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幼犬出生时双侧睾丸在腹腔内,出生后10~14天下降至阴囊。若一侧或双侧睾丸未降仍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管内者则称隐睾。隐睾多为单侧,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较多,宜尽早手术摘除。2003年4月,笔者接诊了两例隐睾肿瘤患犬。现将诊疗过程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1_1 病例一 4岁京巴犬,主诉食欲、精神完全正常,洗澡时发现腹内有一异常硬块,前来就诊。临床检查:T38.4℃,P72次/分,R34次/分,阴囊内有一侧睾丸。腹腔内触诊可摸到鹅卵状质地稍硬游离硬  相似文献   

2.
隐睾是犬的常见病,分为腹股沟隐睾和腹腔隐睾。本文对3例犬腹腔隐睾进行了微创摘除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利用腹腔镜对犬进行腹腔探查,找到隐睾,并使用微创手术器械将隐睾摘除。术后3个病例均恢复良好。术后对隐睾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均发生病变,3例隐睾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别为睾丸支持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和慢性睾丸炎。结论:利用微创手术治疗犬腹腔隐睾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由于腹腔隐睾发生病变的概率较高,应尽早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3.
犬隐睾症是指雄性犬科动物的睾丸经性成熟发育后,仍旧无法正常回降至阴囊中而呈现出的病态。犬隐睾症可根据睾丸回落状态,分为睾丸异位和睾丸下降不完全;根据睾丸下降数量,分为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根据腹腔内隐睾所处的位置,分为内源性隐睾和外源性隐睾。该病在公犬群体中发生率稳定在10%左右,易导致犬只发生间质细胞瘤。本文就一例博美犬单侧隐睾症的诊断与治疗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1生精机能障碍 睾丸在腹腔或腹股沟内没有下降到阴囊称隐睾,是睾丸韧带异常发育引起单侧或双侧睾丸没有下降而形成。一侧性隐睾的正常睾丸有精子形成,两侧隐睾没有精子形成。睾丸、附睾都比较正常,无有效治疗方法。常见于马、猪、犬等,牛、羊、鹿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犬睾丸支持细胞瘤是兽医临床常见的犬睾丸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犬,尤其患隐睾的病犬,病犬表现为脱毛、色素沉着、不育等临床症状。2009年8月,我们根据病史调查、临床检查、腹腔探查及病理解剖学检查的结果,诊断病犬为腹股沟隐睾良性支持细胞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犬睾丸支持细胞瘤是兽医临床常见的犬睾丸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犬,尤其患隐睾的病犬,病犬表现为脱毛、色素沉着、不育等临床症状。2011年9月,我们根据病史调查、临床检查、腹腔探查及病理解剖学检查的结果,诊断病犬为腹股沟隐睾良性支持细胞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纹 《兽医导刊》2010,(8):64-64
犬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的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较高。正常情况下,犬在出生前后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若一侧或者两侧未下降至阴囊,则形成隐睾,单侧性的隐睾比双侧性的多见,且右侧比左侧容易发病。任何品种的犬均可发生。犬隐睾有两种:一种位于腹股沟管内,另一种位于腹腔内。  相似文献   

8.
朱纹 《动物保健》2010,(8):64-64
犬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的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较高。正常情况下,犬在出生前后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若一侧或者两侧未下降至阴囊,则形成隐睾,单侧性的隐睾比双侧性的多见,且右侧比左侧容易发病。任何品种的犬均可发生。犬隐睾有两种:一种位于腹股沟管内,另一种位于腹腔内。  相似文献   

9.
犬睾丸肿瘤是犬的常见肿瘤,在老龄犬多发.作者于2008年12月25日在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发现一例犬隐睾睾丸痛,已发生腹腔转移,特此报告.  相似文献   

10.
牛的隐睾群众叫“独旦”,是睾丸滞留在腹腔内而未降入阴囊。隐睾在各种家畜均可发生,我们常见有猪和牛。隐睾发生在一侧的较多,隐睾的体积大约是正常睾丸的1/3—1/4,而且较正常的睾丸为软。而阴囊中的另一个睾丸较正常的大。隐睾公牛,由于具有性欲,性情粗暴恶劣,抵人伤畜,以及有难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睾丸在发育正常的情况下,由肾脏后方下降,通过腹股沟管。而幼犬在出生后40d左右,睾丸下降到阴囊,睾丸在腹股沟区域或腹腔内的滞留称为隐睾。隐睾出现于单侧、双侧都比较常见,相比较而言,单侧比较常见。建议摘除滞留的睾丸,因为它会持续分泌多余的激素,使动物体内温度异样,并有较大增加患肿瘤和遗传病的风险。(一)类型隐睾分为腹股沟隐睾和腹腔内隐睾。(二)诊断隐睾多发生于泰迪犬类,可以先通过对阴囊进行触  相似文献   

12.
<正>1隐睾隐睾指公猪一侧或两侧睾丸滞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未能正常降入阴囊内的现象。由于腹腔温度高,隐睾会影响精子的产生。单侧隐睾公猪的睾丸虽能正常产精,但其产生的精液量少,精子密度较低。隐睾是由隐性不良基因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但其并不少见。单侧隐睾的公猪虽有生育能力,但其后代绝不能留作种用。2睾丸发育不全病公猪睾丸小而硬,但有的睾丸小,硬度正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分析肽能神经递质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犬隐睾及睾丸肿瘤中的分布和表达,并与同年龄正常睾丸组织进行比较,为认识犬睾丸肿瘤恶变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Gomori银浸染、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织中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及肥大细胞等组织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免疫荧光法结合IPP统计分析PGP9.5和NPY在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显示,正常犬睾丸生精上皮由4~7层生精细胞及Sertoli细胞构成,间质组织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稀疏。隐睾生精小管基底膜胶原纤维厚度增加,Sertoli细胞核浓缩位于生精小管基底,间质网状纤维增多。睾丸肿瘤组织结构不清晰,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无规则分布,肥大细胞较正常组及隐睾组显著增多。免疫荧光定位表明,PGP9.5在正常睾丸Leydig细胞中呈中等阳性表达,生精细胞中无明显表达;隐睾Leydig细胞及生精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睾丸肿瘤中偶有表达。NPY在正常睾丸Leydig细胞中偶见阳性表达,生精细胞中无表达;隐睾Leydig细胞及生精上皮中无表达,间质小血管管壁呈高密度强阳性表达;睾丸肿瘤组织中无明显表达。免疫组化统计表明,睾丸肿瘤组织中PGP9.5和NPY较正常组极显著降低(P<0.01),隐睾组PGP9.5和NPY表达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因此,犬隐睾时PGP9.5及NPY的表达增高,提示犬隐睾时已有发展为肿瘤的趋势,且与肿瘤恶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1隐睾在性发育的早期,睾丸存在于腹腔,以后下降至阴囊继续生长,下降的时间因动物种类而异,猪为出生后1~2星期,驹大约1岁。凡睾丸未下降至阴囊者,均称为隐塞。如果下降至腹股沟,称为腹部隐睾;如果一侧睾丸下降至阴囊,另一侧仍在腹腔或腹股沟,称单侧隐睾或单睾;两侧睾丸均未下降者,称双侧隐宰。据报道,在417例马的隐睾中,发现睾丸在腹部者占60.2%,在腹股沟的占39.1%,两种位置同时都有的占0.7%。其中双侧隐睾占10%。  相似文献   

15.
睾丸滞留于腹股沟管或腹腔内,而不下降入阴囊者,称为隐睾。猪的隐睾常位于腰区肾脏后面,悬于腹腔背壁的短系膜上;有时则位于腹腔下壁或下外壁,腹股沟内环的稍前方;少数位于腹下壁的脐区或在骨盆内膀胱的下面。患隐睾的公猪一般表现为性欲强烈,生长缓慢,肉质低劣,饲养管理困难,经济效益低下。因此,患隐睾公猪要尽早进行去势术。笔者于2005年11月在贵州大学香猪纯种培养基地遇到几例香猪隐睾病例,现将隐睾去势手术报告于后。1发病原因隐睾发生的原因可能由于精索太短,粘连或纤维带阻止睾丸下降;阴囊发育不全;睾丸引带发育异常;遗传;作为睾丸鞘…  相似文献   

16.
犬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的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较高.正常情况下,犬在出生前后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内,若一侧或者两侧未下降至阴囊,则形成隐睾,单侧性的隐睾比双侧性的多见,且右侧比左侧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7.
1生精机能障碍 睾丸在腹腔或腹股沟内没有下降到阴囊称隐睾,是睾丸韧带异常发育引起单侧或双侧睾丸没有下降而形成。一侧性隐睾的正常睾丸有精子形成,两侧隐睾没有精子形成。睾丸、附睾都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18.
幼犬出生时双侧睾丸在腹腔内,出生后10~14d睾丸下降至阴囊.若一侧或双侧睾丸仍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管内则称隐睾.隐睾多为单侧,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较多,隐睾宜尽早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19.
<正>(一)遗传缺损症的公母猪1.隐睾、单睾者。隐睾是指两个睾丸留在腹腔的肾脏后面,或在腹股沟内环处,未下降入阴囊内。单睾是有一侧睾丸降入阴囊内。睾丸在腹腔内,由于温度比在阴囊内高,可影响公猪的精子  相似文献   

20.
<正>隐睾是较常见的睾丸位置先天性异常,是指一侧或两侧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从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底部,而滞留于腹腔、腹股沟管、阴囊入口处的一种疾病,又称睾丸下降不全。临床上根据睾丸发生的个数分为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根据睾丸发生的位置分为腹内型隐睾(又称高位隐睾)、腹股沟管内型隐睾和阴囊上型隐睾。本病可发生于马、牛、羊、猪、犬等各种动物,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