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大多陷入发行量骤减、广告业务急剧下滑等行业困境。传统媒体的衰退源于新媒体,出路也同样只在于与新媒体的融合。作为美国传统媒介代表之一的《华尔街日报》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自2009年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骄人业绩源自于能顺应时势,勇于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报业媒介融合之道。《华尔街日报》的成功媒介融合战略向我们启示,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介应该立足于与新媒体的内容融合、终端融合和经营渠道融合。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实现了大的飞跃。规模扩张过程中也凸显了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地方农林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群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办学资源不足、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产教深度融合欠缺、特色发展未成创新优势等四大瓶颈,基于此,要重视处理好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几大关系。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探寻地方农林高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规划引领下,踏实走好资源拓展之路、人才强校之路、产教融合之路和优势特色之路,助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是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革命老区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本文基于革命老区产业融合背景下,以旺苍县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区的现实本质,根据旺苍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提出以特色农业为主导、文化创意为主导、旅游为主导的三种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革命老区攻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琴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9):226-227,288
以重庆市武隆区双河镇木根村为微观案例,梳理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演进过程,总结木根村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取得的关键经验: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农业产业兴旺更需要尊重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农业产业及融合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人的兴旺发展上;开放环境下的乡村振兴是一个更加系统复杂的工程,这对政府的参与协调能力,特别是对基层组织的村庄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以云和县坑根村“迎神节”为例,分析新时代语境下该文化的生存境遇,发现该文化氛围存在淡化的问题,又有着民俗文化集体记忆保存完整、村民保护与传承意识较高等优势。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保护文化空间、重述传说故事、完善相关资料、打造文化IP、拓展文化传播途径等建议,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路径具有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郎中村被誉为"京郊股份第一村"。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村已初步实现都市型产业融合升级,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走上了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北郎中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包括构建多产业融合的生态产业链、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多产业"联动合作"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结合区域产业特色进行村级产业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向互动运行机制逐渐表现出鲜活的内生性动力。乡村振兴工作一直以来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而地方高校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机赋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融合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有利于激活乡村产业结构、有利于产业技术转化。双方可以通过科学确立乡村建设共识价值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协同构建技术标准与电商服务体系等具体路径来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2011计划"的实施,地方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科技引擎,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突破方向需要不断明确,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仍有缺失,内部推力不足,外部驱动力不强,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因此,从以立足地方战略需求为目标,推动地方高校成为促进省域协同创新的主要力量;以打造科技平台为载体,构筑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桥梁和纽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构筑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四个方面,提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知识与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意义,介绍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后通过粉丝群、微信平台、直播平台、"云"平台等进行农技推广的方式,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对农技推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喀什市稻香泉村为例,说明了农旅融合在旅游兴疆中取得的进展,但与同类项目及农旅未来方向相比,存在优势不突出、层次不够高等问题。基于农旅融合在国家支持、时代背景、社会需求等方面的良好态势,必须加快提质升级、大力推进。根据自然资源空间规划文件,对项目生态农业类型、旅游业态状况进行归纳,对其价值进行评价探析,从功能承载、优化链条、空间布局、运营管理角度,通过SWOT分析,针对性提出以“农业+旅游”为融合发展总体思路的规划框架,建议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延伸产业链条、做好旅游要素配套、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以项目基地带动农旅协同发展,提升农旅项目综合竞争力,切实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荆州市地方文献丰富多彩,对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地方市政规划、对外宣传和构筑地方历史文化宝库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安徽省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对其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安徽省农村体育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二者在多方面具有互动关系,存在多条协同发展路径。建议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整体布局、统筹协调、优化路径等手段促进安徽省农村体育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效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研发高水平的技术成果、打造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与社会演变的产物,其记录并保存着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反映出村落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地方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西河古镇传统村落在区位地理格局、聚落整体景观、建筑空间、生产方式及文化内涵与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意象,圩田水利环境、政治交通职能、地域文化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演变,古镇的聚落空间功能、环境营造特征、文化呈现形式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改变。合理保护与开发西河古镇的文化景观,能够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健康乡村建设背景下,分析田园综合体与中医药产业融合路径。从产业融合角度出发,提出田园综合体与中医药产业对接融合的缘由和必要条件,并提出以农业为主导,以生产加工业为支柱,以服务业为辅助,以衍生产业为亮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田园综合体的拓展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特色高质量田园综合体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7.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新时期城乡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探索。蚌埠市近十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蚌埠市城乡融合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可分为增长、减缓、增长三个阶段;各城乡融合要素融合水平不同,经济、社会、空间等要素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人口、生态要素融合水平波动发展:城乡融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看到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要重视城乡人口与土地的互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乡融合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建设美好乡村、培养造就党政机关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性别、年龄、专业不均衡,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知情度和认可度不高,大学生村官自身融入意愿不强烈等.为保障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健康成长、主动融入基层,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知识、智力、年龄优势寻找"增量"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从制度层面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也具有一定的感恩意识。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使得感恩教育的成效在整体上并不乐观。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需要,探索感恩教育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资助工作,融入“三下乡”社会实践,融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融入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并且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0.
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创新发展。围绕科技评价"破四唯" "立新标" ,安徽农业大学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专家评议、中长周期评价和分类评价机制,营造激励创新、追求科学真理的科研环境,有力推进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