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土高原农业高效调水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节水农业必要性的分析,总结出调水技术的主要类型为:培肥地力以肥调水;轮作倒茬调水;间隙休闲调水;抗旱育种调水;节水灌溉调水,径流农业调水和化学技术调水。  相似文献   

2.
农业节水的重要性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农业节水的重要性,提出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转变水资源供需观念、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经济灌溉定额、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采用先进的输水节水技术及以肥调水技术、加强污染源防治力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干旱规律,提出了该地区抗旱减灾与节水高产的主要障碍与关键技术问题,阐述了该地区作物抗旱节水技术研究现状,包括轮作平衡调水技术;肥水耦合,以肥调水技术;中耕深松,秸秆还田,蓄水保墒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化学制剂节水技术;抗旱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更好地调控雨水资源,保障该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宁南山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间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开发中取得的11个方面的重大进展与突破进行了综合评述。这11个方面的进展与突破包括:调整旱作农业发展战略;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开辟多种水源,扩大补充灌溉;坚持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推行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法,建立以“五墒耕作法”为内容的抗旱耕作技术体系;培肥地力,以肥调水;引进,选育与推广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大力发展覆盖种植技术;积极推行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农业高效调水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大部分地方的降雨量为 2 5 0~ 6 0 0mm ,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 136 91亿m3,人均 484 5 8m3,仅为全国人均的 1/3。自然降水年际变率大 ,季节分布不匀 ,干旱灾害频繁 ,水资源缺乏 ,已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同时黄土高原地形复杂 ,沟壑纵横 ,土地贫瘠 ,风蚀、水蚀和沙化严重 ,农业生产不稳定 ,社会经济发展滞后 ,使水资源问题突出。因此 ,径流调水 ,以肥调水 ,抗旱保水 ,化学调水 ,灌溉节水等调水技术 ,是发展黄土高原高效农业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几种调水方式和增产途径 ,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保持耕作的发展与内涵,分析了保持耕作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高留茬深松技术的原理,并组装集成旱作农业保持耕作技术体系,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与利用效率为核心,实施动态的田间管理技术,做到以种节水、以肥调水、以耕蓄水、以材料保水。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及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以雨养和旱作农业为主,发展省域有机旱作农业是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梳理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省域内年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集中降水时期与作物需水临界期重合较差、水土流失和风蚀严重等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了适用于有机旱作模式的水肥高效利用措施:从作物生理节水、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地膜覆盖节水等方面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加强雨水集蓄、耕作保墒、增施有机肥、调亏灌溉等措施的科学合理利用,协调农田可用水、土壤水肥保蓄和供应性能,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全面促进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地下水漏斗区,属干旱中心,为了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进行了农艺节水技术应用模式探讨,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推广节水品种、推广农田覆盖技术、加强土壤深松、以肥调水、定额灌溉、浇关键水等应用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东南丘陵区旱地耕作制度的类型、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南丘陵区旱地耕作制度主要包括多熟种植、轮作换茬和复地连作等三大类型,每一类型含有多种种植模式。为实现旱地耕作制度的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东南丘陵区在发展旱地农业时主要采取了以下9项配套关键技术:(1)坡改梯田建设与综合治理技术;(2)集径流蓄水与节水灌溉技术;(3)培肥土壤与以肥调水技术;(4)深耕细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5)抗耐旱作物与品种的选用及配套技术;(6)秸秆覆盖与地膜栽培技术;(7)丰产沟与丰产坑耕作技术;(8)旱地错季适应栽培技术;(9)化学制剂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形成明显的湿季和旱季,阐述了季节性干旱、土壤水分特征因子和土壤物理性质退化导致的水分问题,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调控生物或工程技术措施。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渗率、以肥调水、覆盖技术、人工保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胡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12-5514
通过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水土保持对该县农业的影响分析,可得出水土保持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贫有重要的作用。1985~2004年期间水土保持的成效对安塞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表明,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将会有力的推动安塞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水土保持对提高该县农业生产总产值和农业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能有力地缓解当地的贫困状况,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生理生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蔡燕  王会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71-5273
研究土壤水资源的特征和作物耗水与土壤水的相互关系,可以有效地指导在农业用水中增加土壤水的用水量、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介绍了土壤水资源量的计算、土壤水分的动态规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和作物的需水耗水规律等农业节水中涉及的利用土壤水资源研究的若干生理生态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是西北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生态环境恶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从长远看,建立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是势在必行的。本文根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和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节水农业这个大方向,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节水型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和对策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相对重要性的排序,为在该地区进行节水农业发展的综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土壤水、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并进行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土壤水资源调控模型,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相当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北省水土资源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及水土资源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草植被建设对控制水土流失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意义。但是,大量资 料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地和草地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林草植被对土壤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必将产生严 重后果,笔者强调生态植被建设须坚持土壤水资源平衡利用原则。在对土壤水量收入和支出诸因素分析的基 础上,指出采取拦蓄降水、降水高效叠加利用、覆盖保墒和减少植被蒸腾等途径及措施,以实现土壤水资源平 衡利用。提出林地降水高效叠加利用技术的思路及研究解决办法;研究建立植物蒸腾耗水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筛选节水植物种类或种提供科学依据;植被蒸腾量的调控,根据叶面积指数与土壤耗水量的关系,在土壤水 资源平衡利用的原则下,确定其盖度和种植密度,后期通过控制树冠、适度疏枝、合理平茬(刈割)等进一步加 以调节。  相似文献   

17.
红壤地区土壤母质发育程度对红壤持水供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同一种土壤母质(玄武岩)的红粘土和棕泥土的持水和供水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粘土和棕泥土由于风化和淋溶程度不同对土壤质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对土壤的持水供水特性产生明显影响,这种影响要明显大于同一种土壤如棕泥土或红粘土由于利用方式和耕作制度不同所引起的土壤持水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马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的马蹄无公害生产技术是通过对种子种苗及土壤进行消毒,种植脱毒组培苗,推广二段育苗,施用腐熟消毒的有机肥和生物肥,科学灌溉及正确、安全使用农药等严格技术环节,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种植,生产优质、卫生、安全的马蹄产品。  相似文献   

19.
The bad soil water condition of upland in brown-red soil area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de 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Th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the crucial reasons for soil drought were the contradictory between less rainfall and more evaporation from July to October and the bad soil water character ist ics.The techniques for regulating the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by local deep til lage,tillless culture with ridge and covering with straw were effective in droug ht resistance,and a complete drought resistance can be obtained by combining various ways and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新的土地承包、林业政策法规的贯彻,玛纳斯河流域(全疆)绿洲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需要在思想观念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有相应的变化,建立新的防护林体系,适应新农村建设.开发新的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水土潜力发展现代林业生产;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结合,不同地区又有所侧重,是建立新防护林体系的共同特点,充分体现出现代绿洲林业及现代农业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及荒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