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从背景、人物性格、性这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沃顿(Edith Wharton)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姆》,展示了作品中富含的隐喻和象征描写手法及其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2.
黄海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38-44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史料的基础上,从变异学角度论述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半自传体虚构小说《达摩流浪者》是如何将中国唐朝诗僧寒山的神秘东方形象、《寒山诗》译者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与主人公贾菲·赖德合为一体的。通过文化迁移的作用,作者成功地将主人公赖德变异,塑造为小说中的美国垮掉派反主流文化的英雄偶像,从而使得现实中的斯奈德成为美国寒山的杰出代表,也使得这本小说不仅是作者献给中国寒山的书,也是一本献给美国寒山的书。 相似文献
4.
张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02-106
太空小说《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是多丽丝·莱辛的重要作品,在国内外都备受争议,不受国内学者重视。太空小说在国内的译介、简介与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研究与接受,是莱辛与中国文学界对话的组成部分。2000年后,中国学界逐渐认识到莱辛太空小说的重要性,英国文学史等专著相继介绍了莱辛及其太空作品;2008年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这些小说,出现译介,相关研究逐渐展开。但国内莱辛太空小说研究存在不足,期待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许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0-74
《亚历山大的桥》是薇拉·凯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艺术及思想价值难以与后来的内布拉斯加小说并驾齐驱,凯瑟本人更是多次严词诟病。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这部小说却在当时很长时间内保持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本文指出,小说之所以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原因在于作者多年的新闻编辑经历使她准确选择了大众偏好的都市题材,并认为该小说并非如作者自己所言“浅陋之极”,相反,小说用一个都市爱情故事的外表,隐喻式地表达了作者挣扎在市场与艺术中的两难处境。因此,这部小说在凯瑟整个艺术创作历程中是一部不能回避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吴建萍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3):55-59
巴金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杰出的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清华简《尹诰》提出五项质疑:(一)与传世本《礼记·缁衣》所引《尹诰》文义不合太甚;(二)称呼混乱;(三)叙事内容与《尚书·汤誓》互相冲突;(四)“金玉”连用不应出于夏商之际;(五)与传世文献多有雷同,且夹杂后世语言。 相似文献
8.
《侏儒小查赫斯》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融趣味性与叙事性为一体的怪诞风格小说。小说运用怪诞文学的特征和手法,把小查赫斯的丑陋写到极致的同时又将完美描写得无以复加,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讽刺和幽默是其怪诞审美功能的表现。小说在怪诞风格下,仍有诸多写实主义元素。叙述背景以当时社会为参照,叙述情节以现实背景为依托,叙述基调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揭露查赫斯丑恶本质亦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丑陋,符合逻辑和当下社会现状。表现手法上现实与虚构相分离,与当下社会环境相关;写实与怪诞相促进,用怪诞的手法来震撼读者的内心,以引起反思。怪诞和写实的两种文学表现手法最终殊途同归,共为表现小说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9.
徐向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5):38-43
中国老子《道德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阐明了斯坦贝克与《道德经》的事实联系。在此基础上以《罐头厂街》为例深入分析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智慧在斯坦贝克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指出《道德经》有力地参与了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为当代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相似文献
10.
李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06-111
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蕴涵多种文学伦理内涵,其中隐性的毒物描写可以将该作品归入后自然小说之列。本文以环境文学之毒物描写为切入点,从环境伦理思考、环境伦理话语、环境伦理诉求三方面分析《一千英亩》的环境伦理主题,指出《一千英亩》等后自然小说中的毒物描写源于作者的毒物意识,是毒物危机背景下人类关于环境末世的环境伦理思考;潜隐在土地之争、父女矛盾等传统伦理话语下,小说揭露人类滥用化学毒物以提高土地产量, 忽视毒物对环境和女性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危害, 表面先进繁荣的农场暗藏着人与土地的生态危机,构成环境危机背景下典型的环境伦理话语;基于毒物描写的环境伦理主题反映了后自然小说的环境伦理诉求,表现出文学创作对特定历史阶段各种伦理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独特表达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陈仁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5-119
“内圣外王”一语出自《庄子·天下篇》,它的提出有着当时社会历史与学术思想文化上的背景。庄子之提出“内圣外王之道”,并不是通过从正面界定其内涵,而是通过考察诸家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认识和运用上的偏差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庄子特色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其认识论上的意义主要关涉认识的层次、对象与认识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189-190
民国时期的文学翻译处于我国四次翻译高潮之一,民国时期文学翻译的译入研究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译出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民国时期虽创办了不少的英文刊物,但从文化学术性和影响力来讲,由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创办的《天下》当属佼佼者。凌叔华作为京派小说的女作家之一,《天下》收录了其本人和朱利安·贝尔合译的三篇小说译文。本文即以《天下》中凌叔华小说译文为例,分析在中西译者合译的译本中西方译者的翻译选择以及文化身份对翻译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白色菲勒斯统治对黑人女性身体的摧残是导致塞丝弑婴的根本原因,也是把众多奴隶母亲推向杀死孩子边缘的主导因素。奴隶制下黑人女性身体的被掠夺间接摧毁了黑人的男性气概,使他们在精神上处于被“阉割”状态。奴隶制废除后,身体上获得自由的前奴隶在精神上仍未摆脱白色菲勒斯统治留下的阴影。但黑人女性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通过不懈努力进行了权力反转,对白色菲勒斯的解构实现了最后的合围。 相似文献
14.
(日池田知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5-17
我曾经就睡虎地秦简《语书》中有关“乡俗”的思想做过探讨,明确了《语书》中的“乡俗”思想是受战国末期秦国的墨家“尚同论”的影响而写成的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本文就有关中国古代“风俗”所持的诸思想中的A与B的对立展开讨论。即:A主张严格管制地方独自“风俗”的 《语书》、墨家、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以及儒家的“移风易俗”思想。B倡导天下、国家承认地方的各种“风俗”,并且应该依照其风俗施行政治的《淮南子·齐俗》篇等地方分权思想。 相似文献
15.
曾竹青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95-98
在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第一部作品《智血》中,“眼睛”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奥康纳赋予“眼睛”高度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求知求真的激情,引导主人公认知自我。它也象征着通向超越世界的心灵之眼,照亮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之路。但并不是所有的“眼睛”都能获得心灵之眼的视觉。要想获得心灵之眼就必须牺牲肉体之“眼”。 相似文献
16.
张大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3):101-103
对宋本《广韵·锺韵》锺小韵下18个字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中有不符合音变规律的读音存在,经过验证传世文献中关于“蚣”、“衳”、“忪”、“彸”、“伀”等字读音的记载,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判定它们是受到同义换读和语流音变的影响,使得这几个字读音产生变化,同时解决这几个字读音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通过"平淡"的对话和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生存状态.本文从环境、人物、象征手法等方面解读女主人公,展示女主人公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用了前后三年的时间刊完了21万字的小说<吃茶去>.最近我又把小说读了三遍,对作者姚义泗先生产生了莫大的敬意.虽然我和作者陌不相识,但从朋友口中知道他已年过七旬,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在任教中因遭遇车祸,双腿骨折截去右肢回到故乡福建永春县.永春是名茶"佛手"的原产地,他以对故乡的茶情茶事的热爱,通过各种文学的形式表达出他对茶的激情,呼喊着继承茶德,做出好茶,芬芳世界.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42-14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誉全球的加拿大女作家,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她的小说作品以女性视角描绘男权制社会下处于特殊境地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阿特伍德所创作的《浮现》和《使女的故事》的深刻内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对于自然和女性的戕害,并探求作品中他者视角下的女主人公的觉醒与抗争。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0):192-193
现代英美小说的优秀文学作品,普遍使用叙述化写法,而这样的写法下延伸出叙述中不可靠的因素。在不可靠叙述的表达下,作品单纯的意义指向与逻辑、秩序被打乱,出现以叙述者为主体,通过以其他人物的叙述中表达叙述者自己的理念,从而产生第二自我并与叙述者的理念产生冲突,表现出叙述的不可靠性。但是这样不可靠叙述下的事件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反思,在无数纷杂的线索中找到不同的收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