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秦巴山区陕西片区29个贫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配置情况,通过2013~2017年陕西省29个贫困县财政扶贫资金的数据,运用DEA模型对其财政扶贫资金的规模、结构与配置使用效率进行分析,测算其减贫效率,探讨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因素。数据表明:27个贫困县扶贫综合效率为DEA无效,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总体有所下降,减贫效率不高。认为应通过更新扶贫理念,开展针对性分类扶贫、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管理水平,优化扶贫资金配置,使脱贫工作稳步推进,从而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李彬彬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28(8):282-295
为探究致富带头人的带贫减贫机制及个体特征的影响,基于参与式扶贫理论与涓滴理论,利用20个县市致富带头人的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带贫减贫的机制进行了剖析,检验了个体特征对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研究表明:致富带头人同时具备“农民”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具有明显的主动“带富”特征,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包含了“利己性”与“利他性”的双向特征,致富带头人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对带动农户增收和脱贫影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还需进一步深化。因此,需要培育多种形式的致富带头人,扩大乡村经济精英与社会精英范围,加强致富带头人系统化技能和管理培训,强化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提高身份认同,激发带富潜能。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以来,中国农村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贫困人口减少、脱贫摘帽县数量增加、世界减贫的中国贡献;微观层面上,贫困人口收入、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依托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市场、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减贫主体的精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贫困地区的财政供给,实现了减贫路径的精准;第三方评估的开展,保证了脱贫质量,实现了减贫保障的精准;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扶志""扶智"政策的实施、"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培育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减贫对象的精准。2020年后,中国面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叠压,可从统筹减贫主体、调整减贫路径、保障持续投入、重视相对贫困4个方面优化2020年后农村减贫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现状的分析 ,明确精神助贫的重要作用 ,提出经济助贫与精神助贫相结合是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的重要途径 ,为贫困生救助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实施生态扶贫战略提高生态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整体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两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开放式扶贫工作和生态建设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这两项任务实施目标不同,已有项目并没有相互兼顾,近三十年的实践表明,两类项目所瞄准的地区存在较高重叠。因此,实施生态扶贫战略,兼顾减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提高两者的整体效果,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设和扶贫双赢的道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实施生态扶贫战略的四项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8.
9.
10.
我国扶贫开发以来,扶贫成效显著,2020年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份,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以及2020年后绝对贫困问题转为相对贫困问题该如何解决,基于此,构建VAR模型,研究各扶贫减贫机制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以建立长效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河北阜平特色扶贫产业的益贫和减贫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河北阜平特色扶贫产业的益贫、减贫效益,为其今后特色扶贫产业的政策制定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分别从直接和间接效益两方面构建其5类特色扶贫产业的益贫、减贫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效益评价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5类产业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甲鱼、大枣、核桃、养鸡和养羊,甲鱼、大枣、核桃的综合得分差距较小且明显高于养鸡与养羊。由于大枣产业的总收益率最高,间接效益仅次于核桃产业,而核桃产业的间接效益高于其他产业,因此阜平今后应重点发展这两类扶贫产业。 相似文献
12.
13.
以山西省沁水县为例,采用A-F方法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485户脱贫户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表明:脱贫户普遍呈现多维相对贫困状态,各维度都有相对贫困的发生,不同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有所差异,其中经济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最高.以剥夺阈值k=4为分界线,对影响脱贫户相对贫困的因素进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因素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不同,其中帮扶因素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构建现阶段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为核心的反贫长效机制,包括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机制、促进持续增收的常态化反贫机制、"普惠"+"特惠"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机制、破除"贫困文化"的宣传教育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效、解决多维相对贫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西农业学报》2022,(8)
以山西省沁水县为例,采用A-F方法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485户脱贫户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表明:脱贫户普遍呈现多维相对贫困状态,各维度都有相对贫困的发生,不同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有所差异,其中经济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最高。以剥夺阈值k=4为分界线,对影响脱贫户相对贫困的因素进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因素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不同,其中帮扶因素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构建现阶段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为核心的反贫长效机制,包括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机制、促进持续增收的常态化反贫机制、"普惠"+"特惠"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机制、破除"贫困文化"的宣传教育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效、解决多维相对贫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农民合作社总量达213.8万家,入社农户突破1亿户,约占家庭承包农户总量的48.5%。不难预见,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正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也愈发重要,扶贫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政策,期间经历了区域开发式扶贫政策、攻坚式扶贫政策、新世纪整村推进扶贫政策。扶贫模式由最初的区域化推进发展为县级瞄准,再到整村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对贫困地区及人口全面、精准扶贫的呼声越来越高。一、畜牧业精准扶贫的现状近年来,为推进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国家逐步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现农村在产业减贫的过程中凸显了四重优势:即经济优势、社会优势、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并指出了产业减贫过程中的逻辑思路。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提出了推进减贫可持续发展的五点建议:加快乡村内外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与联合体集聚作用,巩固产业振兴发展根基;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维持产业发展稳定;重视农村产业人才的吸纳和培育,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建设“一村一品”示范区域,形成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