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动态及与田间病情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原体的数量和密度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病害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葡萄霜霉病是新疆葡萄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有必要对其病菌的扩散动态进行研究,从而对病害进行预测。采取孢子捕捉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霜霉菌孢子囊的时空扩散动态,并分析其与田间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霜霉菌孢子囊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出现,7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高峰期,随后进入消退期。其孢子囊通常在葡萄冠层以下分布较多,一天24 h内都可捕到孢子囊,但一般8:00左右和20:00左右捕捉量最多。孢子囊的扩散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和降雨量呈负相关。在P<0.01水平下,霜霉病菌孢子囊扩散动态与5 d后病害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西瓜枯萎病的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兴平  王鸣 《果树科学》1991,8(1):31-34
  相似文献   

3.
温室苗期接种鉴定表明,来自我国不同西瓜产区的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 niveum)其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来源的西瓜枯萎病菌经不同的葫芦科作物和不同抗性水平的西瓜寄主繁殖后其致病力无显著变异;西瓜抗病品种具有抗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重庆和陕西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了其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重庆和陕西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孢子囊形态差异较小,但陕西地区的孢子囊梗更长,分支更多.硝酸铵、蛋白胨和氯化铵作为氮源,以及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作为碳源均对孢子囊的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病菌在pH 4.5~8.5的培养条件均能萌发,但重庆地区孢子囊萌发的最适pH值高于陕西.2个地区霜霉病孢子囊最佳的萌发温度为20℃,且在水膜中的萌发率最高.叶盘法离体培养下,2个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的病级指数集中在0和1,且以1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天水地区的葡萄为试材,利用孢子捕捉仪对2个地区葡萄生长期田间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进行了观测,同时定点系统调查了田间霜霉病发生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始见期一般为6月下旬或7月初,7—9月为扩散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以后进入快速消退期;从田间捕捉到霜霉病菌孢子囊开始,若环境条件适合,7d后霜霉病陆续发生;葡萄生长期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相关系数为0.90以上,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扩展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地采集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组织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 分别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力。结果初步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接种草莓果实和叶片后均引起发病, 但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 并在不同草莓品种上表现也有差异, 显示灰葡萄孢菌株间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按照在草莓果实和叶片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大小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较强、中等和较弱3种类型。总体来说, 来自草莓和番茄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强, 来自辣椒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弱, 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 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蔬菜灰葡萄孢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所致的灰霉病是多种蔬菜上普遍发生的病害,在许多地区已造成严重损失。据Tortora等研究,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在生物学性状和致病力方面有一定变化。该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菌源复杂,寄主植物繁多。本文对江苏省各地不同蔬菜上灰葡萄孢一般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快速分离及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PDAPR)对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进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利用一对抗、感品种作为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复壮前后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进行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是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其分离率高达95%,其中污染率只有15.8%;复壮前后菌株对感病品种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复壮后菌株的致病力比于复壮前提高27.2%,且与刚分离后菌株的致病力相当,说明通过复壮能够恢复辣椒疫霉菌菌株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栗疫病菌致病力的研究王新花万光生孟宪鹏潘若良陶娟贾曦(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林场271000)(山东农大植保系94级)从山东省主要板栗产区的郯城、莒南、日照、海阳、莱阳及泰山的40年生以上的老实生栗树上分别采取带栗疫病斑的枝段(6cm左右),进行各...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氟吗啉具有高效环保、对作物及人畜安全、农用成本低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采用离体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我国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69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氟吗啉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EC_(50)为0.217 2~2.464 3μg·mL~(-1),EC_(50)平均值为0.728 2μg·mL~(-1)。供试的69个菌株中有2个敏感菌株、60个低抗菌株和7个中抗菌株,无高抗菌株。除山东省的供试菌株对氟吗啉的抗性风险较高以外,其余省份对氟吗啉抗性风险相对较低。总体来说,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尚处于低抗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酒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在酒葡萄的栽培中选用抗性品种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以不同抗性的酒葡萄品种SV6059(抗病品种)和品丽珠(感病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葡萄霜霉菌诱导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及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霜霉菌诱导下抗病品种SV6059感病后在短时间内(6d)能使SOD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其自我调节恢复正常的能力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品丽珠,其可溶性糖的含量和含水量比感病品种高,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和光合色素的含量比感病品种低。抗病品种SV6059和感病品种品丽珠在诱导后第4天SOD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达到高峰。抗病品种抑制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下降的能力明显强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2.
山葡萄种内杂交F1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宋润刚 《园艺学报》1998,25(2):117-122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研究了山葡萄种内杂交、自交和自然授粉实生的12个组合2580株杂种苗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山葡萄有抗霜霉病和不抗霜霉病的类型。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F1代感病级次高于亲中值,抗病类型的品种、品系中存在微效抗病多基因,后代群体抗病性主要由亲本抗病性所决定。已从通化3号×双庆、左山一自然授粉实生组合中选育出抗霜霉病的两性花新品系016、88-100和77-7-64。  相似文献   

13.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5个种和变种的11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13个组合的1018株杂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后代群体的抗病性主要由野生种亲本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的抗性程度也影响到后代的抗性强弱。种间杂交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葡萄霜霉病盛发期,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对感病前后叶片中PPO、PAL的活性进行测定,研究紫珍香自交后代的6个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PPO、PAL 2个防御酶活性与供试葡萄抗性间存在正相关,6个供试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08-88的抗性最强,显著高于抗病亲本紫珍香;08-420、8-51的抗病性中等;08-1410、8-960、8-13的抗病性最弱,且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山葡萄种间杂交F_1~F_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3—2006年对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与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共定植42个组合杂种苗,定植成活7680株。观察42个组合7680株杂种苗F1 ̄F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的抗性分离,共分离出抗病(2 ̄3级)3747株,占杂种苗总株数48.8%。其中抗病×抗病的10个组合共分离出抗病2303株、占69.3%,分别高于抗病×不抗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高感病、高感病×高感病的组合的23.2、29.2、45.3和54.8个百分点。遗传规律是:山葡萄种间杂交后代F1 ̄F4对霜霉病抗性分离,表现为连续分布,倾向于抗病亲本,后代群体抗病性主要由亲本抗病性决定,杂交组合中抗病亲本越多,分离出的抗病单株越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抗病基因"有累加效应、呈显性遗传给后代。已选育出抗霜霉病、抗寒、可酿造干红山葡萄酒的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5-2-482和2002-1-135。  相似文献   

16.
Details of common media and procedures are given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plants from disks of mature leaves and young axenic leaves of African Violet.Growth analysis of the progeny plant populations show differences in plant diameter, leaf number, leaf area and petiole length between tissue culture progenies and those derived from leaf cuttings. Both the tissue culture progeny poulations had similar character means. Intra-population variation was high for all three progeny populations. Leaf shape, number of flowering plants, number of peduncles and number of flowers and flower buds per plant did not vary among the three progeny populations, but intrapopulation variation was high in the latter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17.
大蒜紫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邹燕  程智慧  程晓兰  王一  牛青 《园艺学报》2009,36(5):763-770
 以G087 (抗病) 、G064 (中抗) 、G073 (感病) 大蒜为鉴别品种, 对大蒜紫斑病的侵染途径, 抗性鉴定的接种叶龄、接种浓度、接种部位, 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紫斑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 而花芽鳞芽分化期只可通过伤口侵入。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5叶期; 最适接种浓度为1 ×106个·mL - 1 ; 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离体接种鉴定时, 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21 ℃; 最适调查时期为接种后第6天。以G057 (抗病) 、G103 (中抗) 、G083 (感病) 大蒜为验证品种, 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紫斑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 能如实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相似文献   

18.
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给葡萄抗性品种的选育和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16个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和19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室内回接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16个酿酒葡萄品种可划分为4类;19个鲜食葡萄品种可划分为4类;从发病时间来看,抗性与发病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抗性越强发病越晚。随即将测定结果采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在酿酒葡萄抗性反应谱系图上,第1类为抗性稍强品种,为白比诺、灰比诺和赛美蓉;第2类为抗性中等品种,由白长相思和神索等8个品种组成;第3类是稍感病品种,包括赤霞珠等4个品种;第4类是感病品种,只有品丽珠1个。在鲜食葡萄谱系图上,第1类为六月紫等7个抗性稍强品种;第2类是新华1号和巨峰;第3类是稍感品种,由奥古斯特等6个品种组成;第4类为力扎马特等4个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枣离体叶片直接再生完整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娜  刘孟军  秦子禹 《园艺学报》2010,37(1):103-108
以冬枣组培苗叶片为材料进行离体再生培养, 通过对再生条件的系统研究, 实现了离体叶片直接再生不定芽并获得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 麦芽糖为离体叶片直接再生的适宜碳源; AgNO3可显著提高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和出芽数, 在TDZ 1.0 mg·L - 1 +AgNO3 1.0 mg·L - 1的条件下, 不定芽直接再生率高达97.3% , 出芽数达14.4个。但麦芽糖不适宜继续作为不定芽伸长培养的碳源, 再生的不定芽需在MS+ 蔗糖40 g·L - 1 + 琼脂4 g·L - 1 +BA 1.0 mg·L - 1 + IBA 0.5 mg·L - 1的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增殖系数为3.2。在IBA1.0 mg·L - 1条件下, 生根率达8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