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改良效果2.1 改良牛头数增加推广黄牛改良配套技术10年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全国122个商品牛基地县统计,197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67.4万头,占当年存栏黄牛的12.50%,198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发展到291.3万头,占当年黄牛存栏的34.9%,比1978年增加223.9万头,年递增15.7%.  相似文献   

2.
白莲区位于海南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草丰盛,雨量充沛,是饲养海雷黄牛较多的地方。现养有黄牛5,626头,其中母牛1,700多头,水牛964头。该站是我县推广牛冻精配种改良的先行点。自1979年中央农业部定本县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以来,白莲畜牧站在海南行政区、县有关部门和公社领导的支持下,积极推广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新技术,为改良牛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1979年  相似文献   

3.
<正>1978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在全国26个省、区、141个县(市)。建立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大面积开展黄牛改良工作。1989年各基地县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在黄牛改良重点地区进行了改良效果普查。经过1年多的努力工作,有20个省、区、122个县(市),1090个乡镇,共普查黄牛及改良牛17万头,经资料整理、核实,确认有15万头的数据可靠,现将改良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掖地区黑河中游的张临高三县市,1989年由地区统筹规划,确定4年建成张临高奶肉牛基地。基地建设依托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建成的49处黄牛冻精点和饲料加工设施,技术干部作指导,农民技术员为骨干,用西门塔尔和黑白花冻精采用级进杂交的方式改良黄牛,大力发展肉乳兼用的商品牛。3年建设,牛饲养量已达13.95万头,改良牛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西北农业大学著名黄牛专家邱怀教授主持的黄牛奶、肉改良研究,经过近10年的努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个课题组在陕西的陇县、千阳、富平等7个县建立并完善了黄牛繁育、饲养及饲料生产、产品加工及流通、疫病防治、咨询服务等5个综合配套体系,分别利用丹麦红牛、短角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自1974年开始进行黄牛改良工作,1986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到1989年末,全县牛存栏达10.57万头,其中改良牛存栏达4.7万头。年平均黄牛改良2万头,其中黄牛改良冷配1.5万头。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黄牛改良的关键是要做好劣种公牛的去势。为此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对劣种公牛的去势方法进行了改进,摸索出了附睾尾摘除去势劣种公牛法,经过几千头去势公牛验证,效果优于其它去势法。一、基本做法1.手术器械及药品的准备同常规去势术。2.保定:有4柱栏的可采用站立保定;对个体小的公牛,也可先把头固定在木桩上,不用4柱栏,  相似文献   

7.
为了总结近10几年来,全国商品牛基地黄牛改良技术经验及改良效果,提出今后工作方向,1989年各商品牛基地县,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的要求,开展了黄牛改良效果普查,经过1年的工作,有20个省、区,122个市县,1090乡镇,共普查黄牛及改良牛17万头,后经资料整理,核实,确认有15万头牛的数据准确、可靠,现将普查工作总结、改良效果,报告如下。 1 黄牛改良取得巨大成就 1.1 牛种发生根本变化我国养牛业历史悠久,养牛数量居世界第5  相似文献   

8.
黄牛生产是我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自1976年以来,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在全区普遍开展黄牛改良,取得显著成绩。累计改良配种8万多头,产活改良牛6万多头。适繁母牛比例由28.3%提高到45.2%,繁殖率由30%提高到38%,出栏率由1.04%提高到6.37%。累计出售改良牛4万头,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外贸出口改良牛4700头,换取外汇88万美元,群众获得收入270万元。目前全区改良牛存栏2万头,占存栏牛总数10%。改良牛比本地牛生产性能、经济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回顾80年代初,我省的黄牛改良方向是黄牛变奶牛,大力发展奶牛生产,并建立了3个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带动全省黄牛改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省畜牧局五项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省的广大养畜单位和专业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黄牛改良工作进展。进入...  相似文献   

10.
<正> 河西黄牛属于蒙古牛种,体格偏小,生长发育缓慢,是以役用为主的地方品种。张掖地区从1980年开始引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8年底9年累计共授配母牛84179头,产活杂种牛犊44716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38000头,占黄牛总数的24%。其中1代改良牛33440头,占改良牛总数的88%,2代改良牛3800头,占总数10%,3代以上改良牛760头,占总数2%,为了全面了解本区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89年3—5月我们对全区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变当地黄牛体格小、役力差、生产性能低的状况,促进农民养牛效益的提高,我县从1977年开始示范推广牛的冷配技术,结合引进秦川牛,开展黄牛品种改良。到1986年底,累计改良配种(冷配、秦配合计)32,520头,产犊2万余头,出栏改良牛1.5万头,群众收入750万元,现存栏改良牛5,000多头。目前除饲养好的改良牛在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市北部山地牛毛色杂,体格小,产肉少,群众喂养效益低,役用差。根据省上1977年有关山地牛改良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提出了以我市北部渭此岸原5县为重点开展秦川牛改良山地牛综合技术研究。并在1978、1979年改良示范的基础上正式推广,扩大改良面。目前此5县的秦川牛和改良牛已占到牛群的83.8%,比1978年初增加了3.35倍,改良牛毛色变红,体格增大,生长发育变快,肉用性能提高,饲料消耗降低,繁殖性能也较山地牛有所提高,役用能力加大,适应性良好,基本上实现了山地牛“秦川化”。在改良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生产,采取先示范后推广,边试验边推广的方法,开展了改良牛的体型外貌观察,生长发育测定、肉用性能试验、繁殖性能对比分析、适应性观察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狠抓“冷配”,淘汰取缔劣等公牛配种,避免近亲繁殖等关键性技术措施;注意了改良任务指标与市(地区)站年度工作计划的有机统一,辅之以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不仅使改良比例大幅度提高,还研究总结出了黄牛改良工作的一整套综合技术,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向肉乳方向改良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十年来,改良配种复盖面已普及到全区七县230个乡,累计改良配种7.8万头,产活改良牛5.1万头。全区人工授精受胎率由1976年的平均29.1%提高到1986年的75.48%,出现了一些受胎率在90%以上的配种网点。改良牛在牛群中的比例增加,牛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据测定:杂交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15.
会泽县乐业镇属典型的半山区、槽区,区域内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养牛,有着优质肉牛养殖的传统。但长期以来主要饲养本地黄牛,普遍存在生长速度慢、体格小、饲料报酬低等缺点,而通过黄牛冻精人工改良后效果明显。据测算,每头改良牛可比本地牛多收入500-700元,经济效益显著。笔者长期从事基层黄牛冻精改良的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6.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饲养历史悠久。1979年被定为国家黄牛生产基地县,1987年承担国家农牧渔业部“中原优良肉牛品种推广”丰收杯项目,并获二等奖,1992年又被定为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5年底全市黄牛存栏达到18.52万头...  相似文献   

17.
泰山区针对本地黄牛在生产性能、饲养管理及饲料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本区黄牛、饲料资源及其利用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引进良种、快速育肥和推广应用青贮氨化饲料等配套技术措施为主的黄牛改良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全区1989-1993年黄牛改良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  相似文献   

18.
热衷黄牛改良事业的人──记高级畜牧师张爱菊戚晴生徐州,养牛业历史悠久,自七十年代以来,坚持把黄牛改良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成绩显著.从1979年起,是江苏省外贸出口肉牛的主要产地,1989年,有2个县列入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徐州养牛业的发展是中原肉牛带...  相似文献   

19.
和田地区地处新疆最南端,是以农为主的地区。黄牛是和田地区家畜的主体畜种之一,但和田黄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为改变这种状况,1979年开始引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黑白花、夏洛来等冻精颗粒改良本地黄牛,10年累计受配母牛10.7万头次,产改良牛6.2万头。为验证改良效果,确定改良方向,我们对和田市肖尔瓦克乡的2600头牛进行了调查,现将西门塔尔和黑白花杂交牛与本地牛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西杂F_1生长母牛消化率及氮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牛对饲料的消化率及氮平衡状况是研究牛的营养需要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黄牛改良工作中,对改良牛的消化代谢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却很少见到对西门塔尔牛改良后代消化代谢的研究报导,为了更准确地制定西门塔尔改良牛的营养需要,有必要对其消化率及氮平衡状况加以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