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常用的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由于抗性,药效差,持效短;代森类药剂治疗作用差,且易产生药害。近年推广应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特普唑(烯唑醇)、腈菌唑等属防治梨黑星病的高效药剂,但其主要剂型均为可湿性粉剂。由于其药液展着、润  相似文献   

2.
<正>梨黑星病又称梨疮痂病、梨黑霉病,其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广,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流行年份如果防治不当,常造成大量叶片早期脱落,多数果实丧失商品价值。为寻求防治梨黑星病的高效新药剂,我们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进行了70%甲硫·氟硅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黑星病是梨树上发生较为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受害梨树往往发生早期落叶落果,不仅降低当年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削弱树势,导致翌年大幅度减产。为探索梨树黑星病化学防治方法,我们在深入调查7~15年生梨园黑星病发生规律基础上,选用不同化学药剂在梨树生长季节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1发病规律及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在辽西地区梨树栽培史上曾数次流行性大发生,生产上常造成重大损失。针对辽西地区梨黑星病的发生为害规律,提出对梨黑星病应寻求长效防控措施,即搞好预测预报,加强人工防治,施用药剂应以波尔多液为主,其他有机杀菌剂为辅,并注意交替使用农药。  相似文献   

5.
2012年用10%苯醚甲环唑WG等7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400 g/L氟硅唑EC、40%腈菌唑WP、430 g/L戊唑醇SC、5%己唑醇ME等5种药剂对梨黑星病有显著防治效果,50%醚菌酯WG和80%代森锰锌WP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试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3种药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3 0、0.004 6、0.008 2 mg/L。在病菌侵染前使用,9种药剂都能有效保护苹果叶片防止苹果黑星病菌的侵染,施药5 d后保护效果都在70%以上;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和20%吡噻菌胺悬浮剂3种药剂的保护效果较好,施药5 d后接种,防效仍在90%以上。病菌侵染后使用,9种药剂中只有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嘧霉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能有效抑制侵染病菌的扩展致病,病菌接种4 d后施药,防效在80%以上。9种测试药剂中,氟唑菌酰羟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主要推荐药剂,克菌丹和吡噻菌胺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保护性药剂推荐使用,在病菌侵染前或侵染后的5 d内使用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68.75%易保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可造成大量早期落叶,果实病斑密集,经济损失严重.2001年我们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剂(主要成份唑二烷酮),进行防治梨黑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梨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良的栽培管理措施及虫害防治技术已逐步被许多梨农所掌握,而梨树常见病害以其发生前“看不见、摸不着”与防治技术不易掌握等特点成为目前限制梨果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本文就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及有效药剂予以综述,供广大梨农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1 黑星病 黑星病可以为害梨树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是梨树上的第一大病害。防治该病主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处理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来源,控制初侵染的发生;二是药剂防治,控制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乡今年降雨量过于集中,连续阴雨时间过长,果园湿度过大,特别是处在阴坡、河沟沿地带的梨园田间湿度达到80%以上,因此造成梨黑星病、黑斑病、白粉病的大发生.为避免这几种病害的流行,我们进行了多菌灵、913、甲基托布津、腈菌唑、世达这5种药剂的防治试验.试验地选在明水乡四间房村梨园,试验品种为盛果期秋白梨树.试验处理如表1,全年共喷5次,即6月14日,7月5日,7月25日,8月10日,8月26日.6月14日是各种药剂单喷,其余4次都是上述药剂与杀虫剂混喷.重点调查了梨黑星病和黑斑病的病果率.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梨产区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在我区梨种植区金溪、崇仁等县发生流行为害 ,严重影响梨产量和品质。据金溪县调查 ,梨黑星病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 0 %~ 70 % ,病叶率一般 35 %~ 45 % ,高的达90 % ;病果率一般 2 1 .4%~ 35 .2 % ,高的为92 .3%。据调查分析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原因 ,除了气候条件适宜 ,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外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不能掌握正确的药剂防治技术。在具体实施药剂防治梨黑星病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 了解梨黑星病的发病条件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因素有品种抗病性、田间菌源数量、气…  相似文献   

11.
药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结果表明:40%腈菌唑40mg/kg、10%苯醚甲环唑20mg/kg、400g/L氟哇唑44.4mg/kg、12.5%烯唑醇41.7mg/kg、430g/L戊唑醇107.5mg/kg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全喜  宋素智 《果农之友》2014,(5):24-24,38
黑星病是梨树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比较普遍,严重的年份常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由于杀菌剂的无节制使用和单一药剂的连续重复使用,致使梨黑星病的抗药性显著增强,防治难度增大。因此,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轻该病发生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2010—2011年进行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叶片的防效为81.44%~95.61%,对果实的防效为83.32%~96.11%;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效为71.24%~85.13%。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分别与生产上常用有效药剂400 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相当,无显著差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效与生产上常用有效药剂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相当,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梨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发病初期推荐使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可控制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14.
梨黑星病是梨树最主要病害之一,可侵染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花序、叶片、叶柄、新梢、芽鳞及果实等,其中以叶片、果实为主。最典型的症状是在病部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故又有黑霉病之称。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长出黑色霉斑,叶正面为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严重时,叶正反面都长满黑色霉层,致使叶片干枯而脱落。为有效防治黑星病,选用4种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梨树腐烂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梨树腐烂病的危害,在甘肃省张掖市试验场三站十九区梨园,以19年生‘早酥’梨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10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刮除病斑后的治愈率、愈合宽度和复发率。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均有治愈作用,第1次调查结果表明,除1.8%辛菌胺喷剂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的治愈率均在90.0%以上,其中腐殖酸铜、20%丙环唑乳油125倍液和新腐迪膏剂3种药剂的治愈率最高,均达96.7%;第2次调查拂蓝克、腐殖酸铜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处理的治愈率较高,分别为82.9%、78.5%和77.7%。拂蓝克、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腐殖酸铜和25%戊唑醇乳油125倍液处理后的病斑愈合宽度最大,分别达到3.87、3.67、3.60、3.50 mm。拂蓝克、腐殖酸铜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3个处理梨树腐烂病复发率最低,分别为17.4%、21.5%和22.2%。综合分析认为,拂蓝克、腐殖酸铜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3种药剂可作为梨树腐烂病田间高效防控药剂,建议在当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黑星病是危害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在多雨年份如1998年,我县部分果园因防治不当病果率达30%以上,有的高达60%,损失严重.80年代以来,我县应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该病,曾取得较理想效果.但因使用多年,黑星病菌已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降低.为探索防治梨黑星病有效药剂,于1998~1999年进行了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7.
烯唑醇和氟硅唑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5%烯唑醇WP 3 000~1 500倍液、40%氟硅唑EC 8 000~4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梨树叶片的防效均在91.1%以上,对梨树果实的防效均在89.5%以上,对叶片和果实的防效均显著好于50%多茵灵WP 600倍液.  相似文献   

18.
梨黑星病是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梨黑星病病菌能以不同的形式越冬,病芽梢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初侵染来源[1-3],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病菌有性生殖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梨园内的越冬病叶上都能形成,子囊孢子是梨黑星病的另一重要初侵染来源,对于某些梨园来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初侵染菌源[4]。因此,有效控制子囊孢子形成,降低初侵染菌源量,对于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流行有重要作用。福星是目前防治梨黑星病的有效药剂,尿素能有效地抑制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和柑桔球…  相似文献   

19.
梨树病虫害的防治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安徽砀山果园场酥梨果实和叶片的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轮纹病、黑斑病、叶斑病等,近年来有些病害危害有加重趋势。为搞好梨树的无公害防治,需不断筛选出防治效果较理想而又不产生污染的药剂,2004年选用喷克在酥梨上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梨树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分子标记标记出的抗梨黑星病基因Vnk,和Vf一样均在第1连锁群;通过多种育种手段已培育出一些抗梨黑星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