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6):6-9
为了找到青海地区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的主要中间宿主,并对椎实螺(Lymnaeidae snails)体内的蚴虫进行虫种鉴定。对青海部分地区的椎实螺进行压片镜检,结果发现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内无肝片吸虫蚴虫感染。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体内发现雷蚴,雷蚴为肝片吸虫的蚴虫,但是感染率较低为10%。青海萝卜螺(Radix cucnnorica)体内发现了雷蚴和尾蚴,并在养殖青海萝卜螺的水中青菜叶子上收集到囊蚴,经初步鉴定均为肝片吸虫的蚴虫,感染率较高为41.89%。主要中间宿主螺为青海萝卜螺。提取蚴虫体内DNA,通过PCR扩增18S rRNA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用DNAMAN软件进行比对后发现,与Gen Bank中发布的大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和肝片吸虫的18S rRNA的序列进行比对其相似度分别为99.12%和92.03%。可以进一步确定所收集的蚴虫为肝片吸虫的蚴虫。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9):101-103
为了明确青海省藏羊体内一种片形属吸虫的种类,并为青海省藏羊体内片形吸虫的分类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青海省部分地区藏羊片形属吸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对肩部特征不明显虫体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对体长、体宽测量并计算体长与体宽的比值。结果发现肩部特征不明显的虫体的体长范围在1.80~3.40 cm,体宽范围在0.70~1.20 cm,比值范围为2.38~3。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结构符合肝片吸虫的形态学特点。综合结果分析,初步鉴定青海省藏羊体内的片形属吸虫为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相似文献   

3.
羊肝片吸虫病称为肝蛭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或大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引起,据1992年疫病调查在德宏州主要是肝片形吸虫。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多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幼虫在肝实质内移行,通过胆管,引起肝组织的损伤和大量出血;由于成虫阻塞胆道,可引起胆汁停滞、积贮,使局部实质病变;血液出现胆红素,甚至发生黄疽等症状。本病对羊危害极大,尤其对羔羊危害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4.
片形吸虫总RNA的提取及其L-rRNA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构建大片吸虫cDNA文库,获得目的重组抗原,用以大片吸虫病的诊断及其表达序列标签(EST)的获取,本试验制备了大片吸虫的总RNA。采用Trizol试剂,结合使用饱和酚、氯仿及冰乙醇从大片吸虫成虫提取总RNA,同样方法提取了肝片吸虫总RNA和巴马香猪的总RNA,并作甲醛变性电泳比较。三者的总RNA经1%甲醛变性电泳,观察到2条主要目的带,分别是28S和18S,其中18S明显较28S色深且明亮,28S稍显模糊。本次试验获得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无污染的总RNA,并证明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的L—rRNA中不存在切口现象。  相似文献   

5.
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是一类寄生于反刍动物(水牛、奶牛和羊等)肝脏胆管的寄生蠕虫.片形吸虫有两个种(图1),分别为肝片吸虫(F.hepatica,分布于中国北方、欧洲等温带地区)和大片吸虫(F.gigantica,分布于中国南方、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区,感染水牛的片形吸虫是大片吸虫,同时奶牛和山羊也常被这一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片形吸虫病是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并对人有一定危害的寄生虫病。在大部分地区该病病原为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是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据本地的资料和以往的研究显示,广西主要是大片形吸虫。由于国内外对肝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多,对大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少,使得国内一些研究未能注意到这两个种的虫在对动物的致病性及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肝片(形)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骆驼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它的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8.
(一)羊常见吸虫病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又称肝蛭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的。片形吸虫在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  相似文献   

9.
黄维义  何波 《猪业科学》2002,19(10):2-6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DNA,用PCR扩增完整的ITS-2.对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sp 92Ⅱ,Rca I进行酶切和RFLP技术分析.并对ITS-2 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间ITS-2的特点和序列变异的水平.结果显示:广西、四川、黑龙江、法国等地的样品通过PCR均扩增到约550 bp的ITS-2目标片段.Hsp92Ⅱ,Rcal可区别不同种的片形吸虫.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形吸虫ITS-2全长均为362 bp,同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不同种间ITS-2序列存在5~6个碱基差异,变异率约为2.8%.对各地区片形吸虫ITS-2的PCR RFLP分析与对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一致证明,来自四川的样品和法国样品同属肝片形吸虫F.hepattca;广西样品属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黑龙江的样品为中间型片形吸虫.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我国除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外,还存在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0.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号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万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1.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黄牛感染的片形吸虫种类,首先对来自河南济源市一肉牛屠宰场黄牛肝脏上的片形吸虫进行形态学观察,然后基于核糖体ITS1、ITS2区域和线粒体nad1、cox1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ITS1和ITS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济源黄牛源片形吸虫分离株JY003和JY004为Fh/Fg杂合型片形吸虫。基于nad1和cox1基因序列,JY003和JY004与大片形吸虫的相似性高于肝片形吸虫,其中nad1序列与大片形吸虫中国云南、日本和韩国分离株的相似性高达100%。在基于nad1和cox1基因的进化树上,分离株均与大片形吸虫参考株处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首次从河南黄牛体内鉴定出Fh/Fg杂合型片形吸虫,为动物和人的片形吸虫病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体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核糖体DNA (rDNA)的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然后采用非同位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Cold-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片形吸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Cold-SSCP分析显示2种带型。样品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第1种为肝片形吸虫带型,另1种为大片形吸虫带型。本研究建立了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的Cold SSCP方法,可用于这2种吸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片形吸虫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国内外8株片形吸虫(Fasciola)作比较鉴别。形态典型的6株肝片形吸虫(F.hepatica)和1株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两种方法结果。南京的1株不典型虫种(F.sp),其形态特征类似日本中间种/印度片形吸虫(F.indica),RAPD检测则与大片形吸虫聚类,差异仅0.255,亲缘于大片形吸虫,是一株形态不典型的大片形吸虫。比较表明,形态学方法能简单易行正确地判定典型片形吸虫,但难以识别中间种或亲缘种;RAPD技术则从分子遗传变异水平上鉴别虫种,有利于对中间种或亲缘种的识别及新种的发现,两者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肝片吸虫成虫虫体进行抗原纯化,建立藏羊肝片吸虫间接血凝(IHA)诊断方法,并用此方法与粪便检查法检测青海湖地区50只藏羊。结果显示藏羊肝片吸虫阳性检出率,IHA法为48%,粪便检出法为38%。与粪检结果相比,阳性符合率为79.17%,阴性符合率为100%。IHA法结果表明:被检地区藏羊的肝片吸虫感染率达48%,应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相似文献   

16.
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株为研究对象,经PCR扩增出了ITS-1部分基因片段,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并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片形吸虫ITS-1 DNA的多态性。不同地区的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3种带型,第1种为大片形吸虫的带型,第2种为肝片形吸虫的带型,第3种为2种带形的混合带型。广西区样品和大部分贵州省样品属于大片形吸虫带型;四川省、黑龙江省和部分贵州省样品为混合带型;南京市和甘肃省样品为肝片形吸虫带型或混合带型。测序结果表明,根据ITS-1基因的序列变异位点可区分2种片形吸虫;表现为混合带型的样品在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ITS-1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同时也证实,在我国除了这2种片形吸虫外,还可能存在着“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7.
酶切图谱及序列分析虫体ITS2鉴别中国的片形吸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DNA,用PCR扩增完整的ITS-2。对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sp 92Ⅱ,RcaI进行酶切和RFLP技术分析。并对ITS-2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间ITS-2的特点和序列变异的水平。结果显示:广西、四川、黑龙江、法国等地的样品通过PCR均扩增到约550bp的ITS-2目标片段。Hsp92 Ⅱ,Rcal可区别不同种的片形吸虫。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形吸虫ITS-2全长均为362bp,同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不同种间ITS-2序列存在5-6个碱基差异,变异率约为2.8%。对各地区片形吸虫ITS-2的PCR-RFLP分析与对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一致证明,来自四川的样品和法国样品同属肝片形吸虫F.hepatica;广西样品属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黑龙江的样品为中间型片形吸虫。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我国除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外,还存在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片形吸虫的种类,并为重庆地区片形吸虫的分类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对重庆地区黄牛、水牛肝脏上寄生的片形吸虫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后,根据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和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法国肝片吸虫gDNA为对照,对所采样品gDNA用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的ITS-1和ITS-2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形态学鉴定均为“不规则”片形吸虫,电泳结果显示均分别扩增出特异性ITS-1和ITS-2条带。结论综合形态学和PCR鉴定结果,初步认为重庆地区存在着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19.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等病症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肝蛭病,多呈地方流行,该病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羔羊,可引起大批死亡,并对人有一定危害。片形吸虫分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在大部分地区该病病原为肝片吸虫,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为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20.
山羊肝片吸虫病是反刍兽片形吸虫病中常见病之一。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反刍兽的肝脏和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大片吸虫病主要发生于南方各地。而肝片吸虫病散发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北方区域较为普遍,在养羊区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该病可导致发病羊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