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小麦育种进程与现代育种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60年来国内小麦育种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以抗病稳产为主的育种阶段、以矮化和高产为主的育种阶段、高产和优质并进的育种阶段.聊城农科院自建院以来选后选育出鲁麦3号、鲁麦12号、聊麦16、聊麦18、聊麦19号等小麦品种,为山东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小麦育种的具体程序分为三步:制定育种目标、正确选配组合、严格世代选择.文章还对小麦育种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三年对聊麦18在不同地块、不同地力水平上的表现进行研究,制定出聊麦18单产6750kg/hm^2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聊麦18号与超级小麦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聊麦18号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的特点,探讨了超级小麦选育中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创新、资源合理组配、杂交后代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聊麦18号的选育过程,并从产量表现、农艺性状、抗性、品质等方面介绍了其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近三年对聊麦18不同地块、不同地力水平的研究,形成了聊麦18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1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1.1产量指标亩产550kg。1.2产量构成因素亩基本苗16万~18万,亩穗数33万~35万,穗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适宜播期掌握不准、适宜播量控制不精确、部分农民盲目增加播量的问题,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大穗型品种聊麦18为试材,设计了不同播期播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聊麦18株高的影响显著,播期和播量共同作用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显著,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千粒重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密度共同作用对千粒重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播量对容重影响不显著。播期和播量均可极显著地影响聊麦18的产量,建议聊麦18的最佳播期设在9月28日至10月10日,播量控制在18万~27万之间。  相似文献   

7.
聊麦18、聊麦19的选育与超级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超级小麦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其技术路线的实施,选育出了大穗型品种聊麦18、中穗型品种聊麦19。育种经验证明,正确选用创新亲本及骨干亲本对杂种世代突出重点、定向选择是育种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聊麦18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集成了一套聊麦18超高产栽培技术。聊麦18要达到9000kg/hm^2以上的产量水平,应选择高产地块种植,施有机肥7.5万kg/hm^2、纯氮180kg/hm^2、纯磷150kg/hm^2、硫酸锌15kg/hm^2和硫酸钾225kg/hm^2做基肥,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喷施叶面肥等,以确保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选择   半冬性品种以温麦6号、周麦16、新麦18、周麦18为主;弱春性及春性小麦品种以豫麦34和郑麦9023、豫麦1864、偃展4110为主;优质小麦半冬性品种以新麦18、济麦20为主;优质春性品种推广豫麦34、郑麦9023;旱地品种以济麦2号、洛旱2号为主.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淮麦35和镇麦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实验室拌种模拟小麦发芽的方法,使用不同聚合度的壳寡糖拌种处理种子并对种子的发芽率、发病数、株高和根系的生长性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聚合度在2-7的壳寡糖对淮麦35的发芽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聚合度13-18的壳寡糖对镇麦10号的发芽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聚合度在2-7的壳寡糖对淮麦35和镇麦10号在种子萌发期间有明显的抗病作用。壳寡糖聚合度在2-7的样品其在淮麦35的发芽实验中株高和根系促生长作用表现最好。壳寡糖聚合度在13-18的样品在镇麦10号的发芽试验中,株高和根系促生长作用表现最好。综上,聚合度在2-7的壳寡糖应用在淮麦35拌种中具有抗病,促生长的优点,且对镇麦10号也有较好的抗病作用。聚合度在13-18的壳寡糖在镇麦10号的拌种试验中具有较好的促发芽、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新麦18号(CK1)和豫麦49号(CK2)为对照,对周麦18号小麦品种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麦18号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其千粒重最高,为48.8g,分别较新麦18号、豫麦49号提高21.1%、32.2%。周麦18号在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较稳定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冠层温度,灌浆强度达1.28g/(d.千粒),还具有较强的碳、氮代谢活性以及灌浆中后期较强的根系活力,这些特性是周麦18号高产稳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13.
豫麦51号是由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8425B为母本,豫麦1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它集早熟、多抗、高产、优质于一体.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多年多点品比及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均增产10%以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南片麦区有望替代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14.
黄淮麦区18个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5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株与黄淮麦区种植的18个麦品种相互作用产生的侵染型资料,按生物间遗传学方法推导了这些品种具有的抗白粉基因。结果表明,徐州21、豫麦13和百农3217不含任何抗性基因;豫麦15具有Pm2+Pm1基因;花培28具有Pm2基因;豫麦17和郑州831具有Pm2+6基因;豫麦9号具有Pm8基因;西安9号、豫麦16、陕农7859、豫麦2号、西安8号、冀5481、豫麦10号、皖7107、豫麦7号和百泉3039等10个品种不含供试的已知抗白粉基因。另外,按内部相关法分析了它们可能具有的抗病基因数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昆山市种植的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笔者以近几年审定的7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镇麦10号为对照,参照苏南地区强筋、中强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比较不同品种的综合生产力。结果表明,镇麦12号、镇麦15、镇麦18和扬辐麦5145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镇麦15、镇麦18、扬麦28和扬麦29的抗逆性表现较为强势。综合比较分析产量、抗逆性、生育期等,适宜昆山市扩大示范并推广种植的优质丰产小麦品种为镇麦15和镇麦18,建议对镇麦12号和扬辐麦5145继续试验并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3个聊玉20、聊玉22号配套栽培技术6.7 hm2高产攻关田和1 333.3 hm2核心示范方,研究总结形成了以"麦后抢茬直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当晚收"等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聊玉系列玉米杂交种666.7m2产量700 kg栽培技术规程,且推广23.4×104hm2,新增玉米2.1×108kg,增加经济效益2.42亿元。  相似文献   

17.
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结合本地的种植习惯,按照《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坚持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地选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根据驻马店市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的小麦试验、示范结果,驻马店市今年秋播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应以豫麦69(新9)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9、新麦13,扩大新麦18(新麦9408)、太空6号示范种植面积,试验种植郑麦9405;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应以郑麦9023、豫麦70(r~乡188)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7、偃展4110、豫麦34、豫麦18.示范种植豫麦18—99系。  相似文献   

18.
对小麦9个新品种跟常规种植品种豫麦18作对照,进行小麦品种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扬辐麦2号、淮麦20、豫教2号、皖麦48都可以大面积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9.
对小麦9个新品种跟常规种植品种豫麦18作对照,进行小麦品种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扬辐麦2号、淮麦20、豫教2号、皖麦48都可以大面积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20.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周麦18和众麦1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智能温室模拟0℃低温胁迫,测定了试材在低温胁迫24 h和48 h后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理指标和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耐低温特性存在基因型间差异,众麦1号的耐低温特性显著优于周麦18。低温胁迫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q P值、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众麦1号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周麦18,其中低温胁迫24 h后,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36.47%和30.91%,48 h后分别降低57.00%和49.18%;叶绿素荧光参数NPQ、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众麦1号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周麦18;SOD、POD、CAT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众麦1号的上升幅度高于周麦18,而下降幅度小于周麦18;周麦18和众麦1号的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低温胁迫24 h后周麦18和众麦1号的单株产量较对照分别下降31.00%、19.09%,48 h后分别下降56.85%、46.59%,低温胁迫主要影响了单株穗数和单穗粒数。综上,低温胁迫下众麦1号可积累更多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可减轻逆境下小麦受伤害程度,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并获得较高的产量,这是其具有较好耐低温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