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测定徐长卿中丹皮酚含量以评价不同产地徐长卿药材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一水(45:55);流速1.0ml/min;检测器为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74nm;柱温:30℃。[结果]10个不同地区的徐长卿全草中丹皮酚含量平均值在4.531—18.312mg/g。河北产徐长卿全草的丹皮酚含量最高,达到18.312mg/g;河南生产的偏低,为4.531mg/g;贵州不同产地徐长卿全草的丹皮酚含量普遍较高,含量平均值在8.020~15.957mg/g。[结论]不同产地徐长卿全草的丹皮酚舍量有很大差异。徐长卿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保证其质量,有必要建立徐长卿药材质量分析标准。  相似文献   

2.
康业斌  余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12-5514
概述了不同牡丹品种、不同产地、同一产地不同部位牡丹体内丹皮酚的含量及其在根皮中的年动态变化;综述了丹皮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病毒及害虫抑制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川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志川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97-1003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川丹皮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川丹皮最佳生长期与采收期,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符合中医理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HPLC法在273 nm测量各样品中丹皮酚含量;在242 nm建立各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以丹皮酚成分峰为参照计算其它成分的相对含量,图表分析展现牡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垫江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平均含量为1.25%,10月份川丹皮样品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2)川丹皮中多组分化学成分在第5年11月份达到最高,其变化规律与丹皮酚不呈正相关。【结论】中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面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流通领域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徐长卿地上和地下部分丹皮酚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徐长卿根茎和茎叶中丹皮酚含量在1年生长期内变化幅度分别为1.44%~2.77%和0.023%~0.099%,最高含量出现在花果期后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其他生长期内变化不大,说明徐长卿采收期以花果期后期为宜;地上部分丹皮含量远低于地下部分,且含量和种类有较大差异,不宜入药。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平均检出量分别为5.173 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RSD=1.9%),丹皮酚平均含量分别为9.221 μg/g.该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中成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土培试验,通过提高土壤生物有效性铜含量,研究不同含量(0、150、500、1 000、1 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铜和丹皮酚的含量、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kg-1铜处理对‘凤丹’根系中丹皮酚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当铜处理浓度过高时,则抑制丹皮酚在根系的积累。铜处理后,‘凤丹’根系中丹皮酚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栓皮层和木质部含量较少;而铜主要分布在栓皮层。采用逐级提取法,对根系内不同形态铜进行逐步提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铜处理下铜在‘凤丹’根中存在的化学形态以NaCl提取态铜为主,其次是去离子水提取态铜和HCl提取态铜;而丹皮酚主要存在于80%乙醇提取液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用于评价湿疹纳米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湿疹纳米乳中包封的丹皮酚与未包封的丹皮酚。HPLC法测定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 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在0.4160~41.6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43%,RSD为2.90%;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值为(92.43±0.44)%,RSD为0.43%(n=6),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纳米乳上样回收率为(90.5±0.17)%,RSD为1.84%。结论 葡聚糖凝胶G-50可以将湿疹纳米乳和游离的丹皮酚较好地分开,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可作为工艺研究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丹皮酚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牡丹皮中提纯的丹皮酚结晶(0.6 mg.mL-1)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ic virus,TMV)混合10 m in后对TMV枯斑抑制率达80%以上,说明丹皮酚对叶圆片中的病毒复制具有抑制作用;电镜下观察丹皮酚与TMV混合对粒体形态没有影响;丹皮酚与TMV混合后透析病毒可恢复侵染力,表明丹皮酚对病毒没有直接毒害作用;用丹皮酚喷施叶面不影响病毒侵染;低含量丹皮酚可阻碍TMV-CP的体外聚合,对TMV-RNA无体外抑制侵染作用.据此推测,丹皮酚对TMV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其与TMV-CP结合而影响病毒粒体对叶片表面侵染位点的识别,或影响植株体内TMV-CP亚基的体内聚合.  相似文献   

9.
建立油用牡丹根部HPLC指纹图谱,为贵州引种油用牡丹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12个油用牡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丹皮酚含量。液相条件为C18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 ℃,进样量10 μL。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与聚类分析,得到了12个油用牡丹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显示,山东菏泽、河南洛阳、贵州沿河、贵州思南的油用牡丹样品指纹图谱的特征性与专属性较强,11个共有峰稳定性良好;除G9外,其余样品间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不同产地油用牡丹样品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基本一致。12个油用牡丹样品丹皮酚含量均在0.29 mg·g-1以上,其中河南洛阳丹凤(G6)、河南洛阳紫斑(G4)、山东菏泽紫斑(G3)丹皮酚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399 mg·g-1、0.398 mg·g-1和0.397 mg·g-1。贵州沿河、思南引种的油用牡丹凤丹和紫斑生长良好,但丹皮酚含量与引种地油用牡丹存在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性好,为贵州其他地区油用牡丹引种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牡丹皮中7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综合多成分指标含量分析不同产地牡丹皮等级的内在质量关系,探讨牡丹皮规格等级内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等级牡丹皮样品中7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5μm,250 mm×4.6 mm),检测波长为230 n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建立的HPLC方法中的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分别在0.004~0.055、0.013~0.189、0.003~0.045、0.019~0.291、0.002~0.030、0.005~0.076、0.050~0.752μ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3%、96.12%、99.19%、92.69%、97.49%、103.96%、99.71%。[结论]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单、精确,可用于同时测定不同规格等级牡丹皮中7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等级牡丹皮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规律不尽相同,其中铜陵、芜湖和亳州产地牡丹皮等级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呈现弱的负相关,即随着等级升高含量降低,其他产地牡丹皮等级与含量之间无统一趋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