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一些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传统价值观念因失去经济基础而自然淘汰,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应运而生,特别是能力本位价值观、个性价值观、新财富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成才造成了巨大冲击,系统探讨各种新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对广大青年学生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才观教育,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说明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在重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传统价值观念的精髓,也要批判吸收西方的优秀思想,最终要建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之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改革创新。教育者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思考全球性价值问题,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充分发挥日常教学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与社会生活接轨,重视道德践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教育是核心。目前,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对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认识有所偏差,对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践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教育与实践的途径、宣传工作与环境建设、评价体系与保障制度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以认同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田淑梅  易首伟  杨丽华  刘波平  张慧  巴兴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32):11563-11564,11579
在调查农林院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征状况的基础上,对在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进行实证调研与分析,呈现大学生现实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分析不同群体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差异,以期帮助农林院校大学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目前所经历的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国农村利益关系乃至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因此,应该通过协调农村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一些有效途径。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和谐价值观由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市场价值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且,不同价值观的利益群体会选择不同的博弈规则,这必然会影响其策略选择,最终影响博弈均衡。因此,尽快从这些分歧和冲突中走  相似文献   

7.
当今各种社会思潮涌现,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个人主义、缺乏理想信念、功利化与价值观念弱化等情况.高校必须找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问题的成因,找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本文从社会、高校、家庭与自身等方面找出问题成因,并提出培育建议,使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冲突中不迷失自我、突破价值困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青年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接受性强,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怎样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青年应该怎样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和专业认同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省977名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和专业认同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中等,其中生涯人际和调试的适应力最高,生涯控制最低。2.生涯适应力在不同专业认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生涯适应力组的大学生在专业认同度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等适应力组和低适应力组;中适应力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低适应力组。3.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人际和生涯调适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生涯控制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10.
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四种基本价值观念,即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而各价值观念在不断的冲突与妥协,最终达到一定的平衡。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我国发展的转型期,应追求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以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为基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进而实现多元价值观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早就已经死亡的结论。文化保守主义者注重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坚心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做见证,但也存在着根本不承认中国现代文化是整体的“中国文化”之组成部分的问题。“马魂中体西用”论指明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生命整体”,明确肯定这一“文化生命整体”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取向,成为中国和韩国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和西方个体本位价值观念的冲击,克服现代文明病,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的正统阅读是中国古代阅读的主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阅读行为出现了由“官”向“民”的下移和扩展,不仅阅读人数大大增加,而且阅读目的性和内容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儒家正统阅读为主流的大背景下,分化出了许多支流,构成了中国古代民众阅读演进的又一重要特征:阅读目的性的分化和阅读内容的多元。研究古代民众阅读状况,对今天的阅读型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经过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生存依靠。近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形态呈现最丰富的一个时期,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封建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短百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几经转变,而随之改变的还有土地权力。近代地权转移对依靠土地生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对其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龙塘村收集到的土地文书代表了这一区域的土地所有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状态的影响,这对该地区经济形态的历史梳理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康,对中国人来说,既是一个古老的梦想,又是一个现代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半个世纪尤其是近20多年的奋斗,终于在上世纪末实现了总体小康。当进入21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003年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开局年,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策划和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敢于拼搏,善于创造,逢凶化吉,转危为安,既形成了辉煌成就,也取得了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彰显了党的惠民政策。  相似文献   

17.
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碰撞与交融中实现的。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碰撞与交融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原始社会未期部落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春秋战国期间汉民族内部的碰撞与交融;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长达2000余年的碰撞与交融.并论及了这种碰撞与交融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美国家观经历了三次大的否定,其中重要的是第二次对君权的否定和第三次对国家至上主义的否定。马、恩认为,一方面国家是社会的祸害,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利用国家。结合马、恩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应形成如下认识: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培育市民社会;建设人文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着力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认识。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对于正确地认识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率先发生在云南的护国运动历尽艰难取得了胜利,这已是史学界公认的结论。但是护国运动胜利的因素有哪些?其历史作用怎样体现?观点不一。实际上护国运动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外国势力的客观作用应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