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探讨水貂皮肤和毛囊发育机理,试验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水貂毛皮成熟期皮肤及毛囊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Ⅰ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貂皮肤表皮细胞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都有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的强阳性表达,3种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呈空泡状未见到阳性染色,呈苏木精复染的蓝色,皱褶区域和表皮下胶原结缔组织出现了阳性染色为非特异性阳性结果。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在水貂皮肤表皮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广泛表达,直接参与调控皮肤和毛囊的发育。表明EGF、IGF-Ⅰ和IGF-ⅠR基因在水貂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是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同时也是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启动生长活性的主要介导者。成熟的IGF-Ⅰ是由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单链多肽,因与胰岛素同源而得名。猪IGF-Ⅰ基因组DNA全长大于80kb,至少由6个外显子(exon1 ̄6)和5个内含子(intron1 ̄5)构成。虽然IGF-Ⅰ是一个单拷贝基因,但是,由于选择性拼接、不同的polyA位点以及潜在的多个启动子(promotors)的使用,使它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转录和处理而产生了多个成熟的mRNA拼接变异体,结构极为复杂。就猪IGF-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对632只河南县欧拉型藏羊、祁连县高原型藏羊和贵南县黑藏羊的MyoG基因exonⅠ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多态位点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G基因exonⅠ109位存在A→C的碱基突变,存在CC、CA、AA3种基因型,该突变导致MyoG基因exonⅠ37号位谷氨酸(GAG)→丙氨酸(GCG)的错义突变;该位点在3个藏羊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河南县欧拉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体高和体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祁连县高原型藏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贵南县黑藏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显著小于C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DNA样本池结合PCR-SSCP的方法,对摩拉水牛、摩拉-本地杂交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尼里-本地杂交水牛、三元(摩-尼-本)杂交水牛扣广西水牛群体中PRL基因exon3/exon4和PRLR基因exon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PRL-exon3/exon4基因片段中所有水牛群体全部为G核苷等位基因,没有发现A核苷等位基因(Rsa Ⅰ酶切位点),在广西水牛群体内发现1个有义突变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T→S).在PRLR exon3基因片段中所有水牛群体均为S18N(丝氨酸→天冬酰胺)突变中与低产奶量相关的N等位基因,与其他水牛群体比较广西水牛群体中存在1个碱基转换(C→T).结果表明,水牛群体中PRL-exon3/4的GG核苷基因型可能与其高乳脂率相关,PRLR-exon3基因片段的N等位基因可能与水奶牛群体整体的低产奶量相关,广西水牛群体中存在的新突变可能是导致其产奶量进一步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利用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pcDNA3-GRF微球、pIRES-HBs/AgSSM微球和GHRP-6微球.将空微球、pcDNA3-GRF微球(1 mg/kg),pIRES-HBs/AgSSM微球(1 mg/kg)和GHRP-6微球(1mg/kg)分别肌肉注射至水貂骨骼肌.120 d后,3个试验组水貂体长均高于空微球组(P<0.01);采用RIA法测定各组水貂血清IGF-Ⅰ浓度,3个试验组水貂血清IGF-Ⅰ浓度均比空微球组高,但pcDNA3-GRF微球组血清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cDNA3-GRF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有明显的促水貂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绵羊肌肉中IGF-Ⅰ基因的表达规律,试验以白藏杂交羊、藏绵羊、凉山半细毛羊和白凉杂交羊等4个周岁公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分析了4个群体中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等4个肌肉组织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在4个群体的4个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每个群体中的4个部位的表达存在各自的规律性;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中的IGF-Ⅰ基因的表达均以在白藏杂交羊群体中表达最高,而在其他三个群体中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的表达呈现各自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京海黄鸡IGF-Ⅰ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Ⅰ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Ⅰ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Ⅰ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8.
李慧一  马跃  徐艳春 《野生动物》2010,31(3):115-120
根据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cDNA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基因组上成功扩增并克隆了MHCClassⅠ基因片段,命名为TLA-A。该片段全长2 820 bp,包含MHC ClassⅠ分子基因约85%的长度,包括Exon 1部分序列、intron 1、exon 2、intron 2、exon 3、intron 3、exon 4、intron 4、exon 5、intron 5、exon 6、intron 6和exon 7部分序列。与其他物种的ClassⅠ基因相比,虎与家猫、猎豹、豹猫、大熊猫、狗、马、松鼠猴、人、黄猩猩等物种的同源性依次为93.4%、91.8%、87.3%、86.4%、85.1%、85.1%、84.6%、84.3%、83.7%,种间序列差异主要表现在exon 2、exon 3两个肽结合区。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的5’UTR、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IGF-Ⅰ基因的5’UTR中的2个目的片段均未发现PCR-SSCP遗传多态;在第4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在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中存在有1碱基A→G突变。适合性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与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发现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lt;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lt;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lt;0.01),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应是影响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作为黄羽肉鸡饲料报酬分子标记的可行性,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对394只黄羽矮小型肉鸡IGF-1基因的5’侧翼区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IGF-1基因的5’侧翼区PCR扩增产物经HinfⅠ酶切后出现AA、AC和CC 3种基因型;经χ2检验,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平均值分析发现,纯合基因型之间饲料报酬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AA基因型个体显著优于CC基因型个体,A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12个阶段体重、日增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IGF-Ⅰ基因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473、0.5149、0.137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是0.6048、0.3952,且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撒坝猪IGF-Ⅰ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其生长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增效基因型为AB基因型,180日龄体尺性状的增效基因型多为BB基因型(部分性状表现为AB基因型最高)。结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ative trait locus, 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试验根据GenBank登录的牛2,4-双烯-CoA还原酶1(2,4-dienoyl-CoA reductasel,DECR1)基因序列(NP_001068891)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对德国美利奴绵羊、杜泊绵羊、特克塞尔绵羊DECR1基因的exon 5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3个绵羊群体exon 5单链构象多态性(SNP),所获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exon 5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构建了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绵羊DECR1基因exon 5长为137 bp,3个绵羊群体中exon 5均不存在SNPs,各种动物之间DECR1基因exon 5的同源性较高,在81.02%(鸡)~97.08%(牛)之间,其中绵羊和牛同源性最高,达到97.08%;与鸡的同源性最低,为81.0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绵羊首先与牛聚为一类,再分别与兔子、狗聚为一类,最后分别与人、猪聚为一类,绵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与传统分类相一致,说明DECR1基因exon 5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3.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后的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GF-Ⅰ受体基因(IGFIR)、IGF-Ⅰ结合蛋白-3基因(IGFBP3)、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和κ-酪蛋白基因(CSN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IGF-Ⅰ添加浓度的增加,β-酪蛋白基因(CSN2)、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ACA)、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基因(FABP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上调(P<0.05)。提示,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 IGF-Ⅰ)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法检测基因变异,并分析其变异与鸡末期产蛋性能的相关性。以绿壳蛋鸡(n=113)作为试验材料,对IGF-Ⅰ基因5'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调控区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AA、AB、BB共3种基因型,经χ2检验绿壳蛋鸡在IGF-Ⅰ位点上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相关分析表明,IGF-Ⅰ基因5'调控区PstⅠ位点对于产蛋末期(14和15月龄)的产蛋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试验根据GenBank登录的牛2,4-双烯-CoA还原酶1(2,4-dienoyl-CoA reductase1,DECR1)基因序列(NP_001068891)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对德国美利奴绵羊、杜泊绵羊、特克塞尔绵羊DECR1基因的exon 5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3个绵羊群体exon 5单链构象多态性(SNP),所获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exon 5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构建了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绵羊DECR1基因exon 5长为137 bp,3个绵羊群体中exon 5均不存在SNPs,各种动物之间DECR1基因exon 5的同源性较高,在81.02%(鸡)~97.08%(牛)之间,其中绵羊和牛同源性最高,达到97.08%;与鸡的同源性最低,为81.0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绵羊首先与牛聚为一类,再分别与兔子、狗聚为一类,最后分别与人、猪聚为一类,绵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与传统分类相一致,说明DECR1基因exon 5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长激素及其相关基因在不同肉鹅群体中的多态性,以GH和IGF-Ⅰ基因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肉用鹅群体的225个个体进行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分析.结果发现:吉林白鹅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未发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冷诱导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基因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分析了民猪的IGF-Ⅰ、IGF-Ⅱ、IGF-ⅠR和IGFBP-3基因在骨骼肌中冷诱导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IGF-Ⅰ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IGF-Ⅱ和IGF-ⅠR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而IGFBP-3冷诱导前后表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检测水貂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T138A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水貂毛色表型的相关性。提取5种被毛色型430只水貂血液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对TYR基因T138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统计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通过卡方(χ2)独立性检验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水貂毛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138A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T和A,形成TT、TA和AA 3种基因型,AA基因型在吉林白水貂群体中为优势基因型(0.9069),而TT基因型为金州黑水貂、珍珠水貂、咖啡水貂和银蓝水貂群体的优势基因型,其中在金州黑水貂群体中基因型频率最高(1.0000)。关联分析表明,TYR基因T138A位点的多态性与毛色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001)。表明TYR基因T138A位点可能是影响水貂毛色的主控位点或与调控白色被毛表型主控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鹅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鸡、鸭等的IGF-Ⅰ基因5’调控区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兼并引物,从五龙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了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得到长796 bp的序列。五龙鹅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与鸭、鸡的同源性分别为98.1%、93.0%,充分显示了IGF-Ⅰ基因在进化上的高保守性;与鸭相比有4处碱基缺失和7处碱基插入;与鸡相比有4处碱基缺失和3处碱基插入。对其序列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发现,共有5种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20.
从GenBank中读取鸡、鸭、鹌鹑、火鸡等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设计引物,运用RT-PCR法从五龙鹅的总RNA中克隆了IGF-Ⅰ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662932)。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龙鹅IGF-Ⅰ基因的编码区长462bp,与鸭和鸡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8.1%;分子进化树进一步揭示了五龙鹅与鸭、鸡及其他动物的进化关系;同源建模分析发现该基因有3个α-螺旋组成。克隆鹅IGF-Ⅰ基因表达序列,然后连接到pET-32a载体上进行原核表达。经SDS-PAGE分析发现原核表达产物约为28ku的融合蛋白,Western杂交分析表明,重组蛋白为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