实品质佳,能表现出品种特性;‘海尔特兹’和‘费尔杜德’2个品种抗寒性好、抗病性强,‘托拉米’抗寒性和抗病性稍差。初步认为这3个树莓品种均适合在辽宁省义县推广栽植,其中,秋果型红树莓‘海尔特兹’果实8月中旬成熟,由于秋季雨水少、温差较大,果实品质极佳,在当地可实行免防寒栽培,具有很好的栽培前景。  相似文献   

6.
早红珠油桃是北京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极早熟浓红型白肉甜油桃新品种,2000年从山东青岛引入天水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经初步观察,确认该品种结实早、丰产性好、果实外观艳丽亮泽,风味浓甜,鲜食品质上等,且耐贮运性良好,是一个适宜于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极早熟油桃品种。  相似文献   

7.
早红珠油桃是北京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极早熟浓红型白肉甜油桃品种。2004年山东费县引入进行栽培试验,现已发展到137.5hm2。经初步观察,该品种结实早,丰产性好,果实外观艳丽,风味佳,品质上乘,耐贮运,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雷  李莉  杨莉  张建军  杨秋叶  张梅申  严金娥 《园艺学报》2014,41(12):2545-2546
‘石莓8号’草莓,果实圆锥形,鲜红色,光泽度强;去萼较易;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42.7 g,二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23.6 g;果肉橘红色,质地密且细腻,香气浓,风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3%;果实硬度0.549 kg ? cm-2,耐贮运性好;丰产性好,平均株产444.5 g,适宜露地及保护地半促成栽培;果实适宜鲜食及加工果汁、果酱。  相似文献   

9.
2013年起,陆续从保加利亚农业科学院引进4个树莓和黑莓品种在福建进行试种,观测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指标。2015年起连续3年记录并总结"柳林""仙女"树莓和"妮丝""自由"黑莓的引种表现;同时从建园选址、苗木定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栽培管理技术。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都能适应福建高山气候,丰产性较好;栽培方面应立架引缚、加强修剪、注意排水,建议采用避雨栽培;黑莓品种的单株产量高于树莓品种,且妮丝黑莓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和丰产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刘文浩 《现代园艺》2019,(11):55-56
‘新红1号’是‘海尔特兹’(秋果型)树莓的实生变异品种,于2009年发现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科技示范林场树莓园。该品种具有长势强壮、抗逆性强、果实品质优、丰产性好等特性,综合性状超过‘海尔特兹’树莓,为优良的树莓新品种,可在阜新地区栽培与大面积推广。2016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