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该文在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生态补偿定价机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约束机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补救性生态补偿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矿产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解决生态补偿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系统总结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已有的矿产资源补偿经验,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框架,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科学的机制应建立在对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农户等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方博弈模型,对榆林市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生态补偿策略选择和利益诉求进行博弈分析。当前,只有加快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各级政府的税收留成比例,有效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增强企业自觉参与生态补偿的责任感,提高农户的监督维权意识,建立补偿收益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矿区"生态灾民"的生活,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提升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实效。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生态补偿思想、生态补偿法规和各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总和。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缓和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形势,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对生态补偿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从法学的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和构建的起点。认识和厘清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剖析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通过法律制度设计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生态活动,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革命老区达州是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若没有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将会带来更大破坏性开采。达州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需从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体系、管理体制、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市场调节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天然气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不完整,环境利益及其相关经济利益在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分配不公平,故完善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湖南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含义1.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含义所谓生态补偿,是指在金、银、重晶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铜、汞、铝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对开发者破坏生态或环境的行为所涉及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关系调整的一种制度安排[1]。具体而言就是指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主体,因矿产资源开发,给矿区(矿业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功能下降而进行的治理、恢复、校正所给与的资金补偿,对矿区居民、矿业城市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所给予的资金扶持、技术和实物帮助、税收减免、政策优惠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  相似文献   

9.
云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现行矿产资源相关税费制度的构成与不足,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的矛盾与缺陷,提出建立和完善云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14-12316
由于环境过度利用、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使我国面临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尤其是大力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笔者从阐述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入手,实证分析了我国现行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的快速进步及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中国水、土、肥料等农业资源仍存在利用程度较低、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国内学者针对特定区域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模式及其适应性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完整性和系统性还不够。该研究提出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及其建设路径的概念,总结了区域差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政策条件及技术支撑等五方面是影响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主要因素。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模式、支撑技术、实施主体、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等五方面。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和路径要素搭建,分析各要素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明确了建设路径是以适用模式为核心,以关键技术为支撑,在实施主体的推动作用下,通过采用特定的组织方式和机制而运行。该文归纳了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为政府、公众了解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运行现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现行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方式仍然很不完善,灾后不仅给政府财政、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使灾民生计面临困境,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找出各个因素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影响,最终为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福建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地污染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农村污染排放量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和地方政府生态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不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关.分析提出应做好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作用、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英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10-3113
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利害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质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三方进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的过程,根椐三方博弈关系与行为特征,在统筹协调、投入保障、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以大港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对城市环境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人们对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关注。通过对天津市大港公园案例的介绍,探讨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旨在为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推进,环境保护受到 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 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到有效解决路径,进而推进农村生态文 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使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土地污染、退化、资源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制、立法、土地市场运作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土地的生态安全,注重宣传教育,完善生态立法,做好科学规划,强化管理职能,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动态监测和风险预防,积极开展多方面的防范措施,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城镇化发展迅猛,在城乡区域内出现了很多工业用地,昔日工业用地的盲目开采 给当地带来潜在地或明显地生态破坏问题。在近二十年来,我国矿山的场地环境急剧恶化,矿 山的开采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时代下,我们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 家更是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对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废弃矿山 的问题入手,以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实例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用于生态 修复的植物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形式旅游资源。为废弃矿山的环境治理和开发提供新思 路与方法。最终达到矿区生态治理与旅游开发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