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菠萝黑心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1,14(6):30-31
菠萝黑心病是菠萝重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菠萝主产区广泛流行 ,近年在海南也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实 ,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开始受害 ,至果实成熟期为明显。受害轻的可降低果实品质 ,严重者可丧失商品价值。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实。症状有2种 :一种是小果受害变成褐色 ,或形成黑色病斑 ,并逐步木栓化 ,使果肉变硬 ,这是区别于黑腐病的特征。另一种是病菌侵染部分心皮 ,剖开病果时 ,近果轴部变暗色水渍状 ,随后变为黑色。染病果实外表与正常果无异 ,但敲果时可根据不同响声加以辨别 ,病果虽大但较轻 ,声音较响。…  相似文献   

2.
菠萝黑心病对果肉组织电阻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阻测定法研究了黑心病对采后菠萝果肉组织电阻值的影响,发现黑心病果实的果肉组织电阻值小于健康果实的果肉组织。有黑心病的菠萝其果肉组织电阻值的减少随着病害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应用电阻测定法能够测出一个完整的、带有黑心病的采后菠萝果实内部果肉组织电阻值的这种减少。因此,电阻测定法是一个迅速的、灵敏的和简便的采后菠萝黑心病病果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菠萝黑腐病,又称软腐病、心腐病或果腐病,是采后菠萝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真菌Thielaviopsisparadoxa(deseyn·)V·Hohn引起。广州栽培的卡因菠萝,采后果实在常温下贮运易因黑腐病引起腐烂、变软、发黑和变质,严重时,贮藏14d后发病率高达50%~60%。栽培上打顶会在发育果实上留下伤口,为黑腐病菌入侵提供途径,是采后波萝黑腐病发生危害的重要原因。采后菠萝经SF蜡乳剂处理与12℃低温贮藏,可显著减少黑腐病,同时减少采后黑心病的发生;多菌灵、仲丁胺或苯来特等杀菌剂与赤毒素GA3混合浸果处理,亦能显著控制菠萝黑腐病。但赤毒素GA3150mg/L…  相似文献   

4.
采后菠萝黑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后菠萝果实在常温下贮藏7~14d后,常出现黑腐病症状,冬、夏两季病害发展没有显著的差异。采前果实保留冠芽、采后用蜡乳剂、杀菌剂、赤霉素GA处理和12℃低温贮藏,可以防止黑腐病的发生,减少采后菠萝果实腐烂  相似文献   

5.
2月中旬琼海市中原一带由于阴雨、低温的影响,常较大面积发生菠萝凋萎病,发病株率 50%左右,重病园高达 90%。经济损失一般 25%~ 30%。  菠萝凋萎病又名菠萝根腐病,当地叫“菠萝瘟”,此病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均有发生。1症状  地上部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基部叶片变黄发红,皱缩,失去光泽,叶缘向内卷曲,以后叶尖干枯,叶片凋萎,植株停止生长。随着病情发展,由根尖腐烂发展到根系的部分或全部腐烂,植株枯死。病原,多数人认为病害是由菠萝粉蚧传带的病毒侵染所致。2发病条件  1)气候因素。一般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6.
菠萝黑心病又称内生褐斑,尚未见有分离鉴定出病原微生物的报道。本研究就SF蜡乳剂处理对冬收菠萝黑心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估价。 1 材料与方法于11和12月,在广州市郊采收成熟度为80%~85%卡因(smooth cayenne)品种菠萝果实,用1000mg/L抑霉唑(Imazalil)浸果2min以消毒,风干后,分别浸涂1:4、1:7或1:9(蜡乳剂:水)SF果蜡乳剂稀释液,捞起,风干后用塑料袋单果包装;对照果实在抑霉唑浸果后不作任何处理。试验果实贮藏于12℃、相对湿度90%的恒温冷库内。从贮  相似文献   

7.
采后胡萝卜腐烂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ctober 2012, infected post harvest carrot root were found with decay symptom in several farmer markets around Kunmi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symptom was grey white initially, then became brown to black with visible perithecia. According pathogenicity, morphology and sequence of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 ITSI-5.8S-ITS2 ),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Ceratocystis fimbriata. The disease has been reported only in Brazil befor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C. fimbriata as the pathogen of carrot(Daucus carota) decay post harvest in China .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产区猕猴桃采后腐烂病病原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采后腐烂在我国发生普遍.本试验对来自陕西、四川、湖北、山东和江西五省的773个猕猴桃病果进行组织分离,获得739个真菌分离株.经ITS序列比对及代表菌株的科赫式法则验证,确定其中722个菌株为猕猴桃采后腐烂病病原,属于以下11个属:Botryosphaeria、Diaporthe、Neofusicoccum、Al...  相似文献   

9.
菠萝黑腐病又称凤梨基腐病,在我国主要菠萝产区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等省(区)都有发生,是果实成熟及贮藏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也可侵害幼苗,引起苗腐。1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成熟的果实上。被害果面出现水渍状软斑,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果实,形成黑色大斑块。果肉变黑腐烂,并发出酸臭味。病菌可侵害幼苗,引起苗腐。开始,外叶枯黄,逐渐至内部叶片,用手拔时全部叶片与地下部分脱离,病菌还可从摘除顶芽伤口侵入,侵害嫩叶基部引起心腐。2病原  病害是由奇异长喙壳(Ceratocystisparadoxa)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子囊壳长颈外露,即肉…  相似文献   

10.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2,15(1):31-31
菠萝凋萎病又名菠萝根腐病 ,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 ,当地群众称为“菠萝瘟”。此病害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发生 ,海南省近期菠萝生产发展很快 ,引种、运种频繁防疫工作不好 ,栽培时对种苗处理不够 ,因而此病发展很快 ,发病率高。据了解琼海市中原一带有些菠萝园的发病株率高达50 %~90% ,菠萝园地发病率达60%以上。经济损失一般为25 %~30 %不等 ,甚至有个别地块毁种改种。1症状不同菠萝品种所表现的症状略有差异。但一般来看 ,发病初期植株基部叶片变黄发红、皱缩、失去光泽 ,叶缘向内卷曲 ,以后叶尖干枯、叶片凋萎、植株…  相似文献   

11.
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有关果蔬产品采后诱导抗性的研究较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如微生物、化学物质、物理因素以及天然物质等)都能够诱导果蔬产品采后的抗性。生物因子研究较多的是拮抗菌,许多生物拮抗菌都具有自生和诱导果实产生抗病相关酶活性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物理诱导主要包括γ-射线、离子辐射、紫外光照和热水处理等,热水浸泡柑橘果实能有效控制贮藏期间的腐烂;低剂量紫外光照射桃、芒果、草莓、葡萄和甜椒等果蔬产品可明显减轻采后病害。用于果蔬产品的化学诱导剂主要有β-氨基丁酸(BABA),苯丙噻重氮(ASM),水杨酸(SA),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J)等。将SA与生物拮抗菌配合,可诱导甜樱桃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提高果实贮藏期间的抗病性;ASM在开花前处理哈密瓜也具有一定的抗病诱导效果;用BABA处理葡萄柚后,能刺激果实伤口附近PAL活性增加,增强了果实对绿霉病菌侵染的抵抗力;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JA及其酯化物MJ,对植物抗病性也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JA和MJ被认为是植物在病原菌侵染防御反应中细胞信号转导的一种关键物质;用MJ处理采后的苹果和桃果实能增强贮藏期间的抗病性,其诱导强度与果实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将钙盐与生物拮抗菌配合使用,也显著提高拮抗菌的抑病效果。另外,在自然抗病物质中壳聚糖的使用较多,用它处理柑橘果实可提高贮藏期间绿霉病的防治效果。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诱导抗性机理主要涉及到寄主的细胞结构变化和生理生化反应。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诱导果蔬产品采后抗性的因子及其可能的诱导机理。  相似文献   

12.
菠萝黑腐病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1,14(3):39-39
“农民要致富 :一种胡椒二种菠萝”。这是当地农民顺口溜。海南省为菠萝生产大省之一 ,但由于菠萝黑腐病对发展生产有一定影响。此病在广东等地菠萝产区也有发生。有的产区发病率高达30 %~40 % ,影响市场供应和加工生产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还危害甘蔗、芒果、椰子等。1.症状。该病在菠萝的果实、茎、叶等不同的部位所表现的症状有所不同。(1)果腐 :未成熟果和成熟果均有受害 ,但多发生于成熟果。通常在田间症状不明显 ,但收获后堆放期间果实则迅速腐烂。病菌从果柄和顶芽切口处侵入感染 ,先沿果心呈“V”字形 ,纵向扩展 ,果…  相似文献   

13.
山葵黑心病和白锈病田间发生及危害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葵黑心病 (PhomawasabiaeYokogi)和山葵白锈病 (AlbugowasabiaeHara)属我国大陆新传入的病害。田间调查结果 :山葵黑心病严重 ,株发病率为 93%~ 1 0 0 % ,叶发病率2 8%~ 78 9% ,病情指数 9~ 4 1 8;1年流行 2个高峰期 ,即 5~ 6月和 1 1~ 1 2月。白锈病呈零星发生 ,株发病率 2 1 %~ 4 3% ,叶发病率 5 7%~ 1 3 8% ,病情指数 0 83~ 3 5;发生期于 5月份。将两种病原菌分别对 1 4科 34种果蔬作物进行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试验 ,均未见发病。调查了 9科 1 8种田间杂草也未发现病害症状。初步认为 ,这两种病原菌专化性强 ,对寄主作物有较严格的选择性 ,由于山葵黑心病的发生严重 ,可成为引种山葵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作者以河南省新乡县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食物质量对棉铃铃虫滞影响不大,光帮温度是诱导该虫滞育的主要因素,以12:12(光照时数:黑暗时数)光周期诱导作用最强,高温对滞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是感受滞育信息的敏感虫态,不同虫龄间感受程度差别不大。在22℃、12:12光周期下幼虫以少一半时间接受短光照处理才能产生滞育个体,处理时间越长滞育率越高。供试棉铃虫在22  相似文献   

15.
甜瓜采后拟茎点霉菌腐烂病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上海地区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研究时,分离到一种引起采后腐烂病的新病原菌HN19。通过形态学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病原菌生物学、培养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对峙培养和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了高效的生防菌株。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Phomopsis brevistylospor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5~30℃,最适pH值为4~8。25℃最有利于病斑扩展。病原菌对酵母粉、L-亮氨酸利用能力强,对谷氨酸利用能力差;对麦芽糖、甘露糖利用最好,淀粉利用最差。对峙试验显示,4株生防木霉菌对病原菌HN19生长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生防菌株的防治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生防菌株T22和Th对由该菌引起的甜瓜采后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可达85.6%和83.7%。  相似文献   

16.
车前草苗经水杨酸处理后,接种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结果表明:5.0mmol/L水杨酸对菌核病菌无抑制作用;0.01,0.1,1.0,3.0,5.0mmol/L五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车前草苗时,0.1mmol/L水杨酸诱导车前草抗菌核病效果比其他浓度要好,其持续时间需要3 d才表现出诱导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广州栽培菠萝上发现果实褐腐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友林 《植物保护》1996,22(2):52-53
广州栽培菠萝上发现果实褐腐病菠萝果实褐腐病,又称菠萝青霉果腐病、小果心腐病、革质袋病,病原为Penicilliumfuni-culosum。近年在法国马提尼克、秘鲁等地区发生危害较重,导致菠萝鲜果和加工果的重大损失。近年,笔者在广州栽培的卡因(Smo...  相似文献   

18.
柑橘采后蒂腐病生防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体及混菌试验,筛选出了对柑橘黑色蒂腐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9株酵母菌。其中X-1、MA-2在离体条件下效果最好,在混菌5d后仍不见病原菌的生长。通过果实抑菌试验得到活体条件下效果最好的菌株Pg2-5,处理后果实的发病率在20.00%,比对照76.67%降低了56.67个百分点。防治效果与酵母菌的浓度呈正相关,与培养时间呈负相关。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Pg2-5为假丝酵母属欧诺比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19.
芒果是世界重要果树之一,采前采后病害是限制芒果生产的一大因素。畸形病、细菌性溃疡病、白粉病、炭疽病、蒂腐病和黑腐病等是芒果的主要病害。本文就这些病害的各种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作了全面评述  相似文献   

20.
芒果采前采后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