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水稻旱育秧病苗上分离到67个菌株 ,经鉴定分属于镰刀菌58个、腐霉菌7个、丝核菌2个。经回接测定其致病性 ,结果表明致病的镰刀菌主要是串珠镰刀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腐霉菌中主要是盐腐霉 (Pythium salinum)、间生腐霉 (P .interedium)和顶生腐霉 (P .acrogenum) ;丝核菌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接种试验表明串珠镰刀菌在6~8d龄幼苗的根中部侵染发病率最高 ,腐霉菌和丝核菌在一叶一心期茎基部侵染发病率最高。药剂试验表明以浸种灵(二硫氰基甲烷)、土菌消(hymexazol)、甲霜灵(metalaxyl)等种子处理加土壤处理 ,防效优于单独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  相似文献   

2.
曾忠坚 《广西植保》2003,16(1):13-14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南菜北调 ,北菜南运 ,已成为人们对菜蓝子工程建设的一种新要求。莆田市辣椒种植近年来快速的发展 ,种植效益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辣椒青枯病的危害却让菜农喜中有苦 ,因而掌握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1 病害症状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一般在苗期不发病 ,常在辣椒结果后才开始表现症状 ,至盛夏时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 ,接着下部叶片凋萎 ,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初病时 ,病株白天萎蔫重 ,夜晚尚可恢复 ,2~…  相似文献   

3.
于丽萍 《植物医生》1998,11(2):20-20
辣椒青枯病的防治于丽萍(辽宁省辽中县南门街6号110200由于近几年塑料大棚辣椒春早熟和秋延栽培迅速发展,辣椒青枯病逐步呈上升趋势。春早熟栽培从5~6月份开始发生,秋延迟栽培从10~11月份发生。一旦发病,损失严重,常常造成20%~30%的死亡,严重...  相似文献   

4.
陈方景 《广西植保》2003,16(2):19-20
马铃薯是浙江省西南山区景宁县经济效益较好的粮食、蔬菜、饲料作物。近年来 ,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从 2 0世纪 90年代种植马铃薯 1 80 0 hm2增加到 2 0 0 2年的 43 0 0 hm2 ,占春粮经济作物总面积的 75 %。但与此同时马铃薯青枯病在我县呈现加重为害的趋势 ,其株发病率一般在 1 5 %~ 3 5 % ,重者达 5 5 %以上 ,年损失马铃薯产量均在 1 70 0 0 t以上 ,产植均在 1 0 2 0多万元。为此 ,笔者对马铃薯青枯病进行了 3 a的试验调查和研究 ,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总结如下。1 发病症状  马铃薯青枯病是马铃薯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油菜立枯病又称油菜根腐病,是油菜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油菜立枯病在信阳地区呈加重的发生趋势,成为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介绍油菜立枯病在田间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为害情况,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指导油菜立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7.
张太奇 《江西植保》2000,23(2):44-45,48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柑桔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温州蜜柑,引起叶片成失水状迅速凋萎,植株枯死,叶片常保持青色、卷曲干挂于枝上,因此命名为温州蜜柑青枯病。该病虽不常见,但局部发生时可造成死树毁园。位于赣粤边境全南县内的江西长城企业集团(原江西省八一垦殖场)下属杨溪农场龙头桔园,1993年以来连年发生温州蜜柑青枯病,至1998年底,已砍去死树及失去商品生产价值的病树2000余株,占该桔园总株数的1/3,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 病原温州蜜柑青枯病病原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嫁接不亲和引起的,也有人认为可能由某种病菌…  相似文献   

8.
许长敏 《植物医生》2003,16(4):21-22
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德化县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轻者损失 10 % ,重的地块产量损失达 5 0 %左右。春薯一般发病率 5 %左右 ,秋薯发病率达 30 %以上 ,对产量影响很大。1 病害症状1.1 地上部分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当病菌侵入杆株后 ,在维管束中大量繁殖蔓延 ,导致导管坏死阻塞 ,植株缺水 ,地上部分呈青色萎蔫。田间发病前期 ,有整株逐渐萎蔫 ,也有 1株中只 1枝或 1叶开始萎蔫 ,其他茎叶照常生长 ,3~ 5d后地上部分全株枯萎。也有 1株中 1,2枝还能维持一般时间 ,当气温偏低时 ,感病杆株茎秆基部纵剖面维管束呈褐色。1.2…  相似文献   

9.
蒋军喜 《江西植保》2003,26(1):48-48
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又称黄梢病,是我省近年来发病地区不断增加、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的一种检疫性病害。此病对柑桔生产的危害极大,幼龄树发病后一般在1~2年内死亡,成年树发病后则在3~5年内枯死或丧失结果能力。以下对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及防治作简要介绍。 1 为害症状 黄龙病最初表现为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黄梢,俗称“鸡头黄”或“插金花”,以后黄梢数量不断增多直至整株黄化枯死。黄梢上的叶片既可以是大面积均匀一致的黄化,也可以是黄绿相间的斑驳,至秋末病叶则陆续脱落。翌春,病梢抽芽早且多,长出的新梢短而纤细…  相似文献   

10.
旱育秧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陆代妹,刘思松(福建省屏南县农业局352300)(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水稻恶苗病在大田期发生较多。随着水稻旱育秧的推广,秧田发病率也较高,一般田块株发病率为5%~20%,严重田块株发病率为50%以上。恶苗病是由...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有效药剂,通过秧盘试验和室内致病菌离体毒力测定,结合考察药剂对秧苗生长的影响,对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福美双以及内吸治疗性杀菌剂稻瘟灵、 FDA1 霉灵等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 FDA1 霉灵、甲基硫菌灵和稻瘟灵对致病菌离体毒力虽然不高,但由于 FDA1 霉灵和甲基硫菌灵对水稻秧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稻瘟灵能显著提高秧苗抗低温胁迫能力,这3种药剂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5%~81%;而离体毒力虽然高,但对秧苗生长不利的三唑酮、丙环唑和烯唑醇等三唑类药剂效果稍差,防效为51%~75%。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稻瘟灵是防治该类病害的一种较理想的单用或混用药剂;针对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受环境影响大、病原种类多等特点,指出在研究防治药剂时应采用活体筛选为主、离体筛选为辅的筛选方法,而且提倡不同杀菌谱品种的混用。  相似文献   

12.
1症状识别 番茄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上1张或几张叶色变淡,呈现局部萎垂,后扩展到整株,后期病叶变褐枯焦,病茎外部变化不明显,如剖开病茎基部木质部变褐色.该病始于茎基部,后延伸到枝条,枝条的髓部大多溃烂或中空,病茎横切面用手挤压,湿度大时有少量乳白色粘液溢出,这是该病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防除张爱俊沈书龙姜春义金中时张吉林王书林王中艮(江苏省大丰县植保站224100)(大丰县刘庄镇农技站水稻肥床旱育秧是我地近几年推广的一种栽培新技术。由于肥床旱育秧田质地肥沃,杂草生长快,已成为影响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因素。我...  相似文献   

14.
江健  张云萍 《植物医生》2001,14(2):15-15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近年来在湄潭县流行危害越来越重。根据该站及各镇(乡)农技站调查统计 ,全县平均每年流行面积550hm2~600hm2,严重年份达1000hm2,发病田块的病株率15%~30 % ,严重田块达100 % ,造成水稻减产绝收 ,严重影响全县粮食生产。一、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危害。但在湄潭县 ,发病主要在秧田期至抽穗前 ,5~7月为主要发病时间 ,水稻抽穗后很少发病。秧田期发病 ,叶片和叶鞘初期呈现水渍状长条 ,沿中脉上下发展 ,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但在田间只是零星出现病株。大田期发…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四川省高县花生青枯病的发生情况、发病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杜鹃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艳 《广西植保》2004,17(4):18-19
杜鹃因其分布地区不同生态习性不一而品种繁多。从园艺学角度而言可以将我国栽培的数百种品种分为落叶杜鹃类和常绿杜鹃类两大类。在栽培上按杜鹃花期及来源可分为春鹃、夏鹃、春夏鹃、西洋鹃。下面以春鹃栽培为例浅谈杜鹃花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王登科 《植物医生》2001,14(3):31-32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普遍发生的病害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施肥量的增加、种植密度的提高 ,病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弄清其发病条件和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对水稻生产具有现实意义。于1999至2000年对余庆县的水稻纹枯病进行了调查。1发生规律1.1发病与生育期经过2年调查 ,水稻纹枯病的见病期一般在6月25日左右 ,即分蘖期开始发病 ,7月10日左右和8月10日左右分别有一个病情激增期 ,以圆秆到抽穗为发病盛期 ,特别是在孕穗期最严重。主要危害叶鞘 ,次为叶片 ,后期也能侵害穗颈和茎秆。1.2发病与栽培管…  相似文献   

19.
56%正源WP对旱育秧田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与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有关,尤其与施药次数关系非常密切;56%正源WP 1000倍液防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70%敌克松SP50倍液的防治效果,但用药量明显少于敌克松。分别用56%正源WP 1200倍液、1000倍液和800倍液、70%敌克松SP50倍液、667m275kg药液在苗前和苗后2次施药,5~6叶期,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74%、75.81%、82.26%和72.46%。  相似文献   

20.
张培坤 《广西植保》2001,14(2):19-20
玉米青枯病 ,又名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等。国外早有发生 ,2 0世纪初便开始有研究报道 ,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南斯拉夫、日本、印度等发生较严重 ,其中美国因此病减产 2 0 %~ 30 % ,局部地区50 %以上 ,被称为玉米的头号病害。在我国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各玉米产区也相继发生 ,一般病株率 1 0 %~ 30 % ,严重的达 80 %以上 ,遂引起各省、市、自治区生产和科研部门的极大关注 ,并予以研究 ,现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症状  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 ,乳熟期到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玉米发病后 ,叶片出现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