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索引研究及其咏农诗检索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戈 《农业考古》2007,(4):99-111,123
《全唐诗》是我国唐代诗歌的总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史料价值。该书收录有大量与农业产生和农家生活相关的诗歌(即咏农诗,简称农诗)。这些农诗是研究农史和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是《全唐诗》卷帙浩繁,农诗散见其中,研究和学习利用起来极为不便,需要索引作为辅助工具。自《全唐诗》刊印以来,为了改善使用的便利性,人们为《全唐诗》编纂了多种索引。  相似文献   

3.
《食莲人》与《尤利西斯》虽皆取材于《荷马史诗》,但在主题思想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学界也存有一定争议。从美学的角度来看,《食莲人》和丁尼生同期创作的其他的“论诗诗”在意象上可以找到共同的原型,美学主张上也较为一致,主要有:丁尼生早期创作继承了济慈的唯美风格,注重诗歌本身的形式之美,为艺术而艺术;美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丁尼生注重在充满幻想的艺术空间中用“内在感官”去体验真正的理念之美和神性之美;诗歌是传播上帝智慧和真理的媒介,艺术领域则是人类摆脱尘世痛苦的伊甸园。因此,《食莲人》可看作反映诗人早期唯美主张及其主观美学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4.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相似文献   

5.
谈小说《呼啸山庄》部分段落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年)是19世纪中叶英国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著有几百首诗歌和一部小说一《呼啸山庄》。总体上看,《呼啸山庄》中的语言朴素自然,但知道劲有力,充满生机;同时小说中许多段落还有诗歌和散文的语言特色,这也许是由于小说作者那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影响所致吧。  相似文献   

6.
王河  真理 《农业考古》2004,(2):213-219
近来花数周时间,翻阅了清高宗乾隆的《御制诗集》和《御制文集》。《御制诗集》共有四万多首诗歌,查得专门咏茶诗计四百余首,这还不包括他涉及茶字的诗歌,也不包括《乐善堂集》(乾隆未任皇帝前的诗文集,共有茶诗9首)。我们在编辑《中国茶文化经典》时,曾遍查清人著作,虽有挂一漏万之嫌,却也得清代八百余首  相似文献   

7.
《关雎》禽鸟喻义问题,自来论者甚众,歧见多有,可商之处往往而在。细推诗意,征诸载籍,当知"关关"固为独鸣,"雎鸠"乃喻君子,"挚(鸷)而有别"实指勇而有礼。  相似文献   

8.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序>释义准确而后来诸说多有误解.  相似文献   

9.
在《新序》、《说苑》中,有引《诗》者一百零二章,其中有近五十处据《韩诗外传》而引。文章通过把这近五十处引《诗》与《韩诗外传》的原文进行比对,分析了刘向《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字押韵,又常用“也”字;《尝试集》第二篇、第三篇大多数诗运用了“对语体”结构,因为这种形式容易造成诗歌的说话语调,形成比较自然的节奏;《尝试集》还开拓出一些新的意象,如《老鸦》中“乌鸦”的全新意象。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尝试集》白话新诗的现代特质。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2.
当前独立学院的基础课教学中照搬传统的高等教育中的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散、相互重叠、各自为阵、互不干涉的教学占据了本已消减的总学时中的相当部分,不利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从知识点的相互渗透、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融合等方面对独立学院《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李尔王》和《乱》两作品进行精心阅读基础上,对两部作品积极性了比较分析。主要从表现手法、情节线索和人物、主题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认为,“从屈原《离骚》到杜甫《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本文试从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与杜甫《秋兴八首》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对照入手,说明杜甫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8,(1):120-12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对它进行过整理。西汉武帝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被尊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相似文献   

16.
舒云 《农业考古》2003,(4):276-277
老舍的代表作——《茶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从中吸取了营养。但《茶馆》的产生,却鲜为人知。舒云女士特撰文“老舍与《茶馆》”一文,详细叙述了老舍写《茶馆》的来龙去脉,值得一读。今特摘之。  相似文献   

17.
对《采薇》主旨的认识,主要有"遣戍役之诗"和"戍役归还之诗"两种观点,但都有与诗情不太相符的地方,通过《采薇》与《诗经》中其他战争题材诗歌的比较,我们认为《采薇》的作者应是一位下层贵族,《采薇》是他参与猃狁作战后在归途中对战争的追忆,抒发的是对久戍不归的悲叹和对王事靡盬的抱怨之情。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中《杂文》篇对“杂文”的论述,与《文选》中诗歌对“杂诗”的分类,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所谓“杂”,就是对那些内容庞杂,难以归类的诗或文章的统称,同时,“杂”还表示不入正统,带有轻视的意味。二者还有一些相异之处,“杂文”重讽谏作用,“杂诗”重言情抒怀;“杂文”可以“各入讨论之域”,而“杂诗”则难以归入其他各类;“杂诗”中有很多以《杂诗》为题的诗篇,且在以后有所发展,“杂文”则无此特点。但这些差异并不是主要的,有的差异还是因为二者的对象不同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本主要从结构方面对李白《蜀道难》的若干诗句进行解析,以求得对诗句更确切.更符合诗歌意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8,(1):110-119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学水平与文学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这已是学术界不争的共识。 《诗经》自西汉始成为了中国的五经之首,两千多年来成为封建统治者教化与塑造中国国民的首选著作,长期以来对塑造中国国民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