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家作为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流派之一,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重农思想,其中以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重农抑商”与鼓励“耕战”和韩非的“重本抑末”等为代表,他们的重农思想及其主张,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二程虽出入老、释,却辟佛而较不辟老。二程的形上学、心性修养工夫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启发,吸收了不少道家所提出的哲学性问题、概念范畴、思辨方法,转化成儒家思想而创造出其理学思想的新面貌。例如:二程常说的“天理”一辞源出于《庄子》,庄子视“天理”为事物存在和活动所依循的内在理律、自然之理,二程更进一步地转折成人性所天赋的道德原理,建构出仁爱的道德形上学,程明道“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述,显然受庄子“道通为一”、“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命题所启发。程伊川“物物皆有理”的形上思想受庄子“万物殊理”的启发。然而,二程也有和道家不同处,例如庄子教人安时处顺来安命,程伊川认为义命或德命优位于自然的运命,二程以道德人格之培义为教育目标,与道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童心说》是李贽著名的代表作,也是其全部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核心,全文充分体现了李贽的叛逆精神。而分析这种叛逆精神的来源及其背景,则是由于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解放了人的精神和思想,这种表现反映到文人身上则是空前的活跃和积极,以李贽为首的晚明思想家掀起了反叛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具体来说,这种叛逆精神最终落实到对封建礼教和儒家学说的反叛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道家经典,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了道家“天父地母”隐喻的图式映射关系,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始域“父母”和靶域“天地”的映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养功能的映射、生理结构映射、感知和情感功能映射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道家“天父地母”隐喻所蕴含的生态智慧: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和整体性;承负观;人类要尊重、敬畏和感念自然,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天父地母”隐喻形象化地表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方式及其重视生态、亲和自然的生态伦理。表1参13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在先秦时代就认识、保存和使用自然冰。“冰”,篆字作“()”。《说文》:“冰,水坚也”。水凝固而变坚硬,故《说文》将凝字解为“俗冰”。由于冰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致在我国先秦古籍中常有关于冰的典故、比喻。例如“虎尾春冰”出自《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冰于冬凝春化,在溶化着的冰上行走,当然会提心吊胆。“涣然  相似文献   

6.
利用崇明岛的自然生态条件、农场丰富的优质土地资源和集中管理的生产水平,严格控制水稻生产过程,利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配套技术,采用先进的加工机械,在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下培植“自然之子”大米品牌;经分析,对产品销售理念的改革是“自然之子”品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田天沐 《甘肃农业》2005,(7):102-103
道家“道”“德”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很多借鉴或渗透,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根据其人力资源管理现实状况,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力求做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对推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快速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巴文承载了纳西族古老的美学传统,其文化精神契合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纳西先民以“林泉之心”直接观照自然,继而创造出具有和造化自然一样性质的审美意象,亦即所谓的“同自然之妙有”;同时把任自然的生活形态与精神境界都铸化在这种文字之中,体现了纳西东巴文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取法自然正是东巴文以主体之心体悟自然生命的结果,也是其最重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李贽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其"尚俗"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开创了"俗"文艺的批评研究的新风气,有力地推动了"从雅到俗"的审美流变,进一步促进了杂文、戏曲、小说的发展。但"俗"文艺中包含的一些糟粕,难免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明中后期整个审美风尚发生了“由雅向俗”的转变,李贽成为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其审美思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明中后期的时代大背景,重点分析李贽“求真”、“尚趣”、“主情”的审美追求,进一步发掘李贽在审美风尚转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观念与其整体思想具有一致性,即力求在理性与启示之间寻求一条完美的思想道路,正是在这条“明证道路”的指导下,其美学难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在“上帝”之爱的“光照”下,阿奎那跨越了思想的鸿沟,把神学、伦理学与美学融为一炉,解决了“事物之美”与“存在之美”的关系难题。后者是前者存在的内在逻辑根据。美的事物,不仅通过整全、和谐的比例和鲜明性来展现自己的美,而且还通过自身的美来表述上帝的至美,至善与至爱。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人化自然”是作为异化劳动的自然历史前提给予论说的。“人化自然”命题的提出带有不成熟性 ,它表现为合理性和非现实性的二重性。就合理性而言 ,该命题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状态 ;就非现实性而言 ,该命题带有明显的应然色彩。在以往的讨论中 ,对“人化自然”的理解存在思想误区 ,如认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意味着制造一个“第二自然” ,其实这种理解与马克思的思想原意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就是儒家、道家文化。儒、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智慧。探讨儒、道家生态观,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今天,对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实现思维范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教哲学本体建设的使命。朱熹继承并深化了二程的“天理”论,把“心统性情”的心、性关系肯定为“心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心性本体,使新儒教哲学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孔子说管仲是个无礼之徒,但是他又认为管仲是个仁德之士。这样看来似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自相矛盾的,这正是孔子对管仲所做的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我们亦可以从中看出孔子的政绩观正是以“利民”二字为核心,在这个前提下,“仁”和“礼”相比较,宁可舍“礼”也要取“仁”。  相似文献   

16.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长春 《农业考古》2006,(5):210-213,228
道家是以先秦时期老庄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教则是两汉时期神仙方士把老庄思想宗教化、神秘化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文化中的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与教义修为,对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道教独特的服食炼养方式,促进了茶的发现、利用和向民间普及的过程。道家思想和道教的教理教义,不仅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了生机和灵气,而且是国人饮茶之“道”的最直接的来源。这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中,道家与后来的道教最早与茶文化发生关联,其加于茶文化的影响、作用也最深…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思想,对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经验与教训有着深刻的总结.“以农为本”是《淮南子》农业思想的核心内涵,充分体现出重农以安国的政治理念.富农以利民,自然以治农是《淮南子》农业思想的重要组成,反映出显著的经济意识与生态意识,是《淮南子》对西汉农业发展的现实反思.以“农家”思想为基础,以“黄老”之道家思想为本,融通儒、法、阴阳等思想因素,形成多元化的理论内涵,这是《淮南子》农业思想之特色.追求自然而和谐,国富而民安的农业发展,这种《淮南子》的农业理想,对当代中国农业的科学发展,社会的和谐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家文化由于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一直以来就很受西方人的推捧,道家文化中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宇宙、社会与人关系的存在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影响至深,道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无为观念、道法自然等人生与政治的思想同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能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才之道”哲学思想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产生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人们在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